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喷嚏不会感到陌生。民间对于喷嚏的说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认为打喷嚏是有人在思念或念叨自己,还有人把打喷嚏认为是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认为打喷嚏可预测凶吉。但是从科学角度来讲,喷嚏只是一种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动作。而我国传统医学对喷嚏的理解及运用更是别具特色。
喷嚏治病,《红楼梦》里也有
据传,清末青州府有一姓王的大家之子,因撒尿时玩伴在其背上猛击一拳,落下小便不通的毛病。请来不少医生,利尿方法使尽也尿不出,众医个个束手无措。一名叫孙震的年轻医生,望闻问切之后,便令人将小少爷抱到院子里,让他闭上嘴,仰头看太阳,刚一抬头,扑哧一声打了个喷嚏,小便哗地尿了出来。众医问施治道理,孙大夫说,小少爷撒尿之际并无防备,背后受擂,猛然受惊,致使五脏六腑急提猛落,将尿道压紧令小便不通。下窍不通,用行湿利尿的药反而愈利愈闭。让他打喷嚏,是提升其五脏六腑,提升能破结,破结下窍通,尿自然就出来了。
《红楼梦》里也有类似的“取嚏法”。在“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这章,晴雯因为受了风寒,鼻塞、头痛,宝玉就给她弄了鼻烟抹到鼻子里,她打了十多个喷嚏,顿时觉得舒爽多了。
其治病的基本原理是“宣发阴阳之气”,“解木、火、金之郁”,能够泄肺。如果连嚏数十次,则“腠理自松”;如果眼泪、鼻涕、痰液都出来了,那么胸中闷恶也会减轻,所以其实是兼具了汗、吐二法。养生名人“中里巴人”也专门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到过这个方法,还说“打喷嚏是把人体免疫系统激发起来的方法”。
关于喷嚏治病的描述,医圣张仲景在其所写的我国最早急救篇《金匮要略·杂疗方》中,率先记述了使用人工呼吸和皂荚研末吹鼻取嚏治疗自缢、跌仆、溺水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过历代名医不断改进,一直沿用至今。
打喷嚏也有禁忌
如果把打喷嚏作为治疗方法,那就要注意适应证和禁忌证。
“取嚏法”的禁忌证很明确,比如中风不可,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所导致的昏厥不可,孕妇、体虚者慎用,这都是很明确的。就拿高血压所导致昏厥的患者来说,本身血压就高,如果再大打喷嚏,很容易导致脑出血等急症。就算不昏厥,对于高血压患者,为了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平时也应注意不要用力打喷嚏。
此外,孕妇大打喷嚏,可能会增加意外早产、流产的风险,“取嚏法”属于“泻”法,对于本来就体虚的人来说也不对症。
“取嚏法”更适合那些元气充足、体质壮实的人,小孩只要身体不是太虚也可以。当突然遭遇风寒入侵,出现头痛、怕冷、低烧、鼻塞等一系列症状,用取嚏法有效。
另外,即便适合采取这一疗法,也要注意,“取嚏法”是一种祛邪的法子,不可久用,否则反而耗伤元气;而且很多疾病也不是光取嚏就能治好,要配合其他疗法,如果有不良反应也要及时改用其他疗法。用于急救的时候,只要患者能够打喷嚏通气、苏醒,就应该停止取嚏;对于症状较缓的人来说,如果要经常使用,那么每天1~3次或2天1次即可,不可过于频繁。
“取嚏”方式有讲究
“取嚏”疗法看似简单,其实就连用哪个鼻孔取嚏都是有讲究的。按照古书说法,如果是头痛、咽喉疾患、眼病、牙痛等疾病,可以左侧病取右鼻,右侧病取左鼻,双侧同病则二鼻交替或者同取。
常用的取嚏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探鼻取嚏:以纸捻、灯芯、鸡或鸭之羽毛等物(亦可蘸药末少许)刺入鼻内取嚏。
◎抹入取嚏:将所用药物研细末,以手指蘸取适量抹鼻取嚏。
◎吹鼻取嚏:即将所用药物研细末,用药前令患者含一口清水(令患者屏气也可),取0.3克左右药末置于细管一端(细竹管、细纸管均可),吹入鼻腔取嚏;用吹药器将药末吹入鼻腔取嚏更佳。
◎滴鼻取嚏:取药液适量(包括将丸药化为液体),滴入鼻内,予以刺激取嚏。
◎塞鼻取嚏:取所用的药物研细末,以布包适量塞入鼻内;或将药末用酒等调成糊状,布包适量塞入鼻内取嚏。
不过,由于很多人无法把握药物是否合适,所以最安全的还是用“探鼻取嚏”,只需要用家里干净的柔软纸巾就可以实现。另外,千万不要为了“取嚏”效果,而把一些通鼻、清凉的药膏抹入鼻腔,虽然可以达到很好的通畅效果,但喷嚏可能会刹不住,要是喷嚏太多伤了元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