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思考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材改革
  • 发布时间:2014-12-24 14:05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集认知、阅读、理解、表达等基本能力于一体的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同领域之间、跨领域之间文化的相互交融过程中,必然衍生出新形式的文化,这需要我们有很好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来识别其中利弊并加以合理利用。同样的语文不单单只存在于语文课本这门学科中,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适应现代文化变化发展的需要,在改革的同时也对其他学科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引自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语文自独立设科开始,教材内容一直在不断更新,这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的演变和发展过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语文”学科,语文这门学科被正式定名。在经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呢?

  1956年版:小学语文科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儿童的强有力的工具,小学语文科是各学科教学的基础。

  1963年版: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

  1978年版:语文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学会了看书、作文,掌握了语文这种基础工具,对于学习其他各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1987年版: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1993年版: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000年版: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不难看出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和每一个时代的背景分不开的。1956年版语文强调政治功能。1963年版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这固然是不符合现代社会语文学科的教学观念,但还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不违背。78、87、93版从思想性,工具性强调语文的重要性,这些改革是改革开放后课程改革最重要的进步。把语文多功能性重新确立起来。

  语文教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这是语文工具性的突出体现;同时也教导人们理解、向往美好的事物,有高尚的情操、进步、爱国等积极的思想。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小学语文的受众人群是绝大多数智力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大多认知,理解能力不高,因此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牢牢抓住受众人群的这些特征为方向来进行。我认为改革实施应有以下几点:

  1 知识的互通性

  语文是一门宽泛而又精深的学科,它基本涵盖了各学科各领域,同时也不无时无刻地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读书看报的阅读理解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情感的概括表达能力等都需要它来实现。

  所谓知识互通性,是说教材既要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又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而且,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课文,在保证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在课文中多介绍一些科技知识,可以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另外,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对各种事物、现象总爱问个为什么,在课文中多介绍身边的科学知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2 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也应当趣味十足

  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传授知识,这是教学改革始终坚持不变的方向与原则。然而要有科学的编排才能让师生之间达到知识的最大化传授。教材趣味十足的知识编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不难承认语文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俩方面都枯燥乏味。大多孩子很显然是不愿意通过认字,识词和理解枯燥的语法来增进语文的学习能力的。譬如在生字的掌握方面,教材可以摆脱一味的将生字置于课文末尾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尴尬局面。可以在课文中遇到生字的同时搭配适当的情景来练习生字的使用,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加深理解掌握知识。

  3 教材在编排上也应当科学合理

  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多还处在发育阶段,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应该是由少至多,由简及繁,由易到难的。因此,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这个原则。譬如在古诗词的编排方面,他们固然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熟悉这些诗词歌赋,然而他们理解其中意思是极其困难的。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古诗词的篇数与篇幅应当有所减少。固然三岁能背诗,五岁能读经是好事,但在这背后有多少孩子是在教师或者家长的强迫下做到的,这样不仅孩子难以正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也让他们天真无邪的童年蒙上阴影。

  针对教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作何应对:

  (1)引导式教学,而非填鸭式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即发生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加入到学习环境中来,而不是一味的强行灌输知识。

  (2)多样式教学,而非单一式教学。语文是一门语言性质学科。仅仅靠传统的听说读写记的教学方式枯燥泛味,还会使学生慢慢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游戏、音视频的授课方式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3)主动式教学,而非被动式教学。教师应当主动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投其所好”,这样教师才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面。

  语文是现在社会生活中一门重要的工具,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熟练掌握这门学科的实质用途。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亦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语文也是一门思想性质的学科。把教学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相结合也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积极向上正面乐观思想的黄金时期,教师也担负着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的任务,而不能一味着重于教授知识而忽略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提升。

  陈涛

  四川省旺苍县国华镇中心小学校(62821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