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为投资者提供战胜通胀的绝对回报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投资,通胀,南方基金,股市
  • 发布时间:2011-10-24 16:21
  倏忽间,公募基金走完第十三个年头,而开放式基金也走完了第十个年头。

  回顾开放式基金的历史,绕不开南方基金以及被冠以“基金教父”美誉的高良玉。作为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自1998年成立以来,南方基金一直在尝试变革和创新,在诸多方面引领行业发展。而作为南方基金的创始人、总经理,高良玉以身作则,肩负行业使命和责任;在他的带领下,南方基金始终站在国内公募基金的第一阵营。

  当有人问高良玉,基金公司股东、基金管理人、基金持有人三者的关系并不总是统一,如何协调这三者的利益时,高的答案是:基金行业承载着持有人的信任和重托,因此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持有人利益高于一切。

  “一切为了客户,做受人敬重的理财专家。”这是南方基金的口号,也真正体现了公募基金行业宗旨及社会价值。

  开放式基金先行者

  2001年 9月,华安创新、南方稳健成长两只基金成立,让中国基金业从封闭式基金时代,走向了全球资产管理业主流的发展道路——开放式基金时代。

  在开放式基金十年画卷中,南方基金多次扮演“吃螃蟹者”角色,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并给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收益。

  2002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偏债型基金南方宝元成立;2003年6月,第一只开放式保本型基金南方避险增值成立;2004年12月,第一只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南方积极配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06年7月,国内首只复制基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成立;2011年5月,国内首只债券指数基金南方中证50债券成立……

  回头来看,这些基金为持有人获得不错的收益。

  据Wind数据,截至2011年10月10日,10年间,南方宝元回报率超过180%,南方稳健、南方积极配置的总回报超过190%,南方避险增值累计回报率超过250%。

  然而从2001年9月21日至今,上证综指从1807点上升到2400点,涨幅只有30%。因此,放到10年来看,公募基金“理财专家”并不只是一个光鲜的名头。

  做基金行业的中流砥柱

  “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这是《晏子春秋》的一句话,后人用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南方基金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基金行业的中流砥柱”作为奋斗目标,以自己的行动呵护行业形象,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力争让持有人的财富稳定增值。

  产品方面,南方打造出多只符合南方风格的产品,作为一个主要投资债券的基金,南方宝元自成立以来每年均取得正收益,这在行业中并不多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基金金字招牌——保本基金。

  南方基金于2003年发行了国内基金市场首只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基金,后又于2008年发行了旗下第二只保本基金南方恒元,两只保本型基金自设立以来几乎包揽了各年度保本基金业绩的前两名,形成了市场上“但凡提保本基金,言必称南方基金”的品牌效应。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10日,南方避险在近8年的运作中,累计净值增长率达到255%,超越业绩比较基准207个百分点,年化收益率达到16.51%;南方恒元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近三年弱市市场环境中,累计净值增长率也接近20%,仍然跑赢了其业绩比较基准——三年期银行定存税后收益。

  一切为了持有人,对南方基金而言,并不是一句空话。

  2007年,股市火爆,基金收益也水涨船高,吸引了大批基金投资者,据证券业协会数据,基民中七成多于当年入市,到目前为止,这部分基民依然深套。然而,就在当年很多基金公司采用拆分、大比例分红等持续营销手段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南方基金于当年4月就停止了类似的营销活动,现在来看,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2008年,股市暴跌,股民、基民前一年的赚钱梦顷刻灰飞烟灭,伤痕累累, 然而,此时,南方基金“高调”起来,2008年4月26日,“南方基金彩虹行动——2008年中国基金投资者服务巡讲活动”第一站在天津举行,随后在青岛、福州、西安等共计15个城市为投资者带去了南方的声音和观点,极大地缓解了投资者的迷茫和伤痛。

  2008年开始,公募基金经历了两年多的膨胀式发展后,进入反思阶段,南方基金又领先一步,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投研体系的改革,取得不错的效果。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南方基金自2009年起对投研体系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调整,其核心是打造以业绩为核心的投研一体化平台,以基金经理为导向的服务型投研决策机制;同时,将产品风格与基金经理风格匹配,各尽其才、风格多元化。

  基金业面临制度改进与创新

  10年,对一个行业来说,是短暂的。开放式基金诞生10年来,行业整体规模经过6年的迅猛发展和4年的停滞,目前又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中国基金业开始遭遇发展瓶颈,近年来资产规模一直处于缩水状态,而在高良玉看来,基金业要发展,必须要在制度上有所改进和创新。

  “基金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并非媒体大量报道的人才、管理和专业性问题,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等均有大幅提高,基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在积累经验。”高良玉谈道。

  高良玉认为,首先,目前资金性质不匹配,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公募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模式,却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

  公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储蓄,这类资金追求短线收益,如果市场不好,老百姓会选择不买基金或赎回基金,而频繁申赎导致基金投资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不利于保护持有人的利益,也不利于基金业与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其次,当前资本市场表现为以融资为主导,投资回报较低。大盘蓝筹股分红偏少,小盘成长股估值过高,适于投资的标的十分有限。

  再次,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券商集合理财、信托等其他具有类基金性质产品的竞争,这些产品的监管标准、信息披露等要求不同于公募基金,具有较确定的风险收益特征。如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低、波动性小,跟储蓄性质接近,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发行难度小。而2007年以来,市场持续处于下跌通道中,4年未给投资者盈利,难以吸引投资者。

  相对而言,南方系的保本产品在每个保本周期均为投资者带来了绝对收益,因此,即使在今年的销售严冬,南方保本基金也获得了首募规模50亿、末日启动比例配售的销售业绩。

  高良玉认为,公募基金要赢得投资者信任,关键是要能给投资者提供绝对回报、长期能战胜通胀的基金产品。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