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和个人该如何饰演各自角色?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金融,监管
  • 发布时间:2018-07-03 16:16

  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靠纯粹的冲规模博收益的模式将明显受到挑战,政策红利已经消失,未来资管行业的收益更多靠精细化的资产定价、负债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资管新规的出台,给资管行业带来了指明灯。目前,对于银行、保险、公募基金以及信托等金融机构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迅速适应统一监管标准和新的监管要求。

  那么,在这个“大资管的新时代”,金融机构和个人该如何饰演好自己的角色呢?资管行业的未来发展有哪些亮点呢?

  各金融机构资管大放异彩

  银行资管子公司的加速落地,有助于银行进行专门的资管产品运作,加强了公司治理与风险隔离。同时,丰富理财业务功能,推动产品的创新。银行将在投研转型、风控转型、产品转型和销售转型等方面发力,打造净值型产品体系,把“类基金”产品作为长期转型目标,部署固收类、混合类和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四大产品线。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将加大,尤其是对长期资金的竞争。零售实力较强,客户资源较多,零售品牌认可度高的银行将占据优势。要回归本质就要发展净值型产品,收缩预期收益型产品;合理配置理财资金,减少期限错配;提升投研团队,增强资管能力。

  于信托来说,在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托业难免经历转型的“阵痛”,靠通道业务为支撑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成为过去,但就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对行业发展是利好。业内专家认为,今后信托公司一定要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其中,标准化、基金化、净值化产品,以及以债市、股市、ABS等金融产品和衍生品作为基础资产的业务将成重点方向之一。此外,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也被多位业内人士提及,成为信托业当前最热衷的重点转型方向。

  于基金来说,公募基金凭借其积累的专业主动管理能力和严格的风险控制能力,将是最有可能承接原银行理财投资者资金的机构。华夏基金表示,资管新规鼓励理财产品形式逐步从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化转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公募基金的日子并不好过,先不说股票连创新低,即使债市回暖,银行委外资金的大幅撤离仍让公募基金遭遇了“缩表”。

  于券商资管而言,去通道趋势明显,发力主动型管理。过去依靠牌照优势冲规模、获得收入的时代难以为继,业务转型迫在眉睫。投资经理必须要注重发现优质价值的资产机会,关注新技术、新产业、新生态,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在打破刚兑的要求下,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资产配置价值。于保险资管来讲,是利好的机会,首先保险资管获得了和其他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地位,其次,在资管新规下,虽然保险资管公司可能会流失部分来自银行的委外业务,但却将迎来直接面对企业客户的翻身机会。未来保险资管应该丰富保险资管产品,发展主动投资;拓展第三方业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增加另类投资,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稳步推进全球资产配置的竞争布局。

  不论是哪类金融机构,一定要强身健体,只要功夫深,过往业绩好,不纸上谈兵,并且保证现金流,在资管市场中都将会有不错的表现。

  投资者“买者自负、谨慎科学”

  《意见》出台,明确打破了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这意味着投资者以后投资任何产品都面临着亏损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投资者该如何投资?

  新规还明确了刚性兑付行为的惩处标准,鼓励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刚性兑付行为。此外,新规还把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

  对于合格投资者,要求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其中,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是征求意见稿中没有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好“卖者尽责”,在产品设计、尽职调查、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好充分、细致的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投资者教育,坚持“了解客户”理念,对客户做产品适销性评估,引导客户选择合适的产品,尽量减少打破刚性兑付初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各界要创造有利于刚性兑付打破的外部环境。监管机构应做好应急预案,防范刚性兑付打破时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司法部门应建立相关司法程序和金融申诉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

  作为投资者,要保持理性,积极面对。投资者应认识到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并降低刚性兑付预期。特别是要坚持了解产品理念,在投资理财时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根据自己风险偏好作出选择,做到“买者自负”、谨慎科学投资。

  宜信集团董事长唐宁对未来投资做了五大预测,一个是从固收类到权益类,金融产品必然是收益同时伴随着风险,留给保本理财产品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未来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等产品的天下;第二、由短线投机到长线投资;第三点是由中国到全球,高净值客户必须拥有全球视野;第四从单一产品到资产配置,坚持科学的资产配置观念,投资于多策略、多资产类别、科学分散的母基金,降低金融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第五由一代创富到二代创富。在投资方式上,唐宁建议企业家应该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提升自己财富管理的水平,同时利用资产配置的方式管理资产,坚持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

  智能投顾仍处于萌芽期

  随着银行资产子公司渐行渐近,也受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智能投顾出现在人们眼前的频率越来越高。此次《资管新规》要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取得投资顾问资质,非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资顾问超范围经营或者变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应当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报备人工智能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投顾作为一个技术实现的方案,未来会有重要的用武之地。个人投资者层面,智能投顾对于长尾用户的订制化服务能满足其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对用户提供一个符合他自己需求且风险可控、增长稳健的投资方案,也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

  在招商银行等试水“智能投顾”后,多家金融机构也接二连三布局市场,抢占先机,吸引一些较为优质的客户。另一边,拥有新兴智能投顾科技的公司的技术、品牌、用户体验越来越成熟,第三方技术公司自然而然成为了银行落地智能投顾业务的科技帮手。智能投顾服务逐渐成为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标配”。

  普益标准认为,人工智能使用过程中的夸大宣传或误导行为,或将成为未来资管产品销售层面的一大问题。这是监管所预见到的,并给予了禁止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投顾市场在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市场,本质原因是投资者不愿意为投资建议付费,这与国外差距较大。目前所谓的智能投顾是帮助投资人进行资产的组合配置,而不是帮助你去选择投资的具体标的资产,不过监管的前瞻性,是应该肯定的。

  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靠纯粹的冲规模博收益的模式将明显受到挑战,政策红利已经消失,未来资管行业的收益更多靠精细化的资产定价、负债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根据自己风险偏好作出理性选择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文/本刊记者 李明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