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
  • 发布时间:2015-07-14 07:54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急性左心衰5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两组。对照组28例,护理方式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28例,护理方式选择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短(P<0.05),护理有效率高(P<0.05),满意度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优质护理效果佳,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 优质护理 效果

  急性左心衰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急性症状,具有症状严重、病情发展快等特点。临床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重视程度,给予患者早期治疗与精心护理,缓解病情,改善症状,减轻疾病不良影响。优质护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现代化专科护理模式。现搜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急性左心衰56例,总结性分析优质护理的方法及实施效果,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急性左心衰5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两组。对照组均龄(66.54±2.34)岁,共28例,年龄范围是46-79岁,女患者和男患者分别是12例、16例,9例高血压,11例冠心病,8例心肌病。实验组均龄(66.20±2.31)岁,共28例,年龄范围是45-79岁,女患者和男患者分别是13例、15例,9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7例心肌病。对照组与实验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方式选择优质护理。

  1.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若患者出现端坐呼吸、出冷汗等症状,指导其双腿下垂,稳定情绪,实施吸氧,以间断性供氧为主;若患者呼吸困难,则观察症状原因,根据具体原因给予处理;发作时监测患者血压、血氧、脉搏、呼吸、心率等,做好记录,一旦出现异常需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并遵医嘱用药。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及评定疗效。

  1.2.2 心理干预

  多数患者面对疾病易产生负性情绪,如悲观、焦虑、恐惧、紧张、烦躁等,思想压力大,依从性差,无法密切配合。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告知负性情绪对疗效、康复的重要性,讲解疾病的可控性、可防性,稳定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1.2.3 体位指导

  倡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提高肺活量,舒缓回心血量,减缓肺瘀血。体位宜选择半坐位、坐位等,且双下肢下垂。针对病情严重者,应严格卧床。

  1.2.4 专科护理

  嘱患者严格按照药物说明或医嘱规范用药,不得随意加药、减药或加量、减量等;应用利尿剂时,提倡患者适当补钾,多食钾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橘子、韭菜、红枣、香蕉等,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等;指导患者饮食以易消化、低盐、低脂为主,不宜过饱,坚持少食多餐;出院前,开展保健指导工作,向患者简单介绍疾病知识,包括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预后等,重点讲解疾病预防知识,促进预后;告知患者定期复查,有任何不适时应加强随诊。

  准确记录对照组与实验组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效果,并对比。问卷调查满意度,并比较。

  1.3 效果标准

  不满意:问卷评分<30分;基本满意:问卷评分30-60分;非常满意:问卷评分>60分。以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作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

  对照组住院时间(13.5±2.4)d,实验组住院时间(8.6±1.4)d。两组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短(P<0.05),差异显著。

  2.2 护理效果

  对照组5例护理无效,有效12例,11例显效,护理有效率82.14%。实验组2例护理无效,有效13例,13例显效,护理有效率92.86%。两组比较,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P<0.05),差异显著。

  2.3 满意度

  对照组满意度78.57%,6例不满意,13例基本满意,非常满意9例。实验组满意度96.43%,1例不满意,12例基本满意,非常满意15例,两组比较,实验组满意度高(P<0.05),差异显著。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患者心肌损害较严重,引起心脏突发性排血障碍,导致心律失常,加大心脏负荷,短时间内患者左心排血能力下降,少数发生排血功能丧失综合征;主要有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和大汗等症状,咳泡沫样、粉红色痰,病情危急[1]。护理服务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保证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常规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基础模式,护理观念较落后,仅在医嘱下实施护理,缺乏明确性、目的性及规范性。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重视临床护理,对服务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常规模式无法满足护理需求,不能发挥护理作用[2]。优质护理的护理观念较先进,指导护士由传统“被动式护理”向“主动式护理”转变,以人为本,一切护理操作均围绕患者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优质护理较基础模式具有系统性、整体性、高效性、程序化等优点,护理效果有效、积极,能满足临床及患者基本需求[3]。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住院时间(8.6±1.4)d,护理有效率92.86%,满意度96.4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住院时间(13.5±2.4)d,护理有效率82.14%,满意度78.57%。两组比较,实验组住院时间短,护理有效率高,满意度高,表明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大运用价值。

  综上认为,优质护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运用效果确切,对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作用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贺利.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广州医药,2013,44(05):69-70.

  [2]罗冰.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163-164.

  [3]何晃养.急性左心衰患者50例院前急救临床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15(02):112-113.

  郑美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