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4》:家庭教育中你去哪儿了?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爸爸去哪儿,家庭教育
  • 发布时间:2017-01-24 11:13

  “每次看爸爸去哪儿,都有生娃的冲动啊。”不少人在看了《爸爸去哪儿4》之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但若是真当了父母,这不同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家庭教育中你去哪儿了?

  《爸爸去哪儿4》这次邀请的嘉宾中星爸星娃有三对,蔡国庆和蔡轩正父子、田亮和田宸羽(小名小亮仔)父子、沙溢和沙俊伯(小名安吉)父子。还有3位实习爸爸,董力、黄致列、张伦硕。简言之就是,三对是亲生父子,另外三对则不是亲生父子,要通过节目来培养感情。不得不说这个创意有点大胆。先从田亮父子开始说啦。

  作为《爸爸去哪儿》的元老,田亮曾带女儿田雨橙(森碟)参加了第一季的《爸爸去哪儿》。摆脱奶爸的称号,如今俨然一副“老司机”的赶脚啦。田亮的儿子叫田宸羽,听听这名字,田雨橙、田宸羽,连发音都一样,真的不会叫混吗?另外,估计很多人也是懵了,不老男神蔡国庆什么时候就冒出个五岁的儿子啦?连什么时候结婚的都不知道。五岁半的蔡轩正一头卷、淘气十足,继承了爸爸的好嗓子。

  而“沙溢父子”这一对完全就是“坑娃懵爹”的组合,绝对会挑逗你的笑神经。虽然沙溢已经是两个娃儿的爹了,但能不能hold住儿子还是个未知数。沙溢儿子安吉完全继承了老爸的逗比特质,表情百变、一口“东北大渣子味”的口音,加上时不时狂笑不止的自嗨性格,估计会大量圈粉。

  除了这三对原生爸爸,接下来是三对“实习父子”。

  “击剑男神”董力和“阿拉蕾”崔雅涵父女俩表现抢眼,默契十足,组成了圈粉无数的“最萌身高差”。零经验的董力没给阿拉蕾刷牙、梳头,甚至连鞋子都穿反了,堪称“实力坑娃”;而阿拉蕾凭借张口就来的《秋裤之歌》,“我是很优秀的”等金句以及贴心、懂事的呆萌性格获粉无数。

  下一对,则是张伦硕和继女“考拉”严稚棱。严稚棱是演员钟丽缇和前夫台湾音乐人严铮的女儿,小小年纪就人气爆棚的考拉童鞋继承了妈妈的美貌和好性格。最后一对是《我是歌手》韩国欧巴黄致列+时尚童模李亦航。黄致列在《我是歌手》上的表现有目共睹,作为奶爸表现又如何呢?虽然语言不通要靠同声传译,但是黄致列对自己是信心满满的。两个同样顽皮古怪的人都喜欢户外,拥有无穷无尽的旺盛精力。网友在看过《爸爸去哪儿》第四季首期里几位爸爸亲子之间的互动,纷纷在弹幕和留言里感叹:这才是老爸和孩子相处的正确方式!更有不少已为人父母的观众,在留言里表示自己看完节目之后,才明白自己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总结来看,在首集短短的90分钟里,就至少能看出中国式教育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重“言传”多于“身教”

  很多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里,总是习惯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而几乎所有的爸爸,都喜欢去维持一个“严父”的形象。想要通过树立自身权威,做到对孩子令行禁止,自己“言出”而儿女“必行”。

  而在《爸爸去哪儿》第四季首期里,蔡国庆父子一登场,便不断的互相鼓励——这是“言传”。即使选到了最破的牛棚作为三天两夜旅程的居住地,蔡国庆也在儿子面前,表现出苦中作乐,不为所动的态度——这是“身教”。

  不用板起脸来训斥哭泣的儿子,就能让儿子庆庆转瞬开怀,即使父子都躺在牛棚里,也可以幸福宠溺的说一声“还好有你在,如果是我一个人在这儿,那可太惨了”。

  误区二重“智教”多于“德教”

  我们总是害怕吃亏,更害怕儿女在外面吃亏。于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总是得意于儿女的“小聪明”。他们觉得能够授予子女那些在人前不吃亏,人后不落埋怨的社会经验,便是智慧。但这其实只是“小聪明”而已。

  而这一期的《爸爸去哪儿》里,每个父亲都在教导自己的孩子分享——田亮拉着自己的儿子森碗,把做好的食物,分给其他爸爸和孩子。和其他爸爸萌娃初次见面的阿拉蕾,更是和实习爸爸董力让出了最后一个房子,住起了帐篷。

  最为难得的事情是,无论是一路分享美食的森碗,还是让出房子住起帐篷的阿拉蕾,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干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样不求回报的“德教”,才能让孩子形成最纯正良好的性格。

  误区三总是以家长的角度,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很多人,甚至很多父母,都很难去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作为成长发育所需时间最长的生物,父母必须得对儿女有耐心,千万不要拿自己来作为儿女的标准——你活了几十年,孩子却才来到世上懵懵懂懂的活了几年而已,你轻易能做到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做到了?作为实习奶爸的董力,上来就把这个错误,演示了好几遍,不仅在做饭的时候,把孩子留在帐篷里,没能理解到阿拉蕾渴望跟着爸爸的心情。还在第二天清晨伊始,以自己站立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穿不上鞋的问题,结果硬生生把脚塞了进去。不仅没解决问题,还闹了个大笑话。

  说实话,换位思考本身就是一桩难事,何况是换位成儿女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切勿心急,给孩子一些耐心,更给自己一些耐心,尝试换位思考,再沟通解决问题,这才是亲子间正确的相处之道。

  文/本刊记者 李明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