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春秋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互联网,生存,创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24 11:08
在没有约束的中国互联网丛林中,当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大公司在“做创新”时,“真的”、“全球性”的创新如何能横空出世呢?
“你可以说,我们是这种现状的受益者,但我们也是受害者。”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在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如是说。
张朝阳所说的,就是在没有有效约束的中国互联网丛林中生存,大公司进入成本几乎为零,有创新想法的小公司难以生存,行业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大公司在“做创新”,最终大公司几乎都发展到“大而全”的架构。
“微软模仿苹果发明的鼠标,被判罚数亿美元;Facebook创业时期,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听了他同学的一个建立哈佛校园联系网络的想法而有剽窃嫌疑,被判付6500万美元……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被公众和司法严密地监视着,不得限制Windows上任何与微软竞争性产品的存在。”
但在中国,缺乏张朝阳所列举的那些判例,产业的法规体系也远远谈不上完善。缺乏规则,就意味着可能受益,也可能受害,这番话同样适合于腾讯,当腾讯在丛林生存中成为强者的时候,现实同样令其心生忌惮,并为此做出了过激、也可以说是错误的一步,最终启动了这次互联网“核战”的按钮。
丛林里最强的猛兽也会心存忌惮
3Q之间的直接摩擦起源于虎年春节,当时腾讯开始在二三线城市捆绑安装其安全软件“QQ医生”,一夜之间市场覆盖率超过了40%。按照奇虎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的说法,即便此时360已经有了3亿的装机量,“但任何做客户端软件的最怕腾讯的两招,一是模仿,二是利用平台推广,乃至最后静默安装”。
2010年中秋,腾讯再度在用户电脑中静默安装其新版安全软件“QQ电脑管家”,令周鸿祎更加不爽的是,“QQ电脑管家的界面跟360安全卫士非常相似,连错别字和病句都抄过去了。甚至有网友发现,QQ电脑管家的使用说明里还有‘360安全中心’的字样”。这终于惹恼了有斗士性格的周鸿祎决定反击。
继360于9月推出“隐私保护器”之后,10月再度推出“扣扣保镖”,不仅可以阻挡QQ广告、还包含“清理”QQ周边(含QQ影音、QQ音乐等)软件的作用,而根据腾讯方面的说法,“它还会引导用户备份QQ好友列表,实际上是盗取用户的好友资料,结果导致一天之内过千万的QQ用户被感染,而且很快就可能影响到几亿用户。”
按马化腾的比喻,360的这一做法是要领走自己的孩子,撬腾讯的用户墙脚——这对腾讯来讲是最致命的事情,此前在360与金山的角逐当中,金山的装机量迅速从2000万跌到400万。“当然也可能没事,但是不能冒这个险”(马化腾语)。
事后,马化腾解释称,中国既不可能像国外一样申请禁制令,暂时中断对方的做法,即便是事后被判侵权,此前也从没有罚款超过100万元的案例,因此,腾讯采用了这种“自救”,而被外界看起来,是行“私刑”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当腾讯与360火拼的那一刻起,整个互联网业界就几乎没有完全中立的态度,当金山、百度、傲视、可牛站在腾讯一边时,公开为360说话或者在这时“反腾讯”的,几乎都是与腾讯竞争而有一肚子苦水的创业公司们。
千橡董事长陈一舟在微博上公开顶周鸿祎“创业的公司们,像小时候打弹弓仗的小屁孩们,苦哈哈来回给大佬们拣地上的纸弹,还时不时在屁股上挨大佬们不满的纸弹。最大的市场,被互联网巨头们滴水不漏地统治着。小屁孩们再不团结,就被一锅端了。”
优视科技CEO俞永福在自己的微博中贴出了手机QQ桌面和与其手机浏览器产品UCweb桌面的四组对比图片,并称其与UC桌面从功能架构到界面相似度超过90%。创新工场的董事长李开复也转发了俞永福的这条微博。
