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大众点评 抱团御寒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美团,大众点评
  • 发布时间:2015-11-12 11:11

  从5年相杀到相爱联姻,转变只需一个长假。10月8日,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联合发布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交易得到阿里巴巴、腾讯、红杉等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华兴资本担任本次交易双方的独家财务顾问。

  想用团购搭建一个“T型战略”平台的横线,在电影、旅游、外卖等垂直领域插下一根根钉子的美团;以UGC媒体起家,左手做着团购,右手收购了众多针对商户的服务商,比如天财商龙、石川科技、大嘴巴、上海智龙,以广告为主要收入的大众点评;本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资本已经不再愿意他们各自独立得继续讲下去,为他们选择了合并的姿势。

  腾讯、阿里、买下赛道的红杉,中国互联网媒人Thefast-talking包凡……看上去,在互联网的赌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是资本大鳄和手握流量的巨头们。但是,拨开迷雾,一切不符合商业本质,无法盈利,或盈利时间不可期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互联网思维,在商业面前,就是如此的脆弱无力。

  “没有人能够’弃’你,除非你自暴自弃”。

  资本寒冬

  “美团又融资了吗”,“美团的真实估值”,是整个2015年O2O新闻的月经贴了。实际上,美团所依赖的佣金模式在本地生活服务业有根本缺陷,其缺钱程度,远远比外界想象的更加严重。经历了几个月痛苦的找钱,美团无力独自融资,才终于接受了合并。

  2015年夏天,美团CEO王兴一边找钱,一边也克服了不爱抛头露面的心态,率领着美团全部高管向外界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美团靓丽的业绩:交易额47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这意味着2015年美团GMV过千亿基本毫无悬念。同时,王兴第一次对外确认融资进展:“美团传闻中的10亿美元融资’尚未发生’。”

  如今,美团和大众点评5:5换股合并的方案已经正式披露,合并之后,两家公司在新公司的董事会将占据同等席位。同时也将启动双总裁制,大众点评CEO张涛和美团CEO王兴将有共同的话语权,张涛和王兴将独立负责相关业务,同时向新公司的董事会汇报。新公司将在上海和北京设计双总部运营。

  美团的GMV过千亿,远远超过大众点评,而最后美团却接受了5:5换股合并的方案。美团对这场交易的渴求度要远强于大众点评。甚至有投资人说:“合并不是投资方推动,而是美团主导。两家公司合并后,新公司也能以更大的体量去寻求新融资。”

  美团不能不渴求,它所依赖的交易佣金扣点模式有根本缺陷,根本不能称之为一个商业模式,它缺钱的程度远远超过大众点评。虽然有了过千亿的交易流水,美团的本地生活服务业的收入占比比电商更低。2015年之前,团购一单,网站仅能收取5%左右的佣金,2015年,由于百度糯米、阿里新口碑等玩家逐步进场,这个比例更降低至2%。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前5个月,美团的累计亏损近7亿元。而大众点评2015年的目标交易额虽然有700亿元,其目标收入也只有20亿元。收入已经这么低,利润还要在这2%的佣金里再算账——点评美团想涨广告费和佣金,餐馆马上就会造反,餐馆已经给了八折最低价,网站还要再扣十个点,还活不活?

  更骇人的数据是,2015年夏天,外卖大战开始之后,美团的月亏损达到6亿元。餐饮已经如此的艰难,在电影、外卖、旅游等垂直行业,美团同样遇到饿了么、携程、去哪儿等难缠的对手,一时难以从价格战中脱身。

  从商业模式来看,拿美团和曾经被视作无止境烧钱的京东相比,或许更有参考价值。

  如今已经成长为BAT之后估值第四的京东,在其创业到IPO的数年间,年年都被传“资金链断裂”。2012年,在京东多媒体网成立的第8年,京东毛利率出现明显增长,达到8.42%,2013年达到了9.76%——注意,这是毛利率,和美团的2%的“佣金收入比”不是一个概念。比起美团仅仅一个2%的佣金收入,京东的收入来源要多得多:随着体量增大,京东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逐渐提升,商品进销差、销售返点等等收入越来越多。

  反观美团,美团给每个餐馆都贴上自家的二维码,想做的就是靠补贴和优惠,把餐馆靠自家产品和房屋租金吸引来的客户,“洗”成美团的客户。美团讲给资本的故事,是在每个垂直行业,以庞大的人流规模优势,向上游议价;或者掌握庞大的消费数据,做金融方面的尝试。但是,首先,最高配的餐饮,上游供应商集中度极低,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全是分散的小餐馆——而且,为了引流,餐馆们已经付出了昂贵的房屋租金。即便美团的注册用户再多,也很难靠人流获得上游的议价能力。何况,2015年市场里还出现了要砸200亿元,补贴更加凶猛的百度糯米。

  再凶猛的补贴,也填不满这样的商业模式。

  命运的岔路口

  目前,行将到来的2015年冬天已经基本被确认为创业和资本的寒冬。从清科研究中心9月初公布的数据测算,从2014年1月1日到9月,企业融资的成功率不到3%。而2014年活跃的天使投资机构有52家,投了不到800个项目,平均每家机构投资15个项目;而今年上半年活跃的天使投资机构是248家,投了不到1000个项目,每家只投资了3.7个项目。

  把视线缩小到电商圈,公认的上一个资本寒冬是2011年底到整个2012年。大量的垂直B2C在那个冬天之后销声匿迹,而挺过了那个冬天,曾经的独角兽京东,如今已经是巨头的姿态。

  “有电子商务公司,100元进货,95元批发给线下小店,这些小店再97元卖给最终顾客。本来应该正毛利的电子商务变成了负毛利的线下批发,目的只是为了拉高销售并据此从资本市场获得高估值。”易凯资本CEO王冉的这段话,正是2009年到2011年中国电商行业的真实现状。那时,大量电商的商业逻辑是:企业靠低价大规模,不断融资,最终实现IPO,靠从资本市场中的收获来盈利。这种逻辑,如今被称之为资本催肥的规模陷阱。但是,时间走到2011年下半年,美国资本市场的中概股一泻千里,融资大门关闭的速度快得不可想象。如今,电商人回忆当初,都觉得与其说那是美国资本市场突然关闭,不如说是电商的融资泡沫自己破了。

  而京东所有融资中最高额的一轮,正是2011年4月资本寒冬之前完成。由俄罗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个人融资共计15亿美元。然后,从2012年起,京东的规模优势开始逐步显现,毛利稳步上升——这是一个可行,盈利可期的商业模式。

  即便预测到凛冬将至,面对真正有可能成长为巨头的独角兽,资本绝对不会捂紧钱袋,也不会撮合他与任何人合并。

  而且,T型战略的美团,和想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大众点评,基因根本不同,合并之后的前景仍然不得而知。参考看似“同类项”的58赶集,与完全“同类项”合并之后估值暴涨的滴滴快的不同,58赶集合并之后的市值从峰值已经下跌了40%。

  王雨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