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借贷迷局难解 受害人数几何级扩大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鄂尔多斯,民间借贷,楼价
  • 发布时间:2011-10-24 15:54
  道路宽阔整洁,高楼鳞次栉比,别墅洋房随处可见,名牌轿车不胜枚举。放眼望去,市容市貌好于多个省会城市,而它却是个三线城市——鄂尔多斯。

  这是一个神奇的城市。10年前,鄂尔多斯GDP总量在内蒙古还是倒数第二,如今已“腾飞”至西北第一,人均GDP更是达到全国第一。这个过程造就的富翁,从百万、千万到亿万不断升级,让其他城市艳羡不已。

  暴富的鄂尔多斯人开始追求更高的财富增长,纷纷投身于民间借贷的大潮中,以至于周边省份如陕西神木、榆林等地的居民也被诱惑,将钱投到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中。

  走进鄂尔多斯,《投资者报》记者碰到的每一个普通民众无一例外地说:“几乎没有鄂尔多斯人不搞借贷的。”

  但现在,相当部分的鄂尔多斯人正经历着从暴富到赤贫的转变,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和未来的挽救者都是房地产。

  “因为拆迁、大搞房地产,批量制造了富翁;而现在的民间借贷大多数投向房地产,随着房地产资金链的断裂,放贷人的资金很有可能都会打水漂。”当地担保机构一位人士说。

  民间借贷市场的动荡是否会对当地银行业造成影响?“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现在没时间而且也不好解释这个事情。”鄂尔多斯银监分局办公室令(音)主任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当时他正忙于民间借贷相关的事情。

  但是,这对当地百姓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打非办(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办公室)、经侦大队及事发公司门口,每天都聚集了大量满脸愁云的人。究竟该如何解决民间金融动荡?当地政府也颇感棘手。

  煤堆上的房地产业

  与温州的借贷人主要是中小企业不同,在鄂尔多斯,几乎所有的高利贷都和煤矿、房地产有关,现在问题的症结集中在房地产。

  据当地人的说法,鄂尔多斯的“全民造富”全依托于房地产,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又是依靠煤矿的前期资本积累。

  鄂尔多斯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储量丰富。2000年以后,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由此诞生了第一批富翁。“10年前鄂尔多斯还很穷,政府都欠个人的钱呢。当时政府欠了我一个亲戚钱,就将一处煤矿抵债给亲戚了,不过当时煤炭行情并不好,维护煤矿还需要不断投入,感觉太费钱,就作价6万卖了,结果两年后,那个煤矿已经价值600万。”从事建筑行业的齐先生说。

  这些先富起来的煤老板开始进军房地产,在沙漠、戈壁上建起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大厦。据鄂尔多斯当地媒体报道,全市共有房地产企业442家,几乎每一个能源企业均有房地产开发业务。有楼盘开发就有拆迁,而拆迁推动了全民造富。

  据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今年1~8月,全市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同比增68.4%。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78亿元,增长54.1%,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89亿元,增长87.7%。

  出租车司机康师傅家原在郊区农村,当时住平房,自建时花了3万元,遇到拆迁补了15万,并指了块地让重建房,花了9万盖房,而现在房子已经值300万了。而这还仅是郊区农村的价格,市中心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近几年中国楼市价格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鄂尔多斯也不例外。2005年,其居民住宅均价仅为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2006年涨到1800元;2007年升至3000元。时至今日,已达每平方米7000元以上,个别高档楼盘甚至达到2万元以上。

  狂奔的楼价引发宏观调控,房地产普遍出现缺钱的窘况,从银行贷不出,就从民间融资。恰好刚刚经历过拆迁造富的鄂尔多斯人正在寻找投资出路,在高息的诱惑下,尚没有投资经验的鄂尔多斯人将曾经从开发商手中获得的拆迁款,又“还给”了开发商。

  资金链断裂引发大量纠纷

  几乎所有的鄂尔多斯人都参与了民间借贷,其中也不乏公务人员。当前受关注度最高的中富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称中富)借贷事件,就有公务人员资金参与。

  中富因自杀亡故的法人代表王福金生前长年工作于司法系统,曾任区法院院长,退休后就进入了中富,占30%股权,任法人代表,而另一名股东郝小军股权占比70%。

  记者看到的一份10月8日中富公司的汇报材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18日,距今整整4年。在2008年,该公司投资开发了“国电富兴园小区”项目,在项目经营过程中,共向373家个人及单位举债2.63亿元,平均每人71万。

