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下个十年:四大变革待突破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开放式基金,变革,渠道,固定费率
  • 发布时间:2011-10-24 16:26
  十年前,开放式基金破茧而出,并就此拉开了迅猛发展的序幕。十年后,开放式基金总数超过800只,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

  但多年的超常规发展,让行业矛盾日益暴露:如财富效应无法体现、治理结构亟待完善、持有人信任度明显降低等,开放式基金在下一个十年将驶向何方?

  长期研究全球基金业制度的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对《投资者报》记者分析称,开放式基金发展至今亟须突破四大方向:改变契约式组织结构、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打破单一费率模式、市场结构均衡化等。这也是目前证券监管部门较关心的,且正在设法推进。

  契约式和公司式结构并行

  在代宏坤看来,一是基金公司组织结构形式的变革,即由原来的契约式逐步向公司式转变。他认为国内基金业的很多深层次问题,都需从治理结构上寻找根源。

  现有契约型基金存在的问题,是持有人利益缺位,无法对基金管理人有效监督。最终,导致基金管理人和持有人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不承担风险的基金公司得到很大一部分收入;而持有人冒险投入资金,只能排在基金公司之后获取收益。

  引入公司型基金的组织结构,可一定程度克服契约型基金在持有人缺位、难以有效约束基金管理人行为等方面的缺陷。

  他强调,从国内基金业大趋势看,一定会打破现有体制。目前监管层也正有意尝试公司制结构,但这种形式能否完全达到目的可能要打折扣。“公司型基金也只是一种外在的组织形式,不会自然化解管理人与持有人的利益冲突。未来可能的形式,是契约式和公司式结构并行。”

  基金销售渠道需要多元化

  二要解决基金销售渠道多元化。

  10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随着第三方销售渠道的推进,现有银行垄断的销售渠道会有改变,但要实现对传统渠道的冲击,需要很长时间,可能要5年以上。

  “第三方销售促进国内理财顾问队伍的发展,使得基金销售更加专业化,对现有银行销售队伍也会有促进。”

  从美国销售渠道发展的经验看,第三方销售也是在银行之后,在规模、质量方面慢慢得以提高。

  据ICI(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统计,美国80%以上基金投资者在做出买卖基金决策时使用专业投资咨询服务。

  打破固定费率管理模式

  三是打破固定费率基金管理模式。

  代宏坤认为,从基金管理费率总体水平看,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市场差异不大。区别是国内基金业采用固定管理费率,而美国采用可变的管理费率。

  差别化的固定费率,是一种国际现状。在美国,每一家基金公司实行的管理费率水平差异非常大。“一些规模较大的基金会考虑适时降低管理费率,增加竞争力,树立形象,这使得美国的基金公司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基金业转型过程中,管理费率从单一走向多元,是大势所趋。”

  国内不少基金公司支持固定费率,但也有差别化费率需求。“可以将费率作为内部激励和竞争手段,如果一刀切就没有空间。如果销售渠道多元化了,费率结构也会随之多元化,两者未来会结合起来。”

  行业机构需向均衡化发展

  代宏坤建议的第四点突破,是基金市场结构向均衡化发展。

  在产品结构上,国内现在偏股型基金占比较高,占80%以上,而固定收益基金比重偏低。结果导致产品整体市场风险系数较大,加大了市场的波动。从投资者的角度,也不利于资产配置。

  美国的基金可投资范围非常宽,造就了美国基金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要。总体来看,投资范围过窄限制了基金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国内基金业界也期盼新《基金法》能扩大基金投资范围,给基金业“松绑”。

  在代宏坤看来,未来,固定收益类基金会有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投资范围扩大,拓展到对冲、商品等领域,策略也会多元化,基金经理风格同质化会因此缓解。

  他强调,上述方面的变革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5年甚至10年以上时间来实现。但任何一项突破,都会带来基金行业的变革,促进行业创新。

  “如何去发现、把握变革到来时的机会,是每家基金公司要思考的。”

  处于第二个十年的开放式基金,正处在一个关键、重要的蓄势时期。相比其他资产管理子行业,开放式基金最大优点在于其定期、定量、保质的信息披露,以及其他法定的非定期信息披露。

  “未来市场将逐步认识到信息透明的重要意义。开放式基金也将会在目前这种表面艰难、但总体平稳的蓄势中,等待下一波高速发展期。”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研究总监王群航认为。

  《投资者报》记者 尚志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