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纳:传统纺织获新生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康平纳,纺织
  • 发布时间:2015-11-12 10:45

  近期,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被工信部列为“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成功研制出“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是该公司能够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在今年1月9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将高温、高湿、高毒的纺织印染行业用工数锐减70%的技术,荣获2014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项技术使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在全世界实现纺织印染全自动化。

  在接受颁奖后,康平纳集团董事长陈队范表示,该装备实现了100多台套设备、2000多个参数在线检测、实时全流程闭环控制,全部实现了自动化,节约用工70%以上,超过了德国、意大利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据了解,筒子纱染色是纺织印染行业生产高档面料、提升产品功能和附加值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纺织印染行业存在用工密集生产效率低、染色质量稳定性差、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三大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通过染色工艺、装备、系统三大创新,实现全流程的中央数字化和系统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10%到15%,一次性染色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五个百分点。

  据悉,我国年染色纱1000万吨,康平纳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推广后,每年可节水3亿吨,节能233万吨标准煤,减少污水排放2.97亿吨,有助于推动印染行业实现优质高效染色,转型升级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低耗、低排放的绿色产业。

  专注技术变革

  一家民营企业何以能获得国家科技大奖?陈队范表示,创新,才能让中国的印染装备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次出国考察,让我深感中国纺机与国外的差距,更加深刻了解到设备工艺的先进与否对于下游产品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引进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投入是满足企业产品升级的最大需求。”陈队范说,康平纳能坚持八年研发一项技术,其动力很简单,就是想提升毛纺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必须更新装备,尤其是纺织染整装备。

  据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介绍,“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通过染色工艺、装备、系统三大创新,研制出适合于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的工艺技术、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及染色生产全流程的中央自动化控制系统,创建了筒子纱数字化自动高效染色生产线,建立起数字化染色车间。

  据了解,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3项,其全自动染色生产线及其技术产品已在鲁泰纺织、孚日集团等3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染色生产棉、毛、丝、麻等30多类、8万多个品种,产品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紧抓创新双翼

  在谈到近几年企业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时,康平纳集团董事长陈队范反复强调的就是两个词:“科技”和“人才”。

  这些年,康平纳公司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为企业储备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梯队建设、后备人才储备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产业技术更新及终端多领域应用不断创新的需要。

  “对民企而言,科技创新并非痴人说梦,高不可攀,只要把握准市场的脉搏,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主体,从而完成从资源驱动、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发生转变”,陈队范如是说。

  据了解,康平纳集团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技术人员工薪制+课题成果收入”的收益管理办法和推行计划,研发人员提取成果产业化后销售利润,实现成果长期收益,鼓励申报专利,研发人员获得固定额度奖金和一定职位待遇。

  该公司设立专利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专利发明人、设计人;构建起以绩效为衡量标准、以劳动、智力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分配体系;技术人员收入按照基薪加课题成果收入一定比例发放执行;形成“创新—激励—创新”的良性循环。

  陈队范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的体制、机制创新作后盾。康平纳探索建立了快捷高效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创新资金投入,每年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同时,康平纳集团公司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储备机制,在巩固企业内部创新人才的基础上,巧借外脑,高薪引聘外来高科技人才,聘请高等合作院校专家教授作为企业客座专家,通过授课、带学生等方式,把最新前沿知识传授给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目前,集团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23名,专业研发人员178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奠定了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领先能力。

  朱津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