  “在7、8月份已经出现利息偿付不及时的情况,不过当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警觉。”记者在中富办公所在地鑫通大厦碰到的一位债权人介绍说。

  事实上,如果不是王福金在公司卫生间自杀,中富或许还不会这么快引起债权人如此大的恐慌。

  根据汇报材料介绍,前述项目的主体工程已完工,部分附属工程正在施工中,该楼盘在2010年就已开盘销售,目前仅收回首付款817万,尚有1.5亿正在等待办理按揭贷款,同时,商业房也拟于近期开盘销售。材料还称虽然现金流出现困难,但借款利息以及维持公司正常经营所需费用仍能按期支付。

  此前多起民间借贷的资金链断裂事件,加上法人代表离奇去世的消息击溃了债权人的神经,他们蜂涌而至要求退款。

  “这些债权人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连陕西神木都有八九个人被拉进来,由于王福金和王留宝(据债权人称是借贷经办人)都是司法系统的老人了,所以有很多司法系统公务员也参与其中。他们还不一定只用自己的钱,也有借亲戚朋友的。”另一位中富债权人称。

  中富事件只是鄂尔多斯众多民间借贷纠纷中的冰山一角,从此一例即可看出参与民间借贷人数之众多。

  “全民借贷,我也参与了。”一位当地出租车司机说,他是在银行贷款后转手借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今年初这家公司也出现了问题,就拿盖好的楼盘顶债,然后老板悄然消失了,该司机得了一套车库,他对此还很满意。

  而今年,类似拿楼盘顶债的房地产商已不止一两家,目前中富也为债权人提供了两套偿付方案,第一套方案即是拿已完工的“梦想家”楼盘商业用房及会所来抵债。

  另外,与其他省份不同的是,该市的民间借贷主要是直接放贷,而不太愿意通过小贷公司或担保机构。

  “直接贷的利息高啊!鄂尔多斯月平均水平是三四分利,我知道最高的是1毛7,如果放小贷,利息低啊,就1分多水平。”采访的多位直接放贷人士几乎都这么说。

  据当地一家有执照的小贷公司人士称,他们老板实力雄厚,所以基本是自有资金,但再雄厚也架不住使用,还是要从个人手里融资。“有的小贷公司都跑到北京去募资了。”

  受害者人数几何级放大

  “唉,可怜啊,还奶着娃娃呢。”在鄂尔多斯公安局东胜区分局经侦大队,一位前来登记“苏叶女案”放贷金额的人,指着另一位带着小孩来登记的妇女说,他们之间其实互不相识,只是同病相怜。

  “来登记的人数远达不到实际人数。”经侦大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部分人不愿或不敢来登记,而且几乎每位来登记的人身后都有若干人的钱在里面,实际放贷人数是登记人数的几何倍数。

  《投资者报》记者碰到的一桩尚未报道的“张静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张静案”中的一位放贷人刘艺平向记者介绍,目前他从经侦那里问得的消息是,张静至少欠了1.3亿。

  刘陷进去的金额有1600万。“现在头都要炸了,原来张静说的煤矿、铜矿、油田,现在公安说啥都没了。”刘不断长吁短叹。

  其实,更令他寝食难安的是他的亲戚朋友。“良心都过不去呀!那些钱基本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来的,现在还不上,他们也天天找我,我也没啥办法。”刘说。

  记者也见到了借钱给刘的朋友,他们正在举报刘非法集资,要求立案。

  10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鄂尔多斯国贸大厦的东胜区打非办,当时尚未到上班时间,刚出电梯,记者就发现大约有一二十个愁容满面的人站满了电梯间,经过询问,得知他们并非为同一件事而来。有的是建筑工人,因为开发商还不起民间借贷被拘留而造成欠薪;有的是因为对偿付方案不满;大部分则是因为钱追不回来要求立案,其中有五六位就是刘的朋友,他们已多次来到这里要求立案拘留刘艺平。

  据这五六位人士介绍,他们过去和刘在一个商场里做服装生意,因为比较信任,加上开始一年多的时间偿付利息都很按时,所以就放心将钱借给他,目前合计借了660多万,但没想到遭遇晴天霹雳。

