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基层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并决定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是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近年来,基层文化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切实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保证。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找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和方法,关键是如何把基层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渗透于管理,重点是实现基层文化建设的常态化。

  基层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它蕴藏着和谐社会的精华,是群众精神深层次需求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群众的美好理想,消磨着人际社会的各种裂痕。通过三步走战略,以文化的打造,逐步实现基层文化的多姿多彩,促进文化建设全面发展。

  基层文化建设目标

  当前,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机和大好形势,需更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应明确基层文化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即通过基层文化载体建设,强化群众文化的思想理念,以管理和行为再造,把理念转化成具体行为;以文化工作者良好行为习惯,内外兼修基层文化建设,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目的。

  具体阶段性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通过载体建设,强化灌输基层文化理念,让其在文化工作者心中扎根,使理念真正得以落地。第二阶段:通过基层文化建设的规范化管理,让基层文化的核心内容贯穿每个文化工作者的行为,使基层文化建设的每个行为都符合基层群众的要求。第三阶段:通过理念灌输、行为的规范,让文化工作者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服务基层,促进基层文化的发展繁荣,最终实现用基层文化服务人民大众,增强民众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基层文化建设模式

  在群众文化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建立以三步走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模式。

  明基层文化建设之义。目的是让文化工作者心中有“服务”理念,通过基层文化载体建设,达到理念灌输的目的,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第一任务,使基层文化建设能够充分吸取社会文化的养分,有良好的先天条件。

  行基层文化建设之道。目的是让文化工作者行为现“服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实现“服务”理念,让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理念的行为,使基层文化建设者在“服务”理念的引领下施与辛勤耕耘。

  养基层文化建设之果。目的是打造基层文化的品牌,通过基层文化核心理念的熏陶,管理与文化进一步的有机结合,文化工作者行为规范有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基层文化与群众形影不离,使基层文化建设之果,在基层群众中,结出累累的硕果。

  基层文化建设载体和方法

  基层文化建设,是一个探索实现和谐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不断渗

  透管理,逐步养成民众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一个打造精品文化服务于民的过程。其“三步走”如下:

  明“基层文化建设”之义,贵在循序渐进的融合。

  基层文化通过强化载体建设,不断融合和谐文化的核心理念,明晰“基层文化”之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体的方法和载体是:

  灌输法。即组织基层文化工作者在相对固定的场合和时间段,集中统一宣贯,让每位文化工作者将“基层文化”之义入脑入心。其载体为“两个一”工程。即一个培训中心和一组基层文化建设的独特节日。

  一组独特的节日。以每年的正月为民俗文化月,每年的十月为农民文化节。民俗文化月,利用正月空闲时机,各地可自发组织舞狮、舞龙,上演富有传统色彩的传统婺剧、越剧各种类型的娱乐活动,以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添节日氛围,努力打造和谐人文的社会环境。

  用灌输法进行基层文化建设,并不局限于上述实例。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各自实际,应不断探索更具可操作性和时效性的载体。

  渗透法。即给广大文化工作者营造一个天天想得到、天天看得到的、天天做得到的基层文化建设氛围,从细微深处潜移默化的渗透。其载体为“三个一”即一本文化手册、一首文化建设之歌和一道文化景观。

  一本文化手册。集基层文化建设的理念、内容、意义等内容于一体,功能完善、内容齐全,让广大文化工作者随身携带,时刻领悟着基层文化建设成果及文化工作者的智慧。同时,也记录着各级政府和文艺工作者对基层文化建设从创业之初的艰辛到发展过程的探索耕耘,乃至今天的初见成效和未来的前进方向。这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传播理念、塑造形象的有效载体。

  一首文化之歌。要富有人文色彩,让全体文化工作者人人会唱,不断激励着广大文化工作者建设基层文化、创建和谐社会的美好心愿。唱出基层文化为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稳的局面和发展之路。从而使得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更为贴近生活,比一种空洞的说教、一般的号召、更富有感召力,更能让广大文化工作者接受。

  一道文化景观。通过营造环境,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广大文化工作者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工作生活,享受基层文化建设之果。形式上,在具备条件的区域选择最佳位置,制作基层文化建设成果展示景观林,增强文化的感染力。

  用渗透法进行载体建设,比灌输法有更多的适应性。除上述实例外,还可用村村通广播传递文化信息,让文化工作者时刻感受到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果,由此,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

  行“基层文化建设”之道,重在锲而不舍的塑造。

  基层文化建设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将文化融入管理,规范每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行为。

  融入日常工作

  一是基层文化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

  融入标准。基层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政领导,各级社会组织都必须充分认识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让基层文化意识根深蒂固与人们的脑海,并把所有工作规范分解到岗,对每个工作职责、流程、记录进行归并;对每项活动进行策划。

  融入管理。一方面要切实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并且将基层文化建设理念融入其中,使之成为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人人参与的一项工作。、另一方面是根据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岗位要求,定期组织检查工作成效,这样,可以让每位工作者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样做和做得怎么样。

  融入行为。制定并实施文化工作者的行为规范,主要有形象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日常行为识别系统三部分组成,并对考核部分的内容做明确的界定,塑造新时期文化工作者的新形象。

  二是体现基层文化的“服务”理念。基层文化工作者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实现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中,文化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辛劳和汗水,切实履行群文职能,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注重阵地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在政府的扶持政策影响下,文化工作者们抢抓机遇,依托政府支持力度,积极组建各种文化活动场所,健全乡镇街道、村组、社区三级文化网络,建立东海明珠工程,并利用各地非遗普查成果,突出商业文化特色,建设一条集文化广场、名优特产、工艺文体、民间艺人绝活展演、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步行街,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加强队伍建设。文化工作者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充分挖掘各类文化人才资源,积极动员文艺骨干、业余爱好者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培养一批对文化工作懂行、敬业的骨干,不断壮大群众文化队伍。

  养基层文化建设之果,志在永不言弃的修持。

  基层文化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基层文化”与广大民众相伴而行,实现“基层文化”之果的养成。

  基层文化的发展。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必须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基层文化层次。要想打造文化品牌,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创名优精品。我市的基层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村级文化活动室的逐步建立、村村通工程的不断完善、2131工程的实施,休闲文化、名优产品文化的发展等,完全改变了以往文化萧条的景象。

  基层文化的优化。从基层文化的理念识别、形象识别和行为识别三个组成部分着手,制订文化工作者的行为规范,遵循政府部门的要求和文化发展纲要,以符合基层文化建设的职能定位,根据完整性、系统性原则将基层文化的全部资源进行整理组合,再逐步推进,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基层文化的效用。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之后,须建立长效机制,使基层文化之果融于民众,精神文明之花盛开在民众中,服务于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层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基层文化在社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在今后的基层文化建设中结合国情,进一步加以探索和实践,不断把文化融入到社会的各项事业,探索建立基层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整合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基层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真正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周福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