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绿茵场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关键字:足球,欧洲联赛,分裂,电视转播权
  • 发布时间:2011-09-19 14:00
  秋风再起,新一轮的欧洲足球联赛陆续拉开序幕。

  然而,对于众多球迷,特别是欧洲以外的足球爱好者而言,五大联赛成绩榜如何排座次,三甲将花落谁家,其实已无多少悬念。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是,哪支豪门球队将赢得联赛的“德比大战”,最终的冠军球队将以多大的优势领先于亚军。

  资深球迷或许已经注意到,近五年来的欧洲几大联赛成绩榜较之从前,已经有了明显变化。像1990/1991赛季,桑普多利亚凭队借一个马拉多纳,就能在意甲联赛中独占鳌头;穆里尼奥在2004年率领波尔图队一路披荆斩棘,赢得欧洲冠军杯,这样的“爆冷”状况难以再现。特别是在英超和西甲,曼彻斯特联队连续五年蝉联冠军,巴塞罗那队最近三年更是两度斩获欧洲冠军杯。与此同时,像苏格兰格拉斯哥流浪者队、荷兰埃因霍温队、葡萄牙本菲卡队这样的昔日“准豪门”,却几乎淡出了大多数非本土球迷的视野。

  从某种意义上,欧洲足球联赛到如今已经变成了分裂的联赛。一方面体现在西甲、英超、意甲与其他联赛的影响力差距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五大联赛中的豪门球队与普通球队的实力差距上;在西甲联赛,已经形成了由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组成的“二人转”小联赛,和其他16支球队组成的以第三名为“冠军”的大联赛。在刚刚过去的8月,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在中国参加两场商业比赛,轻松入账超过5000万人民币,但与此同时,21家西甲和西乙俱乐部集体向西班牙有关部门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这些俱乐部已拖欠超过300名运动员多达4000万欧元工资,总负债达40亿欧元。

  一般地说,职业体育联赛之所以能够具有独特的经济意义,主要归结于联赛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均衡竞争的重要性,以及赛事结局的不确定性。简单地说,虽然足球俱乐部需要有对手与其比赛,但对观众以及广电传媒来说,联赛过程要一波三折,结果应充满悬念。

  然而,为什么欧洲联赛却出现如此严重的实力落差和贫富分化呢?英国社会学家摩洛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市场机制能让球队之间保持适度的竞争,从而维持总体水准的平衡,但足球管理机构却对诸如转会机制、再分配机制、足球俱乐部相互控股等行为进行限制。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机构试图直接在联赛内维持平衡,或者间接通过俱乐部之间收入再分配维持联赛内的平衡。

  同时,随着电视与足球运动间越来越紧密的关系,欧洲联赛的竞争平衡也日益遭到破坏,这甚至已经成为职业足球面临的最根本问题。球队与广电媒体的依存关系,可以追溯到广电市场经济形势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说,过去是赛事抢夺媒体关注,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变为大量频道开始争夺赛事转播权。欧洲拥有大量电视观众的国家足球俱乐部获益匪浅。对一些国家的足球联赛而言,从转播权中获得更多收入的需要以及对转播权收入分配机制进行大幅度调整,最终导致联赛发生了实质性的结构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到21世纪初,这种结构改革悄然发生。在西班牙、英国和意大利的联赛中都已经出现了两到三支超级足球俱乐部。对此的一种解释就是,电视转播权收入的分配越来越倾向这些顶尖的足球俱乐部。即使在统一出售转播权的联赛内(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电视转播权收入的分配也越来越两极分化。尽管足球俱乐部的收入在近10年来极大增加,但球队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加大。

  出售电视转播权对于原来以出售球票为主要赢利途径的球队而言,原本是意外收获。但是,这些收入往往被用于招募更多更优秀的球员。尽管各个足球俱乐部成功的机会应该是有限的,但增加在球员身上的投资带来的是赛事成功机会的增加。目前的机制使得强者更强,足球竞争很可能就是被这种结构定式所决定的。

  当一个联赛内开始出现竞争失衡,比赛的胜利就会越来越集中于某几支球队上。这种格局使得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对整个联赛的兴趣减退,目光聚焦于极少数豪门,从而导致普通足球俱乐部收入减少。像苏格兰这样的经济水平、国内消费能力都比较弱的地区,就会遭遇“最小有效规模”的问题。也就是说,它们无力维持16支或者18支球队雇佣高水平球员,以组成能与五大联赛抗衡的联赛,无法吸引大量的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结果,竞争严重失衡,赛事不够精彩,电视收入也不那么可观。在新世纪之初,两支老牌劲旅格拉斯哥流浪者队和凯尔特人队,就曾强烈要求脱离苏格兰联赛,希望成为英超联赛这样的富联赛中的一员,可惜未获监管部门允许。

  足球运动不能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发展,各国顶级联赛的足球俱乐部不但要参加国内联赛,还要参加欧洲联赛。近年来,顶级足球俱乐部获得日益增长的财务回报——主要由电视转播权收入提供——已经引起了这样的争论:究竟是推动联赛内竞争平衡,还是构建一个恰当的财务框架,使得足球俱乐部在欧洲联赛中更富于竞争性。就目前来看,这两种构想都未能成功付诸现实。

  足球俱乐部面临的困难是,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成熟产业,该产业从经营角度而不是足球本身来说,很难再有发展或者扩大规模的可能了。顶级豪门不但不能幸免,反而较一般球队更受其困扰。这种状况与足球界的规则结构有关。举例来说,俱乐部之间在兼并与密切合作等方面,会受到诸多限制,这些限制是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但也使俱乐部开发更多的赢利渠道成为泡影。即使在其他经济领域存在很大的发展机会,足球俱乐部的管理者或者股东也很难独立做出向新市场进军的决定。事实上,足协或者是欧洲足联这些致力于为足球俱乐部进行市场定位的监管部门,对足球俱乐部业务的扩展有诸多限制。

  尽管如此,在2010/2011赛季,雄踞欧洲联赛收入榜第二、第三位置的巴塞罗那队和曼彻斯特联队,在人才培养和管理、品牌价值提升方面的举措,仍然值得外界关注和思考。这两支球队都极其重视发掘和培养有天分的青少年球员。以巴塞罗那队为例,它成功模式的基石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拉玛西亚青训营。在过去30年里,它为巴塞罗那队培养了超过500名球员,其中包括瓜迪奥拉、普约尔、梅西等重量级球员。这种机制不但大大降低了收购明星球员的巨额开支,更可能通过出售球星获利。譬如,在出售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一笔交易中,曼彻斯特联队就收入9000万欧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