  “因为我们借钱给刘艺平的人数是25个,不到30个,经侦不给立案;到法院起诉吧,又说这是刑事案件,给撤回来了,弄到现在没人管。其他金额没我们多,但人数多的都立案了,我们现在都不知道该找谁。”刘这些已成“过去时”的朋友说。

  在谈话中,有位50多岁的大叔垂着头不停唉声叹气地走来走去,还时不时说:“要死了!”他也将钱借给了刘艺平,还是25人中最多的。

  “他借了400多万给刘艺平,但这钱不是他自己的,是从陕西老家农村亲戚那里凑来的,又涉及了很多人,他没法交代。”这几个人说。

  一个“张静案”下面究竟涉及多少人,链条有多长,难以估算。

  政府要求银行救助房地产

  现在,鄂尔多斯市政府已经意识到房地产资金紧张带来的影响,开始研究救助房企的方案。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鄂尔多斯市召开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副市长李国俭要求各银行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和金融形势,进一步争取信贷支持、扩大信贷投放,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业资金短缺问题;要加大对房地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有条件的银行要通过贷款展期、降息让利等办法,帮助房地产企业渡过难关。

  据记者了解,今年鄂尔多斯银行对房贷,无论是住房抵押贷款还是开发贷都很严格,才能保证目前银行受影响不大;同时,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尚未结束。如今政府要求银行加强对房企的支持。“我们很为难,总行要我们控风险、顺应国家政策,但是对当地实际情况我们也不得不支持。”某国有行鄂尔多斯分行人士说。

  鄂尔多斯民间金融震荡会给当地银行体系带来怎样的冲击?当地银监分局办公室主任称这个话题比较复杂,同时正在忙于工作,无暇接待。“你们在关注什么,我就在忙什么。”他边说边忙着从电脑上核对数据。

  “你觉得引起恐慌了吗?我认为还没有,到目前为止经济整体还处于平稳态势。”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一位谢姓工作人员表示。

  人口流失致无人接盘

  鄂尔多斯房地产企业的前途,目前看来仍生死未卜。

  这个城市房地产的开发程度令人咋舌,从鄂尔多斯机场出来沿途就可看到正在开发的楼盘林立,到处都是售楼广告牌。

  被称为“鬼城”的康巴什新区是现在的政府主要办公地,白天,工作人员驱车约35公里到此上班,下班后又回到城区的家,所以一到晚上,楼房漆黑一片,故称为“鬼城”。

  “这里很多给公务员的小区都建好了,只是教育、医疗尚未配套到位,所以还没搬过来,以后这个地区可以想象会很繁华的。”齐先生说。

  问题还不在这里。该市房地产面临的问题是,过多的住房和过少的人口。

  即便康巴什新区未来家家灯火通明,势必又有另一个地区陷入“鬼城”。据当地房地产中介人士介绍,目前鄂尔多斯平均每人拥有3套房,而且现在的楼盘面积设计越来越大,新楼盘几乎没有100平米以下的,动辄就一百八九十平米,平均个人住房面积高达一百平米。

  当地人拥有这么多房,势必不会去接盘,将来这些房子的出手,自然要依靠外来人口。但现在鄂尔多斯的高成本消费吓跑了不少外地人。

  由于鄂尔多斯人集体暴富,物价水平也拔地而起,已不输北京等大城市。饭店里一小碟乳瓜,约四五根样子,要二十多元,记者在这里吃过的最便宜的面也要13元一碗。

  租房成本更是高昂。一个地处郊区的小平房一个月要700~1000元,楼房年租金在5万左右。前述出租车司机换到的车库,甚至都以800元/月的价格租给了外地人。

  但与此相对的,这里的工资水平并不高。据该市统计数据,2010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2892元,扣去租房、生活消费成本,“一年下来基本白干了”,一位从陕西来此工作的人说。只凭工资和富裕的鄂尔多斯人一起生活,压力确实很大。

  因此近两年外地人严重流失。“能有一二十万人吧。”该市一政府官员称。但该数据未得到官方的正式确认。

  “我们有引进、留住高端人才的规划,计划通过引进高科技产业来吸引人才。”上述宣传部谢姓人士称。

  记者在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看到一个“云计算”园区,据了解该园区是该市的重点项目,市委书记曾亲自引进项目,但该项目的前景如何,现在尚无法下定论。

  不过,尽管现实并不乐观,当地人对房地产仍一点都不担忧,还认为未来会涨。

  《投资者报》记者 李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