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健康“恐吓”

  歌手姚贝娜乳腺癌复发转移不幸去世后,网络上、微信圈瞬间充满了恐吓式的健康科普文章,内容粗制滥造,标题骇人听闻,导致很多女性陷入对乳腺癌的过度恐慌。

  这种“恐吓”其实是非常经典的“健康信念模式”。该模式强调让受众感知到“健康威胁”,以激发他们对健康的关注。但这种“威胁”一旦过度,反而招致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还会对患者群体造成心理伤害。

  人们对健康信息的渴求越来越大,让“恐吓式”的健康传播有机可乘。一篇以“当心!吃这些你就会得癌”为题的文章显然很抓眼球。在这种环境下,媒体、科普作者一定要有原则,认清科普的目的是促进健康而非造成伤害,而我们普通读者也要学会过滤不良信息,保持客观冷静。我以为以下3种方法可以尝试:

  1.屏蔽负面信息源。尤其是目前的微信平台,很多健康公众号为了博取关注,长期主打“负面信息”,建议坚决屏蔽此类“负面信息大王”。

  2.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不迷恋“百度医生”,直接去医院看。

  3.网络时代,不要忘记亲情的力量。健康问题是个特殊问题,亲情的支持非常重要。所以,当你阅读了一篇科普文章,有了健康顾虑的时候,不如暂时离开电脑,和亲友交流一下,听听他们的建议,感受他们的安慰。

  摘编自《健康时报》

  文/杨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