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 来源:财会信报
  • 关键字:会计文化,会计,社会监管
  • 发布时间:2015-01-14 12:40

  会计文化不但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而且承载着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责任。重构会计文化,突出其对会计人员价值观、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作用,对于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弥补会计法制式刚性制约的不足,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构建和谐的会计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会计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虽然早已产生、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播而发展。但是对会计文化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却是一个新课题。而促使我们去探索、研究会计文化的动因,主要是基于会计学、会计职业发展的要求,研究、总结会计文化的基本依据,是现代企业文化学的兴起和会计文化自身的规律性及其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会计文化学的产生正是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在有机融洽中不断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狭义的会计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会计职业领域内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为所有(或大多数)成员所接受或共同享有的会计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实施。会计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会计价值观念以及以此为核心生成的会计行为准则、会计道德观念、会计惯例、会计信条和会计知识体系等等。与会计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实施,主要包括政府和有关团体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法律制度与规章;由政府或民间建立的会计机构或组织,院校开设的会计系科、会计专业、各种会计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会、协会等),制造出来的各种从事会计工作的手段(如算盘、计算器、计算机和会计软件)等等。

  广义的会计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会计的物质财富除与会计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与实施外,还主要包括社会已培养和造就的、从事各种会计专业领域和从事会计教育与教学的会计人才,以及由会计管理本身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计的精神财富包括广泛的会计意识形态的东西,如会计信念、会计价值观、会计道德观、会计法律观、会计教育观、会计人才观、会计经济观、会计社会观、会计美学观(或会汁艺术观)以及作为人类社会智慧结晶的会计科学、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等等。会计文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要想进行会计文化建设,在制度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强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指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我国目前有许多的政府监管部门,但是各部门的职能力度、深度、严肃性尚未真正体现出来。许多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不能共享,影响了企业诚信的制约性。如果政府能组织一个综合协调管理部门,综合各监管部门的信息,实施全面的预警、通报、披露制度,情况一定会大大好转。政府还应通过立法,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提供失实的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规定具体的处罚标准,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完善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在经济转型时期,仅仅用纯道德观念去约束和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对那些职业道德意识淡薄、道德自律性不强的人进行引导、教育和约束。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逐出会计行业,如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弘扬,新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会计工作秩序才能建立起来。要想使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得到解决,就必须不断的从现实生活中寻求会计法律体系的不足之处,并去完善它。

  加强社会监管建设。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壮大规模,增加收入,正在尽力拓展包括管理咨询在内的非审计业务,对此国家应该积极加以规范。监管部门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各种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程度,对严重影响审计独立性的非审计业务要坚决予以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不能既承担审计业务,又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还应该考虑事务所单一客户收入比重过高以及与某一客户关系过长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在监管中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文 雷鸣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