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2000年至2008年,我国城市信用合作社逐步改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这一期间,基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绝大部分城市信用社成功完成向城市商业银行的改制,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例如资产总额、贷款额、利润率等等。如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各项核心指标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相比已经缩短了很大一截差距,逐渐向国际先进银行靠拢。到2007年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进入《银行家》杂质公布的世界1000强银行行业的一共有9家,可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行政整理遗留过多历史问题,后续发展遭到限制。自1995年起,我国就开始进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向城市商业银行的改制。当时地方政府在整合过程中参与了过多的行政干预,而缺乏足够的市场力量,导致留下来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银行治理结构调整流于形式,缺乏清晰的产权结构,经营者权责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外部与内部约束机制,普遍存在内部人员控制的现象;第二,整个改制进程中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不到位,原城市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其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进而影响到后续城市商业银行的后续经营管理业务,银行经营管理缺乏创新;第三,由于政府的强制性干预,许多城市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化解历史遗留的不良贷款以及资产风险,其经营安全隐患以及信用隐患仍然没有消除。

  资产质量偏低,银行缺乏公信力。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种方式大大改善了其资产质量,例如资产置换、增资扩股、利润消化等等。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然而实际情况仍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总资产规模的扩大是降低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因素,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值,这就不得不承认分母的“稀释”效应。城市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在历史不良资产无法消化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扩大分母的方法,即分母稀释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仍有待提高,在银行经营与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出现银行公众信用危机的可能。

  资金实力薄弱,市场份额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相关统计显示,现阶段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在全国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大约为7%,而负债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比例也只有7%左右,可见与全国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与市场份额还是相对薄弱的。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工商企业有88%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由此可见,传统的金融市场中中小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仍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难以配置到优质的客户资源。站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网店密度以及人员队伍建设等角度来看,在传统金融市场中,中小银行难以通过原有的金融手段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在于中外大银行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中小商业银行的地位与作用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实现了金融组织体系的优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并且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十分明显,中小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其对金融支持与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其在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益的提升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经营方式集约化来实现,以此使经营效益差的基层网点得到不断的收缩,从客观上来讲这增长了中小企业与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并减少了金融服务主体,最终形成市场错位。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了中小商业银行的成立与发展,同时也受到了中小商业银行的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使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导致的市场空白得到了很好的填补,中小企业与居民的融资需求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此外,中小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与快捷程度很好的适应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城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促进了银行业的竞争。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得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专业银行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对于银行体系竞争机制的形成以及提高银行业竞争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在服务水平、质量以及效率。为了适应竞争压力,商业银行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金融产品与服务进行创新,金融市场不断涌现出各类金融创新产品,不仅为城乡居民在金融服务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经济效益。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推动了银行业的改革。中小商业银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设置的股份制,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商业银行法人体制基本符合,其投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并实现了相应经营组织架构的完善,进而使得商业银行的现代银行制度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此外,随着中小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其经营管理体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在风险控制体系、业务处理以及监督体制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收入分配体制得以调整,个人收入与银行收益有了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了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形成,对于商业银行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可见,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体制与管理制度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推动银行业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

  以中小企业为对象,加强区域性服务的开发。金融市场的层次性非常强,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自身经营特点,对服务对象与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从客观上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大、中、小型企业在金融市场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还有其他经济体。这种客观存在的多层次性促使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及其服务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状况,考虑不同层次的需求,加强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而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应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对区域性服务加以大力开发。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受限于资本实力与国家法律法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从事的银行业务都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大部分都只有在总部所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其区域性特征非常强,与地方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店机构推出了农村、小县城,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因此,区域性服务对于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一般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次较少,具有灵活的信息反馈系统与低廉的金融交易成本,在保证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是中小商业银行最适合的服务对象,其提供的金融服务与零售业务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增资扩股,提升资本实力。中小商业银行应争取上市,使自身实力得以增强,并提高知名度,如此才有抗衡大银行的资本。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商业银行都积极通过上市来使自身资本规模得以扩大,例如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等。银行上市后可以将筹集的资金投入到经营网店的建设中去,实现服务环境的优化以及业务品种的丰富,以此使自身实力的以扩大。此外,还可以通过股市来对银行原有的产权机制加以调整,促使外部权利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积极寻求对外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小商业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寻求合作,提高自身实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通过寻求积极的合作,来实现业务空间的扩展。

  完善信息体系与网络建设。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使信息不对称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弱化,并使交易风险得以降低,进而为统一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利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完善信息体系与网络建设,建立特殊的信息处理系统,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复杂性。

  李雅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