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纺集团:“质”在超越
- 来源:中国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宁纺集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2 11:08
在花园式厂区,厂务督查室墙上约半米高的大方钟古朴陈旧,昭示着这家成立于1973年的企业已经有着厚重的历史。然而,厂区池塘里的荷花正绽放生机;车间里一边是Picanol(必佳乐)的新款织机轰鸣,另一边略显陈旧的铭牌上写着“长方”。这不仅仅是一场新与旧的演绎。
曾经靠低价格低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傲视的中国纺织业,如今正悄无声息地“品味”着由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生产成本持续提升,人均工资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增长,工资水平远高于发展中邻国,棉花价格近年持续高于国际市场30%以上,曾经的成本优势早已荡然无存。缺工人、缺订单、缺技术、环保压力是摆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面前的最主要压力。
“我算了一笔账,现在我们处理1吨水成本大约是6元,执行的标准是COD(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100以内、色度80倍。而年底省里要求COD50以内,色度50以内。每吨废水处理成本将要达到10元以上,现在水资源费每吨又提高了0.4元,这样算下来,每米布要分摊废水处理成本0.25元。特别是新增部分将会把全年业务的效益吞没。”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说。“所以从环保角度考虑,如果延续现在的状况,质量上不去,一次成功率低、回染多,染化料、助剂和用水量自然增多。单量小、小批量多,同样少不了洗车、换水,相对于有批量的品种,用水量、染化料用量会成倍增加。”变,是必须。怎么变?
精益管理
“对于客户送来的样品,认样要准,我们想法调整工艺,绝对保证色光、牢度、缩率等达到客人要求。”1978年出生的刘建伟带领我们走遍车间,作为分公司常务副经理的他逐渐成为这家企业的中坚力量。
刘建伟介绍道,企业几年来先后投入近一亿元资金进行升级改造的设备。在线含潮自动检测与控制设备、温度自动控制、自动称料装置、碱浓度自动控制、料槽液面自动控制装备等一大批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过去的对色,凭借的是工人的手艺和经验积累。现在这些设备已经能够完全可以代替人工。”
把工人从繁重的操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更让产品质量的精准度实现有据可依。然而,既要解放生产力,又要发展生产力。
为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集团、分公司、车间和班组4级分层管理,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
集团质检负责进厂棉纱、坯布、染化料等原材料和成品质量抽检;分公司质检负责对工艺、质量等问题指导、检查和解决;车间质检负责产品指标、工艺上车的落实、跟踪;班组滴定员负责工艺质量的全面检查和责任落实。
从原材料入厂开始,对原棉等重要原材料的供方实行定期评定制度,将质量好、信誉高的供方列为合格供方,并实行动态管理,半年一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调整。
对外购的棉纱,每次购进时先到供货厂家考察,并带回样品进行指标测试,试验合格后才批量购进。
对外购的坯布,要经过试织试染,确认布面无质量问题后才大批投入生产。对进场的物资,严格执行“封闭式试验”,供货单位、采购部门、使用单位不得介入检验过程。
“考核同样是严格的,所有管理人员都实行百分制考核,质量考核所占比重为50%,工资全部同质量挂钩。”操作工最终产品坚持按一等品计产量,二等品不计产量,等外品倒扣产量的计资办法。如车间出现质量事故,车间主任要重罚,连续3次以上的单位,一把手就地免职。在宁纺工作40年的“元老”、质检部部长李丰才不得不扮演“狠角色”:“制度不是‘稻草人’,因质量考核不合格,去年印染分公司质检主任和漂染丙班主任都被调离了岗位。”
规范流程
市场形势在变,管理内容也要跟着变,“三级文件在‘细’上下功夫。今年以来,在各分公司的紧密配合下,我们对三级文件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很多条款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制度得到了完善,对质量提升更具有指导意义了。”总经理徐建林认为,“质量管理要由‘灭火式’向‘防范式’转变,做到产前有预案,事中有跟踪,事后有总结。”
“准备麻痹一分钟,织造灾难一个月”、“工艺就是法律,违反工艺就是违法”这样的标语在厂区车间随处可见。
各个车间的入口处,均设置了一块黑板墙。在印染分公司,各工序的墙上张贴着一份本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从质量标准到工艺要点和操作要求。
根据卓越绩效管理和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各分公司都加强了工艺操作的过程控制。漂染车间出台了设计操作、质检等方面15项管理细则,要求人不离岗、眼不离布。规定中,如无故离开岗位1.5米视为脱岗,工段长长车每半小时检查一次,短车每15分钟检查一次,班长每小时检查一次,跟班主任每两小时检查一次。“超人的成绩来源于超人的严格管理”,这样的信条已经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内心。而这种深入,不是来自于被动的记忆与接受。
“规章制度60万字、3000余条,没有一条是干部关起门来制定的。有些是工人提出、干部拟出草稿交工人讨论定稿;有些是引进别的厂子,经过试行修改再使用。多数工人不认可的,不执行。一旦确定,必须执行。”督查室主任助理李雷说:“督查室的人员就是担负检查、督办、落实的责任,秉公执法、不徇私情、雷厉风行、快速果断,对领导交办的任务和会议议定的事项,对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在企业监事会的领导下的督查室,在干部任免、关键岗位人员调整方面,有着超然的建议、提名权。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今年5月,宁纺承办了“宁纺杯”邢台市纺织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了4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的成绩。
聚焦精品
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从内部看,是改变资源使用效率,从外部看,则是要改变客户的认知。
这是宁纺董事长苏瑞广在创建企业伊始就提出的经营理念。如今,不是仅仅高挂在楼顶作为一种符号展示,而是以实际行动在践行。
在与山东一家服装公司签订的一份1.8万米灯芯绒合同,客户做成服装后,觉得色牢度不够理想,想换成活性染料染制的灯芯绒。尽管当初合同没有规定用何种燃料,加之面料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宁纺依然按市场价收回了这批服装,同时无偿提供同等数量的活性染料灯芯绒。这样一来,虽然损失18万元,却换来了客户的心。随后的一年,这家服装公司在宁纺下单购货价值430万元。
现在,很多客户都有自己的产品标准要求。宁纺自觉地把客户要求当作企业的追求。纱卡缩率国标为1次水洗后3%,北京世纪嘉禾、石家庄美均等不少客户都要求3次水洗后仍为3%,这就无形中造成了亏布。但宁纺还是坚决地执行了客户标准。过硬的品质让宁纺拥有了众多知名服装品牌伙伴。香港真维斯、杭州集嘉、香港轩宜等多个品牌均与宁纺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不做能做的,只做能做好的”。这是宁纺集团下一步的指导思想,“收窄产品线,做强拳头产品”,以产品升级促质量提升,集中力量进行工艺质量攻关,全力打造灯芯绒、涤棉纱卡等3~5个拳头产品,以形成过硬品牌,占领更大的市场。
杨绍勇 邢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