360发布“隐私保护器”之后,也有不少业界大小公司都站在了腾讯的对立面。
如果四年前说腾讯是“全民公敌”还用半开玩笑的语气,来形容腾讯在各项业务全面开花,这一叫法背后,无疑是一堆创业公司的血泪史。
腾讯成就帝国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实际上,在腾讯2004年上市后的6年,正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后浪推前浪的关键时刻。内地网民的数字从2005年初的9400万一直增长到2010年的4亿,电子商务的5年发展让阿里巴巴与大股东雅虎之间的强弱对比掉了个过儿,而腾讯、百度两大千亿人民币市值公司的出现,更是进入了世界互联网公司的前四名。
腾讯的胜利,也不单单只是用户规模的胜利、以及“先跟随、再模仿、再超越”策略的胜利,而是战略眼光与布局的成功,是领导团队的成功,也是产品重用户体验能“打动人心”的成功。
数字显示,腾讯2005年的总营收为1.768亿美元,位于当时的三大门户之后,但到2006年底时,腾讯就已经依靠互联网增值、SP服务收入居互联网公司的榜首。但是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公司“顺风”时怕犯错误而要稍减速的做法,腾讯的快车反而更是一脚接一脚地加大油门。
2007年,腾讯以“史上最大投入”开始推广“大回响、大影响”的品牌策略,以期望获得QQ.COM在年龄较大广告主那里的认同。2008年,腾讯以与奥运赞助商相同的价格,拿下世博会官方赞助商资格。2009年,腾迅投入近1700万美元在电视媒体上播出了“在线精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的TVC,门户上的大投入甚至使得公司的广告收入在2010年第二季度乘世界杯的东风,在门户中排名第二而直追新浪。
认准目标、全力出击、不计投入,是腾讯的风格。以邮箱业务为例,此前网易已经在中国占有一半的邮箱市场份额,从收入来看,网易也不过每年才几亿的收入。但腾讯一旦认准邮箱的战略意义,几乎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令网易这样有技术、资金实力的大公司都颇为头疼。“预计腾讯在这场邮箱追赶战里的投入,甚至可能是网易的十倍,即几十亿级人民币的水平。”有行内人士这样对行业人士说。
从此前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到2006年网游业务开始崛起,再到2008年腾讯网络广告业务增长了253.51%,实现顺利接棒,包括随后可能引发的电子商务瓜熟蒂落(拍拍网)、搜索(搜搜),腾讯整个收入模式的承前启后、一浪紧跟一浪,是腾讯对自身架构以及脉络发展的清醒认识,也有赖于整个腾讯团队的合作。
不同于其他公司创始人的单打独斗,腾讯也几乎拥有中国互联网行业最稳定的领导团队:马化腾、张志东、许晨烨、陈一丹四位创始人组合,加上来自高盛而后担任公司总裁的刘炽平,来自微软的CTO熊明华,来自阳狮广告的网络营销执行副总裁刘胜义,以及来自华为的无线业务系统执行副总裁刘成敏,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技术型与市场销售型的领导者都有“互补”的搭配。
此外,腾讯创始人管理团队的技术型出身,特别是马化腾本人对“产品经理”定位的执著,都使得腾讯在对互联网产品的规律把握和用户体验的持续改进方面为业界所称道。
2010年4月,腾讯宣布向俄罗斯互联网公司DST投资约3亿美元现金,与后者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更被认为是公司开拓全球视野、在不同国家社交网络中进行交叉营销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后者同时也具有超过5%的美国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公司股票,以及美国知名社交游戏开发公司Zynga的股权。
可以看出,在这5年当中,中国互联网形成的“三座大山”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成功,都是因为这三家公司成功找到搜索、IM和电子商务这三项成功挤进用户端的楔子,而在这其中,腾讯可以说是最坚实地嵌入IM客户端,并以此进行“点线面体”的全方位扩张。
无招可御的吸星大法?
