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莱卡是相机之王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莱卡,相机,奢侈品
  • 发布时间:2011-08-22 12:55
  德国日耳曼民族的性格赋予莱卡相机严谨的风格,历久弥珍。

  英国《每日邮报》近期报道,一台88岁“高龄”(1923年出厂)的德国产莱卡相机,近期以创纪录的100万英镑(约合1062万人民币)拍出。

  这台古董级相机的状态良好,拍摄正常。莱卡收藏者介绍,莱卡每台相机都拥有一个单独编号,编号从第一台开始连续至今,从无间断。

  相机的“劳斯莱斯”

  莱卡属极其小众的贵族奢侈品,并非凡人所能问津。

  该相机为德国莱茨公司生产,它以结构合理、加工精良、质量可靠而闻名于世。

  它的制造充分显示了德国高超的金属加工工艺,每一个平面、按钮、接缝都完美得无可挑剔。莱卡机身较小但分量不轻,如果真要损坏的话,只能用锤子。但不仅如此,其设计也充满前瞻,具备了经典的一切元素。如莱卡M,机身的长高之比非常接近黄金比。古希腊人认为世界上最美的长宽比例是1:0.618,莱卡的长宽比是1:0.58;再如M6,机身由104个部件组成,每一部分都由熟练技工亲手调校,一道工序不合格是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日本相机的制作公差是万分之三,而莱卡的公差是万分之一,从机身的缝隙即可以领略莱卡制作之精细。

  莱卡的每一台机身都有技师的签名。你可以理解成对质量的承诺和自信,同时这也是彰显作品价值的Logo。天下相机,无出莱卡之右。

  现在的自动化相机,往往青睐于简单问题的复杂化,被制造得异常繁琐。满身的按钮,以至于老摄影师也不知从何下手。要学会操作这些按钮,必须读近百页的说明书。而半个世纪前,莱卡推出M3,一直到今天不但式样从没有改变过,而且其推崇的“零部件最少化”,使之真正达到了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的地步,任何使用过相机的人拿起莱卡都不会有操作上的困难。

  卓越的质量和设计,使莱卡在世界上一直以来就享有极高的声誉。

  20世纪20~50年代,德国莱卡就一直雄居世界照相机王国的宝座,当时世界,竞相仿制。

  莱卡的惊人价格,也并非常人所能消受。而这恰恰更增加了人们对它神话般的崇拜。松下代工制作的莱卡,借着这种崇拜将售价翻了几番。

  近年莱卡推出一款特别的皮革机身莱卡M8旁轴相机机套,使用了高档次的意大利牛皮革制造,复古风格的外观为它平增加了奢华和高贵。仅此机套一项,售价即折合人民币1570元。

  英国的一些绅士身上常挂一台莱卡,但并不拍照,仅作为身份象征。即使专业摄影师拥有一部莱卡,亦属梦寐以求。

  半个世纪不变的脸,极简单的功能,绝不妥协的制作……凡此种种,构成了莱卡的神话。它位居谁都想颠覆,但谁也没有得逞的顶尖地位。它的优点、它的不尽人意,说不清道不尽。任何时候谈莱卡,都是热点。

  无可替代的神话

  莱卡迷是莱卡的拥趸者。

  他们固执地认为,相机分两类,一类是干活儿的,相机就是照相,再无其他,如佳能、索尼、尼康等;一类是艺术品,是文化,是象征,而这类只有莱卡且再无其他。

  事实上,没有人否认莱卡已超越了工具,成为一种文化意象。

  日本是相机生产大国,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莱卡迷。

  这些爱好者完全不把它当作一件摄影工具,而是作为一件传世的艺术品。他们认为每种莱卡相机都有收藏价值,确切地说,是所有相机中最保值的。

  50年前买的莱卡如原价卖出,准会被抢破头:这就是莱卡的魅力。

  据称,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莱卡相机研制出的2G相机仅出了15台,而且这15台相机还没有在市场上销售过,也没有独立编号。因此莱卡2G相机成了收藏爱好者追捧的精品,而这仅是莱卡神话之一:谁都没见到过,没人出来辟谣,但莱卡控全体都深信不疑。

  常理而言,能拍出好照片才是硬道理。日本相机占全球相机市场的大半江山,但说到镜头,佳能、索尼和莱卡相比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莱卡镜头从用料、机械加工、光学设计及研磨,都堪称艺术品级,它的成像质量和色彩还原,使大多数摄影者叹为观止。

  1913年,莱卡就开创35mm相机先河。

  35mm镜头被誉为准标准镜头:它的视角为64°左右,是最为常用的镜头,人们常常戏称这个镜头对被摄物体而言,前进一步为标准镜头,后退一步为广角镜头。由于它的视角不是太大因而边缘变形相对也小,它的景深相对同等光圈的其它长于35mm焦距的镜头要大,所以用它拍些纪实题材、风光、人物不多的合影都很实用。

  传说96岁高龄辞世的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莱卡35毫米相机的摄影师。他以莱卡相机特殊的“观景窗”和精确的预估计划,捕捉人在事件发生时连续动作的最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莱卡相机成了当时随军记者的重要工具。许多战地记者用血肉之躯去换取莱卡相机里的一格格底片。

  自从这个焦距的镜头问世,世界各个生产镜头厂商,都下过大力气研制过多种这款镜头,但它生产历史之长、结构变化之大,是大多数其它焦段镜头无法比拟的。

  《投资者报》记者 谭志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