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和谐 快乐的语文课堂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语文课堂
  • 发布时间:2014-12-24 14:57

  【摘要】和谐、快乐的课堂对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和谐;快乐;微笑;语言;情境;师生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只有创建和谐、快乐的课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下面,就创建和谐、快乐的语文课堂,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1 微笑是最和谐的音符

  瑞士诗人施皮特勒说过:"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澳大利亚悉尼港附近有座"自杀崖",平均每年大约有50人在这里跳崖自杀。当地一名男子,把至少160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他给自杀者最好的安慰就是微笑。这张陌生人的笑脸让自杀者感到了绝望之后的温暖,让他们萌生了新的希望。微笑,似蓓蕾初绽,真诚和善良,在微笑中洋溢着沁人肺腑的芳香。微笑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更是一剂良药,是激发他们想象与智慧的魔力棒;是对他们进步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对他们犯错的劝诫与宽容。教师对学生的微笑,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是感化学生的良好前奏。微笑是种子,谁播种了微笑,谁就收获了和谐与快乐。

  2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这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教师必须注意语言艺术。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要使用普通话。这是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应注重的基本素质。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既可以避免教学语言的晦涩难懂,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以正确的引导和发展。其次,教师的语言要丰富、生动。同样的语言,我们可以讲得抑扬顿挫、娓娓动听,也可以讲得平铺直叙、淡然无味。但要学生喜欢,就应该让语言丰富起来,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如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这篇散文,怎样通过语言带学生进入诗意般的童话世界呢?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老桥"是"老爷爷","山泉"是"姑娘","瀑布"是"勇士","云雀"是"精灵"……。语气里有的是尊重和敬佩;有的是亲切和仰慕;有的是雄浑;有的是清脆。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随着朗读语气的不同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角色,他们都沉浸在语言带给他们的惬意与愉悦之中。

  3 多种情境的创设让语文课堂多姿多彩

  语文课堂创设多种情境,如音乐、图画、故事等,使得语文课堂成了一个多彩的舞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如五年级下册课文《草原》,学生对草原是那样陌生,但心底却是那样向往。怎样把学生带入情境呢?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眼前仿佛看到了蓝天、白云、骏马、牧笛……。在教学过程中,再把一幅幅草原画面展现给学生们看,原本模糊的草原景象立刻变得具体而形象。学生兴致极高,都踊跃举手要求朗读课文中的优美片段,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和谐与快乐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

  4 师生互动,其乐无穷

  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师生传递信息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且极大的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施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如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中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在这次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正方,一组反方。两组坐在对立的位置,中间留一条过道,我当主持人,站在两组的中间。比赛前,两组把辩论之前准备的材料整理好,做好充分的准备。比赛开始时,学生都不敢发言,在我的鼓励下,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慢慢地,有的学生开始摩拳擦掌了,气氛紧张起来了,到后来,两组开始了唇枪舌战,针锋相对。那种你不让我,我不服你的气势赢得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掌声。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学生大呼不过瘾,都在期待着下一轮的决战。在这次师生互动的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喜悦!

  和谐、快乐的语文课堂是心智的交流,心灵的滋养,灵性的启迪;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创建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行为、价值观等素质的协调发展。

  丁波涛

  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中心学校(43831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