即便如此,腾讯的成长过程依旧带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味道,最典型的“受害者”就是原来以棋牌游戏起家的网游元老“联众”和一群难以长大的SNS二代公司。业内甚至还流传着某视频网站的领导,每日为腾讯是否要进入自己所在的领域而难以高枕无忧的故事。
这也让腾讯在业内的形象升级,从原来的“全民公敌”,到被雷军等业内人士称为“大秦帝国”,或者用陈一舟的话说是“被滴水不漏地统治着”,任何新生势力都可能被对方的强大所剿杀。
实际上,腾讯的战略更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吸星大法”,可以“点线面体”地多维度征用不同公司的创新成果,因为楔形竞争力的牢固可以达到集成度最大化,又如张朝阳所说的大公司可以零成本进入从而达到边际成本最小化,这使得整个互联网应用的价值都可能被腾讯吸附。于是,帝国与创业之间,失衡的竞争出现了。
如2003年8月腾讯正式发布QQ棋牌游戏第一个公开测试版本,在当时联众CEO鲍岳桥看来,“从平台到游戏设计,QQ游戏完全是联众游戏的翻版”,而在随后用户不断流失过程中,联众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07年腾讯在迅雷之后推出QQ旋风下载软件,2008年在暴风影音推出QQ影音播放器,这两家创业公司的盈利之路蒙上阴影,因为凭借雄厚收入实力,腾讯完全可以以免费的策略把这场持久战打下去。
按照周鸿祎等竞争对手的形容,腾讯就像一块天花板,限制着所有创业公司的长高,让它们中的很多处于“死不了活不好”的状态中,为了突围只能继续“创新”,供腾讯继续模仿。
对这种“致命的模仿”而引发的争议,马化腾也有自己的道理:“有人说大公司应该有大公司风范,腾讯就不要去和别人争了,但是如果是能改善用户体验的服务,腾讯有什么理由不做?”
另一个原因是,腾讯等公司“大而全”业务也源于内心的一种危机意识,因为错过了搜索的时机,雅虎兴盛了不到12年的时间就已经日薄西山——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也许哪块业务的缺失就会导致最终的满盘皆输,每个互联网公司都要面对生命周期的拷问,这也许就是腾讯不断进行在各个领域“染指”的内因。
但这种模仿的最终结果,是腾讯如传说中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在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看来,正是因为相关环境与机制的不完善,才使中国大公司“抄袭成风”成为一种常态。
“在硅谷,Facebook要是做成了Google就不敢去做了,任何一个创新,其他公司拿过来模仿都有巨大的司法风险。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做出的企业就能活下去,小企业创新成果出来以后,知识产权保护得非常好,而且各方面资源都在保护它、支持它,帮它找最好的管理人才,告诉它该怎么建人才库,而在中国,小公司即便披荆斩棘地生存下来,也会被大公司零成本进入而搞死。”有人这样解释国内外的差别。
“为什么在美国只有一个Facebook,只有一个Twitter?而中国有一大堆的中国版Facebook、中国版Twitter?”著名互联网分析人士谢文在专访中表示,“那是因为如果有这样的抄袭的做法,你在硅谷就找不到风险投资,大家都瞧不起你,连员工也会以在你这样的公司里上班为耻。”而与此同时,对腾讯“抄袭”指责的雷声大雨点小,也是留给中国创业者关于“真创新”的挑战。
“大家说腾讯抄袭,最关键的是大家要看有没有侵犯知识产权,这是法律上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腾讯早就被人告了。”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这样来回应“抄袭”的质疑。
北京市律师协会信息网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李德成律师告诉记者:“判断是否侵权,主要是有两个依据:一是看认定侵权的产品,是否与你有产品中有‘独创性’的那部分要素重合,而且这种重合又是否是唯一的选择?”
而谈到“独创性”,在几乎所有的中国网站都说自己是“美国模式中国版”的时候,又有多少创业者能站出来说,自己是真正的创新呢?
“这些创新必须是真的全球性创新,不是说抄美国那种,模仿美国是我们这拨人做过的事情。”对此,腾讯董事长马化腾直言不讳。
打开封闭的帝国
从另一个角度看,腾讯是一块试金石,被腾讯抄袭,说明你的东西有价值,而腾讯都无法抄袭的,就是真正的创新。但这也许是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当中国互联网行业只有生存下来的大公司能做创新,“真的”、“全球性”的创新又什么时候能横空出世呢?
