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士杉:我倒在了黎明前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常士杉,世通资产管理,清盘,私募
  • 发布时间:2012-05-03 13:41

  今年,世通资产旗下两只私募产品,因净值跌破止损线而被迫清仓。世通资产董事长常士杉对此有何感受,《投资者报》近日对他进行了专访。

  《投资者报》记者:最近,世通资产管理的两只产品世通8期和世通9期,净值跌破0.7元,触及止损线,被中信信托强制清盘。面对清盘,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常士杉:我们对亏损的客户感到非常抱歉,为此向各位投资者表示歉意。现在回过头来看,命运弄人,两只产品开始进入清仓程序后,原先重仓的一些股票开始回升,但是投资者却享受不到了,我们的心力也浪费了,可以说是倒在了黎明前。

  跟客户沟通后,我们达成了协议,取得了投资者的谅解。世通跟投的400万元,我们就不要了,给客户作为补偿。

  《投资者报》记者:我注意到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2月份,两只产品的净值一直在0.71~0.72元内浮动,3月份一度上升至0.73元多,到3月底才跌破0.7元。为什么会突然跌破止损线呢,是出现了操作上的重大失误吗?

  常士杉:对我们来讲,肯定不想清盘。净值在止损线附近,心理压力很大,总想着找机会翻盘,就烦躁了,不能静心研究了。

  去年10月到今年2月,两只产品都曾严格控制仓位,基本上在2~3成,甚至空仓,因此净值基本上在0.71元附近。

  今年2月,大盘开始启动,3月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大喊蓝筹股具备罕见投资价值时,股市应声而起。我当时判断股市会有大的行情,就快速加仓到9成仓位,没想到3月23日,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让股市应声而下,产品净值跌幅巨大,接近了清盘线。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本以为不是系统性风险,很快就能反弹,风险不是很大,就犹豫着没有及时清仓,结果净值随之跌破了7毛钱。

  《投资者报》记者:这两只产品去年3月时曾达到1.3元,之后就一泻千里,造成大亏的原因主要是重仓了晋亿实业等高铁股,在高铁频出事故后,为何直到去年三季度才减仓?

  常士杉:当年,我算是最早看到晋亿实业投资价值的一批投资者,大约从10块钱一直持有到最高时的31块钱。高铁出事后,我们认为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高铁未来仍有大的市场机会,所以没有清仓。没想到的是,市场反应过度,净值一路下滑,直到接近产品止损线时,我们才动手减仓,但直到现在,我都坚持原来的看法。

  《投资者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你的产品止损线设定在0.7元,但是有些私募产品跌到0.5元都没清盘,世通1期也曾在2009年最低跌至0.4元左右,为什么这些产品不清盘?

  常士杉:不是每个信托产品都有清盘线,这主要和客户、信托公司事先约定的合同有关。但是一般说来,为了吸引客户,降低风险,一般会设定止损线,每只产品情况不同。

  2008年以前成立的私募基本上没设止损线,之后成立的产品合同基本上都有这一条。对我来说,虽然我被清盘,但我还是认同止损线的存在,这是为客户负责,也让我们的投资更加谨慎。

  《投资者报》记者:2010年世通1期获得当年冠军,你在介绍经验时,反复提到一点:当面临大的系统性风险时,需要严把风控,果断出局。但是现在看来,风控体系没有严格贯彻。

  常士杉:我的性格比较张扬,操作风格也比较激进,短时间内就能满仓,也只有风格激进才能为投资者赚大钱。

  过去产品规模仅有几个亿,能快进快出,我当时经常谈“要集中子弹打游击”。但现在产品规模扩大后,这种方法已经不太灵了,所以我们也进行了资产配置,除了擅长的中小盘股,也有大盘股。由于中小盘股股性活跃,涨势凶猛,因此我们还是更多地配置了中小盘股,这样才能赚钱。只是市场艰难时,不太容易驾驭规模较大的产品,以后我们会做好资产配置,严把风控。

  有些私募则为了保险起见,买的都是些风险很小,但几乎不怎么涨的股票,净值没有起色,我不认同这样的投资方式。

  《投资者报》记者:此次清盘,你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对于你以后管理其他4只私募产品有什么样的帮助?

  常士杉:这次清盘,让我认识到对资本市场要保持敬畏之心,不能盲目自信。做投资一定要谨慎,有确定的机会才出手。特别在止损线附近,一定要谨小甚微。只有保证不被清盘,生存下来,才有翻身的机会。

  对多数私募来讲,只有做多这一个方法挣钱,这一点不如公募和券商有优势。如果私募能投资股指期货的话,起码可以抵消部分亏损,减少风险。对我们这种风格激进的来说,更是常因满仓而感觉风险巨大,遇到一个系统性风险,就损失很多,非常需要股指期货,我非常希望监管部门可以放开对私募的大门。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