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信贷监管当心“一松就乱”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信贷,贷款,政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24 10:59
截至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为10万亿元,按75%系数计算风险权重。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即调减为50%。从资本消耗的角度而言,银行将一举新增信贷能力5万亿元。
这种新增能力真要完全覆盖到小微企业,那当然是好事,也是政策的初衷。但需要注意的是,就怕各种信贷需求一哄而上搭便车,在各种明目的掩饰下,最后靓丽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数据,被异化、被变味。
监管政策定向松动
对中小企业信贷扶持的举措,历来有之,但皆不如这次来得“实惠”。
此前,银监会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小企业的措施之一,是“对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可提至5%”,对银行而言,虽然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银行对信贷客户“抓大放小”的根本性取向,并未有实质性触动。
原因不言而喻。银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受到资本充足率指标的限制,无论是开设分支机构,还是扩张资产规模,仅资本限制这一项,就是一条实实在在的绳索。
但补充资本又谈何容易。靠自身利润积累,杯水车薪;股市再融资,市场抵触情绪高;发次级债,又有“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的天花板,也不是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
由此看来,就算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其对小企业贷款的引导作用也十分有限。
但决策层此次的几条举措,尤其是小微企业信贷调降风险权重系数、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倒是能让银行大松一口气。现在银行最难逾越的资本充足率、存贷比,都得到极大缓解。
银监会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10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系数由75%调降到50%,相对于凭空增加了银行的资本金3000亿元。
2010年被市场人士称为“银行再融资年”,当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三家大行的再融资规模总计2450亿元,但这也抵不上此次一项政策松动的“输血”效果。
如果说调降风险权重系数增加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小微企业信贷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则直接削弱了银行对存贷比越来越接近监管红线的担忧。
今年以来,各种因素作用之下,银行存款增长速度回落明显。2011年16家上市银行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存款增长9.8%,远不及上年同期13.7%;同时,存贷比一直处于接近70%的高位,中行、交行以及兴业三家,甚至超过了“存贷比75%”的监管红线。
存贷比的硬约束现在得到了缓解。银行内部人士坦承,“这项鼓励措施对银行将有明显激励效果。”可以预料到的是,靠赚息差吃饭的银行业,贷款的冲动将再一次被点燃。
严防各种“擦边球”
如果这种监管政策松动诱发的贷款冲动,真正能解广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燃眉之急,那是值得鼓励的,也是决策层乐意看到的。我们的担忧是,银行不按这个思路出牌,该怎么办?
历史上,银行业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教训,常有发生。此次,为了救小企业之急,放宽监管标准,监管层有必要未雨绸缪,防止银行打各种擦边球,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不能让银行“挂羊头卖狗肉”。
这样说,或许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实不能不防。
其一,化整为零、张冠李戴,不能不防。六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措施之一,是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予以调减风险权重。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单户500万元。而大企业采取化整为零的战略,来瓜分小企业蛋糕,该如何防范?
今年7月初,工信部联合四部委出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划分了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企业的标准。其中,将从业人员300人以下、营业收入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划分为小微企业。假如超出这个标准的企业,在不同的银行分头授信,监管部门是不是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予以甄别呢?
其二,数字游戏、鱼龙混杂,不能不防。这是我们最为担忧的,也是最难监管的。为了享受优惠政策的红利,银行方面完全有动力在上报的各种材料中吹大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我不知道现在这个规模是怎么统计得来,但可以想象得出,未能与工商、税务部门联网的贷款信息,其大中小企业类别的统计,必然存有瑕疵。
针对小微企业出台切实、有效的金融、财税方面的帮扶措施,是一件迫切而重要的事情,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味。
监管层需要让政策“输血”,真正能到达经济的毛细血管。否则,不仅达不到政策效果,还可能重演以往银行业“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投资者报》评论员 华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