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有眼力和胆识。余秋雨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眼力和胆识才成就了今天的余秋雨,才使其在当时做出了别人没有作出的入股徐家汇的决定并取得了最终成功。
文/占刚
3月3日,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与其它新股上市交易不同的是,徐家汇除了上市首日的市场表现为投资者广泛关注外,其第十大股东、知名作家余秋雨的身价同样成了市场内外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文化名人成股东,余秋雨既非第一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之所以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这与10年前余秋雨以不到3元(若综合考虑股改和转增因素,实际持股成本更低)的低价提前、精准“潜伏”徐家汇不无关系。
2001年12月,余秋雨以每股2.92元的价格购入徐家汇82.5万股,出资总额241.22万元。经过9年多的变化,余秋雨的持股数量增加到518.64万股,以3月4日收盘价21.83元计,仅此一只股票就让余秋雨的身价过亿。
在不到10年时间里,余秋雨投入的资金就翻了5番还多、增值46倍,堪称股市投资的一大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在令投资者刮目相看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内外的“共振”乃至质疑。在徐家汇刚过会时,就有知名财经评论员提出质疑:既不是高管也非职工,余秋雨的投资资格何在?位于如此核心商圈的徐家汇,当时怎么就迫不及待需要引入余秋雨的区区200多万元?
专家的质疑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不少业内人士和投资者的共同心态。但笔者认为,余秋雨“一不小心”成“股神”该不该受质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并不是主要的。眼下,在当事人虽未作出回应的情况下,普通投资者倒是可以从这一事件中思考两方面的问题,以期从中受些启发并在实际投资中加以借鉴:
首先,投资要有眼力和胆识。10年前,徐家汇是个什么样子?余秋雨为什么会在那时且有机会选择了徐家汇?换言之,当时其他投资者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假如当时其他投资者也有同样的机会,是否也会像余秋雨一样选择徐家汇?据徐家汇控股股东——徐家汇商城集团总经理徐春华介绍,2001年12月,职工持股会决定将所持公司的24.5%股权按照不低于每股2.85元的价格转让,公司当时曾与多名符合法定要求且有意向的潜在投资者进行了联系和洽谈,但不少公司最终没有受让股权。在当时能联系到的法人和个人投资者中,最后同意按每股2.9239元价格以现金受让股权的只有2家公司和4名自然人,其中一位就是余秋雨。
投资要有眼力和胆识。余秋雨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眼力和胆识才成就了今天的余秋雨,才使其在当时做出了别人没有作出的入股徐家汇的决定并取得了最终成功。在股市,老股民大多有这样的体会:在实际投资中,许多投资者往往有从众心理,很难作出与多数人相反的决策。余秋雨入股徐家汇事件若正如徐春华所述,就不能不说他是与多数人反着做的典范,当然也不得不佩服余秋雨的眼力和胆识。
其次,机会总是与风险结伴而行。在资本市场,既没有只有风险没有机会的投资,也不存在只有机会没有风险的买卖,余秋雨入股徐家汇在当时也非包赚不赔。从徐春华披露的情况看,当初职工持股会所持股权转让时,上海六百还没有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未来能否顺利改制上市的前景并不明朗,即使能上市,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股份也不能流通。
换言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徐家汇股权并非“香饽饽”,入驻徐家汇甚至是风险大于机会的买卖。再退一步而言,假如上海六百改制上市不成,或虽能上市但未股改不能流通,公众还会对余秋雨入股徐家汇产生如此多的质疑吗?实际上,余秋雨参与的并非只有徐家汇一家企业,结果也并非只赚不赔。
除了徐家汇,余秋雨还先后以资金或作品方式入股“99网上书城”、“中文在线”等。其中,余秋雨在99网上书城中的投资至今未产生过效益。此举说明,面对机会风险并存的资本市场,既寄希望于盈利,又作好担当准备,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做到坦然面对才是风险投资者应持的态度,在二级市场品种选择中是这样,参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亦是如此,这一点同样是投资者应该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