对快速成长的腾讯来说,3Q事件意味着一个里程碑,这个被称为“封闭的帝国”无疑将变得更为开放,以往腾讯往往用“安全”和不能乱接平台作为封闭体系的理由,“你不能就像现在要求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并网了,我自己可以卖号了,这是不公平的”。
不过,在3Q事件过后,腾讯方面不止一次公开表态,希望能够更开放,与业界合作伙伴分享腾讯用户平台。
但矛盾依然没有解决,腾讯依然认为,QQ体系中的庞大用户群是属于“自己的”,为此他们甚至向360喊话,要对方离腾讯远一点,对于任何可能引发用户变动或流失的应用,腾讯一定不会坐视不理;而对于腾讯的竞争者来说,他们正在把这次事件当做撬动腾讯版图的契机;而对于用户和互联网行业说,大家依然希望在这种变局中,能看到石破天惊的创新的出现。
……
“你可以说,我们是这种现状的受益者,但我们也是受害者。”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在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如是说。
张朝阳所说的,就是在没有有效约束的中国互联网丛林中生存,大公司进入成本几乎为零,有创新想法的小公司难以生存,行业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大公司在“做创新”,最终大公司几乎都发展到“大而全”的架构。
“微软模仿苹果发明的鼠标,被判罚数亿美元;Facebook创业时期,Facebook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听了他同学的一个建立哈佛校园联系网络的想法而有剽窃嫌疑,被判付6500万美元……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被公众和司法严密地监视着,不得限制Windows上任何与微软竞争性产品的存在。”
但在中国,缺乏张朝阳所列举的那些判例,产业的法规体系也远远谈不上完善。缺乏规则,就意味着可能受益,也可能受害,这番话同样适合于腾讯,当腾讯在丛林生存中成为强者的时候,现实同样令其心生忌惮,并为此做出了过激、也可以说是错误的一步,最终启动了这次互联网“核战”的按钮。
丛林里最强的猛兽也会心存忌惮
3Q之间的直接摩擦起源于虎年春节,当时腾讯开始在二三线城市捆绑安装其安全软件“QQ医生”,一夜之间市场覆盖率超过了40%。按照奇虎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的说法,即便此时360已经有了3亿的装机量,“但任何做客户端软件的最怕腾讯的两招,一是模仿,二是利用平台推广,乃至最后静默安装”。
2010年中秋,腾讯再度在用户电脑中静默安装其新版安全软件“QQ电脑管家”,令周鸿祎更加不爽的是,“QQ电脑管家的界面跟360安全卫士非常相似,连错别字和病句都抄过去了。甚至有网友发现,QQ电脑管家的使用说明里还有‘360安全中心’的字样”。这终于惹恼了有斗士性格的周鸿祎决定反击。
继360于9月推出“隐私保护器”之后,10月再度推出“扣扣保镖”,不仅可以阻挡QQ广告、还包含“清理”QQ周边(含QQ影音、QQ音乐等)软件的作用,而根据腾讯方面的说法,“它还会引导用户备份QQ好友列表,实际上是盗取用户的好友资料,结果导致一天之内过千万的QQ用户被感染,而且很快就可能影响到几亿用户。”
按马化腾的比喻,360的这一做法是要领走自己的孩子,撬腾讯的用户墙脚——这对腾讯来讲是最致命的事情,此前在360与金山的角逐当中,金山的装机量迅速从2000万跌到400万。“当然也可能没事,但是不能冒这个险”(马化腾语)。
事后,马化腾解释称,中国既不可能像国外一样申请禁制令,暂时中断对方的做法,即便是事后被判侵权,此前也从没有罚款超过100万元的案例,因此,腾讯采用了这种“自救”,而被外界看起来,是行“私刑”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当腾讯与360火拼的那一刻起,整个互联网业界就几乎没有完全中立的态度,当金山、百度、傲视、可牛站在腾讯一边时,公开为360说话或者在这时“反腾讯”的,几乎都是与腾讯竞争而有一肚子苦水的创业公司们。
千橡董事长陈一舟在微博上公开顶周鸿祎“创业的公司们,像小时候打弹弓仗的小屁孩们,苦哈哈来回给大佬们拣地上的纸弹,还时不时在屁股上挨大佬们不满的纸弹。最大的市场,被互联网巨头们滴水不漏地统治着。小屁孩们再不团结,就被一锅端了。”
优视科技CEO俞永福在自己的微博中贴出了手机QQ桌面和与其手机浏览器产品UCweb桌面的四组对比图片,并称其与UC桌面从功能架构到界面相似度超过90%。创新工场的董事长李开复也转发了俞永福的这条微博。
360发布“隐私保护器”之后,也有不少业界大小公司都站在了腾讯的对立面。
如果四年前说腾讯是“全民公敌”还用半开玩笑的语气,来形容腾讯在各项业务全面开花,这一叫法背后,无疑是一堆创业公司的血泪史。
腾讯成就帝国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实际上,在腾讯2004年上市后的6年,正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后浪推前浪的关键时刻。内地网民的数字从2005年初的9400万一直增长到2010年的4亿,电子商务的5年发展让阿里巴巴与大股东雅虎之间的强弱对比掉了个过儿,而腾讯、百度两大千亿人民币市值公司的出现,更是进入了世界互联网公司的前四名。
