浅析小学生作文教学点滴尝试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小学生,作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14-12-24 15:34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现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当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学生对作文就不会再"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了。为此,我在班级开设了"小小图书角",让每位学生从家里带来两三本图书放到班内的图书角,同学们阅读的书籍就会大大增加。而且他们都很乐意"资源共享"。有时我还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数目,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于每一堂阅读课,我都会精心准备。遇到精彩的语段,就和学生一起来剖析、诵读、感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总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常常推荐一些学生喜欢看的书籍,如《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成语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定期举办一些阅读方面的小比赛。我还拿出自己的摘记本让学生传阅,使班级里借书、看书、摘记蔚然成风。真正做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而且还能从阅读中汲取了丰富的写作营养,让学生在自觉中或不自觉中应用到自己的习作里。

  2 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常言道:"情动于中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弊端。例如,在我的教学作文时,就通过各种方式"以境激情",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写出生活气息浓厚的习作来。

  同时我还开展游戏活动、班队活动、小实验、实验演示、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如记一次比赛活动,我就让学生开展一次拔河比赛,并把拔河的情景详细记录下来,指导习作时,学生拔河的动作、神态、场面等情景就再现出来。学生兴趣很高,争先恐后议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写起作文时再也不用苦思冥想,愁断心肠。结果学生个个写的神采飞扬,就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孩子,也大胆地展示了自己的作文。

  王晓娟

  陕西省岐山县益店镇中心小学(72240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