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137位“全能”分析师:多少作者是真的?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券商,分析师,投资,评级
  • 发布时间:2011-10-24 14:58
  “术业有专攻”,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作为行业分析师,研究透一个行业都不容易,身兼数行势必难以面面俱到,报告质量也要打个问号。

  而《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却发现,跨行分析师不在少数。从今年初至10月16日,Wind资讯收集了60家券商、1045位分析师撰写的1.28万份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按证监会行业统计后,有51家券商的137位分析师涉及5个以上行业,人数占比逾13%;他们一共发布了4270份研究报告,占报告总数的1/3;更有8人涉及行业达10个以上。

  证监会将所有上市公司分成23个大行业,已经是最笼统的一级分类,各券商为了研究方便,又细分成二级、三级子行业。在证监会的一级行业中能够横跨5个行业,他们俨然成为“全能”分析师。

  不过,“全能”背后大有隐情。有些署名人并非报告作者,而是部门领导或其他行业分析师,作者是署在分析师下面的“联系人”。有些联系人没有从业资格,无法以分析师名义发布报告,于是采取挂名方式,掩盖作者没有资质的事实,但这就让一些作者的真实身份和研究水平无从查考。而券商如此做法,难脱故意模糊实际作者之嫌。

  即使是挂名或审批人,分析师以自己名义发布报告,就应对行业有深入了解,而非签字了事。证监会制定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署名的证券分析师应当对证券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

  8位跨10行以上

  137位“全能”分析师所任职的券商,以中小券商居多,如民生证券、长江证券、第一创业等,但也不乏大券商,如中信证券、申银万国。

  有8位分析师署名的研报横跨行业达10个以上,分别是华创证券高利(17个)、长江证券刘俊(11个)、东北证券周思立(11个)、平安证券窦泽云(11个)、东方证券杨宝峰(10个)、光大证券李婕(10个)、光大证券周励谦(10个)、宏源证券王凤华(10个)。

  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涉猎行业最广,报告数量也最多,涵盖了17个行业中的167家上市公司。报告发布很频繁,平均不到两个交易日发出一份报告。最繁忙的一天是6月23日,共有3个不同行业内7家公司报告面世,分别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友好集团、欧亚集团、友阿股份,信息技术行业的用友软件、信雅达、海隆软件,化工行业的三友化工。就算他不是作者,同时审阅7份报告,还要“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也并非易事。

  据了解,高利是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所内分析师撰写的报告均由其签字,“联系人”才是实际作者。在华创的研报中,都附有联系人的简历,多是有资质的分析师,但也有个别没有从业资格。如10月17日发布的《贵州茅台:管理层平稳过渡,业绩维持高增长》,联系人是薛玉虎和钟祺,但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从业人员执业注册信息公示”中找不到前者的名字。

  相比之下,很多券商都不给出“联系人”简历,作者身份、学历、从业经历都不为人知。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署名的50份报告涉及11个行业。包括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机械设备、纺织服装、批发和零售贸易、社会服务业等,贯穿了上中下游以及周期和非周期性行业。而在其个人介绍中,他只是研究金融的分析师,有着7年金融领域的研究经历。

  长江证券研报中基本都有“联系人”,但没有给出其简历,个别也存在没有资质的情况,如8月24日发布的《奥飞动漫2011中报点评:内容衍生良性互动》的联系人邓颖,在证券业协会上没有登记。

  其他券商也普遍存在挂名现象,但也有分析师确实身兼数行。如平安证券窦泽云,也横跨采掘、房地产、电子、金融、建筑、机械设备等11个行业。通过查找报告我们发现上面没有联系人,只有他一人的名字,是名副其实的“全能”选手,令人惊讶。

  多数评级偏谨慎

  “全能”分析师是否能给出明确的投资建议?

  我们梳理了其报告的所有评级后发现,谨慎态度居多,而看好和看空较少。

  按照评级的强烈程度,我们将各券商对个股的评级分成三个等级:看多(包括“买入”、“强烈推荐”等买入色彩强烈的评级)、谨慎(包括“谨慎推荐”、“审慎推荐”、“增持”等评级)、看空(包括“中性”、“卖出”等评级)。

  “全能”分析师发布的4270份报告中,三个等级的报告占比分别为38%、56%、6%。居于中游的态度居多,一定程度说明这些分析师或背后作者对于公司未来把握性不强,因此选择了相对保守、安全的评级方式。

  宏源证券王凤华所发布的报告数量只有28份,却涉及了10个行业。宏源证券上市公司最高评级是“买入”,其次是“增持”。王凤华所发布报告中,“增持”占了75%。

  资料显示,王凤华是宏源证券研究所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研究员、高级策略分析师,2010年加盟宏源证券研究所。主要研究覆盖:宏观策略研究、能源新能源行业、煤炭电力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主题、投资组合、主题投资专题研究、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研究、纺织服装行业研究、轻工行业研究等。据了解,该券商内部是按市值来划分,而非行业,因此出现横跨多行的情况。

  准确度仅19%

  “全能”分析师报告的准确度如何?一季度发布的报告,现在已经能够检验其准确度。

  每份研报后面都注明着评级的指向意义,一般考察期为6个月。今年一季度内共发布2322份研报,到现在都已满6个月,找出报告发布后股价最高收盘价之日,计算从报告发布日至最高价日的涨跌,视为股价最高涨幅,与报告的预期收益进行比较,以计算准确度。

  整体上看,所有报告达到预期收益的只有19%。相比之下,分析师研究的行业越少,准确度越高。

  推荐级别最高的看多评级,一般指6个月内跑赢沪深300指数20个百分点,“全能”分析师一季度内发布的报告中,在后续6个月内达到目标的只有14%,而研究一个行业和两个行业分析师的报告,达到目标的占比均为17%。

  而谨慎评级,一般是指6个月内跑赢沪深300指数10个百分点以上。研究一个行业、两个行业、全能分析师达到这样目标的比例呈现依次递减趋势,分别是31%、28%、25%,依次递减三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分析师魏兴耘有点悲催,他发布的涉及5个行业的32份报告中,9份都是在今年最高价日的前后10天之内发布,其中两份是在年内最高价日发布。3月2日他报告中认为应该“谨慎增持”深天马A,3月11日认为应该“谨慎增持”中瑞思创,都在报告面世后步入熊途。

  此外,2月18日、3月2日分别认为应该“谨慎增持”华天科技和川大智胜,报告面世5天后,股价创出新高,随后一路下跌。还有两份是股价创出新高后,报告面世——中海科技2月16日创出最高价,下一个交易日是22日,魏兴耘认为应该“谨慎增持”的报告发布;2月23日机器人创出新高,25日魏兴耘认为应该“谨慎增持”。

  特约撰稿人 常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