腾讯的胜利,也不单单只是用户规模的胜利、以及“先跟随、再模仿、再超越”策略的胜利,而是战略眼光与布局的成功,是领导团队的成功,也是产品重用户体验能“打动人心”的成功。
数字显示,腾讯2005年的总营收为1.768亿美元,位于当时的三大门户之后,但到2006年底时,腾讯就已经依靠互联网增值、SP服务收入居互联网公司的榜首。但是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公司“顺风”时怕犯错误而要稍减速的做法,腾讯的快车反而更是一脚接一脚地加大油门。
2007年,腾讯以“史上最大投入”开始推广“大回响、大影响”的品牌策略,以期望获得QQ.COM在年龄较大广告主那里的认同。2008年,腾讯以与奥运赞助商相同的价格,拿下世博会官方赞助商资格。2009年,腾迅投入近1700万美元在电视媒体上播出了“在线精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的TVC,门户上的大投入甚至使得公司的广告收入在2010年第二季度乘世界杯的东风,在门户中排名第二而直追新浪。
认准目标、全力出击、不计投入,是腾讯的风格。以邮箱业务为例,此前网易已经在中国占有一半的邮箱市场份额,从收入来看,网易也不过每年才几亿的收入。但腾讯一旦认准邮箱的战略意义,几乎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令网易这样有技术、资金实力的大公司都颇为头疼。“预计腾讯在这场邮箱追赶战里的投入,甚至可能是网易的十倍,即几十亿级人民币的水平。”有行内人士这样对行业人士说。
从此前的互联网增值业务到2006年网游业务开始崛起,再到2008年腾讯网络广告业务增长了253.51%,实现顺利接棒,包括随后可能引发的电子商务瓜熟蒂落(拍拍网)、搜索(搜搜),腾讯整个收入模式的承前启后、一浪紧跟一浪,是腾讯对自身架构以及脉络发展的清醒认识,也有赖于整个腾讯团队的合作。
不同于其他公司创始人的单打独斗,腾讯也几乎拥有中国互联网行业最稳定的领导团队:马化腾、张志东、许晨烨、陈一丹四位创始人组合,加上来自高盛而后担任公司总裁的刘炽平,来自微软的CTO熊明华,来自阳狮广告的网络营销执行副总裁刘胜义,以及来自华为的无线业务系统执行副总裁刘成敏,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技术型与市场销售型的领导者都有“互补”的搭配。
此外,腾讯创始人管理团队的技术型出身,特别是马化腾本人对“产品经理”定位的执著,都使得腾讯在对互联网产品的规律把握和用户体验的持续改进方面为业界所称道。
2010年4月,腾讯宣布向俄罗斯互联网公司DST投资约3亿美元现金,与后者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更被认为是公司开拓全球视野、在不同国家社交网络中进行交叉营销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后者同时也具有超过5%的美国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公司股票,以及美国知名社交游戏开发公司Zynga的股权。
可以看出,在这5年当中,中国互联网形成的“三座大山”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成功,都是因为这三家公司成功找到搜索、IM和电子商务这三项成功挤进用户端的楔子,而在这其中,腾讯可以说是最坚实地嵌入IM客户端,并以此进行“点线面体”的全方位扩张。
无招可御的吸星大法?
即便如此,腾讯的成长过程依旧带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味道,最典型的“受害者”就是原来以棋牌游戏起家的网游元老“联众”和一群难以长大的SNS二代公司。业内甚至还流传着某视频网站的领导,每日为腾讯是否要进入自己所在的领域而难以高枕无忧的故事。
这也让腾讯在业内的形象升级,从原来的“全民公敌”,到被雷军等业内人士称为“大秦帝国”,或者用陈一舟的话说是“被滴水不漏地统治着”,任何新生势力都可能被对方的强大所剿杀。
实际上,腾讯的战略更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吸星大法”,可以“点线面体”地多维度征用不同公司的创新成果,因为楔形竞争力的牢固可以达到集成度最大化,又如张朝阳所说的大公司可以零成本进入从而达到边际成本最小化,这使得整个互联网应用的价值都可能被腾讯吸附。于是,帝国与创业之间,失衡的竞争出现了。
如2003年8月腾讯正式发布QQ棋牌游戏第一个公开测试版本,在当时联众CEO鲍岳桥看来,“从平台到游戏设计,QQ游戏完全是联众游戏的翻版”,而在随后用户不断流失过程中,联众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07年腾讯在迅雷之后推出QQ旋风下载软件,2008年在暴风影音推出QQ影音播放器,这两家创业公司的盈利之路蒙上阴影,因为凭借雄厚收入实力,腾讯完全可以以免费的策略把这场持久战打下去。
按照周鸿祎等竞争对手的形容,腾讯就像一块天花板,限制着所有创业公司的长高,让它们中的很多处于“死不了活不好”的状态中,为了突围只能继续“创新”,供腾讯继续模仿。
对这种“致命的模仿”而引发的争议,马化腾也有自己的道理:“有人说大公司应该有大公司风范,腾讯就不要去和别人争了,但是如果是能改善用户体验的服务,腾讯有什么理由不做?”
另一个原因是,腾讯等公司“大而全”业务也源于内心的一种危机意识,因为错过了搜索的时机,雅虎兴盛了不到12年的时间就已经日薄西山——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也许哪块业务的缺失就会导致最终的满盘皆输,每个互联网公司都要面对生命周期的拷问,这也许就是腾讯不断进行在各个领域“染指”的内因。
但这种模仿的最终结果,是腾讯如传说中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在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看来,正是因为相关环境与机制的不完善,才使中国大公司“抄袭成风”成为一种常态。
“在硅谷,Facebook要是做成了Google就不敢去做了,任何一个创新,其他公司拿过来模仿都有巨大的司法风险。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做出的企业就能活下去,小企业创新成果出来以后,知识产权保护得非常好,而且各方面资源都在保护它、支持它,帮它找最好的管理人才,告诉它该怎么建人才库,而在中国,小公司即便披荆斩棘地生存下来,也会被大公司零成本进入而搞死。”有人这样解释国内外的差别。
“为什么在美国只有一个Facebook,只有一个Twitter?而中国有一大堆的中国版Facebook、中国版Twitter?”著名互联网分析人士谢文在专访中表示,“那是因为如果有这样的抄袭的做法,你在硅谷就找不到风险投资,大家都瞧不起你,连员工也会以在你这样的公司里上班为耻。”而与此同时,对腾讯“抄袭”指责的雷声大雨点小,也是留给中国创业者关于“真创新”的挑战。
“大家说腾讯抄袭,最关键的是大家要看有没有侵犯知识产权,这是法律上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腾讯早就被人告了。”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这样来回应“抄袭”的质疑。
北京市律师协会信息网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李德成律师告诉记者:“判断是否侵权,主要是有两个依据:一是看认定侵权的产品,是否与你有产品中有‘独创性’的那部分要素重合,而且这种重合又是否是唯一的选择?”
而谈到“独创性”,在几乎所有的中国网站都说自己是“美国模式中国版”的时候,又有多少创业者能站出来说,自己是真正的创新呢?
“这些创新必须是真的全球性创新,不是说抄美国那种,模仿美国是我们这拨人做过的事情。”对此,腾讯董事长马化腾直言不讳。
打开封闭的帝国
从另一个角度看,腾讯是一块试金石,被腾讯抄袭,说明你的东西有价值,而腾讯都无法抄袭的,就是真正的创新。但这也许是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当中国互联网行业只有生存下来的大公司能做创新,“真的”、“全球性”的创新又什么时候能横空出世呢?
对快速成长的腾讯来说,3Q事件意味着一个里程碑,这个被称为“封闭的帝国”无疑将变得更为开放,以往腾讯往往用“安全”和不能乱接平台作为封闭体系的理由,“你不能就像现在要求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并网了,我自己可以卖号了,这是不公平的”。
不过,在3Q事件过后,腾讯方面不止一次公开表态,希望能够更开放,与业界合作伙伴分享腾讯用户平台。
但矛盾依然没有解决,腾讯依然认为,QQ体系中的庞大用户群是属于“自己的”,为此他们甚至向360喊话,要对方离腾讯远一点,对于任何可能引发用户变动或流失的应用,腾讯一定不会坐视不理;而对于腾讯的竞争者来说,他们正在把这次事件当做撬动腾讯版图的契机;而对于用户和互联网行业说,大家依然希望在这种变局中,能看到石破天惊的创新的出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