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奥运和责任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伦敦奥运,北京大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7-30 11:25
当伦敦正酝酿奥运狂欢时,上届奥运城市北京却陷入悲痛。7月21日,一场罕见的暴雨,导致北京城区大面积内涝,并引发周边地区的山洪和泥石流。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夺走了77人的生命。
不论遇难者人数是10人、37人,还是77人,哪怕只有一人,都是我们的伤痛。那些遇难前给亲人的最后一条短信、最后一声通话,刺痛人心,让我们感受到面对灾难的无助、体会到痛失挚爱的悲伤。
丁志健、王静、李建民、刘伟、吴曼曼……这77名遇难者,曾和我们一样,是这个城市中平凡的一员。他们与我们或相识相知、或擦肩而过,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着平凡的烦恼和梦想、有着对明天的期待。只是,在那场大雨中,误入恶龙陷阱的是他们。他们明天不再,对他们来说,7月21日就是世界末日,而且突如其来。
如果不是那场大雨,这77位同胞现在应该和我们一样,在电视机前观赏着伦敦奥运会的开幕,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揪心。也许,他们还会重温2008年那场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并为北京的变化感到自豪。
2008年的北京,俨然一派“国际化大都市”景象。天空碧蓝、交通畅快、街道整洁,新建的奥运场馆和高速公路,彰显“大国崛起”。甚至,连夏天常见的暴雨也要为奥运让路——有雨也让它在周边下、提早下——确保8月8日开幕式不会有大煞风景的雨。
两届奥运会相隔四年,四年前政府的“责任”可以管到天气,四年后77人遇难的责任也全在“天气”。也许“7·21”特大自然灾害,超出政府管理能力,因此,我们只能说四年前很庆幸。如果同样的大雨出现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那会不会也造成77人遇难呢?
天灾难免造成人员伤亡,但相信如果在奥运期间,特别是有无数国际友邦人士逗留期间,面对如此大雨,想必政府会更积极应对,至少不会有人被困水中2小时而无人施救——万一是“国际友人”在城市主干道被淹2小时,那就不是天气责任,而是“政治”责任了。
说到“责任”,我们总是很难知道政府的标准是什么。北京有那么多久治不愈的积水点,暴雨来临前却不见有人员把守,而志愿者车队去机场接送被困旅客时,高速公路收费却很负责;大量市民无法回家时,不见公共场馆开门救助,大雨过后交管部门对车辆乱停放的罚款却很负责;灾难降临前的预警不力未见问责,灾难降临后的批评言论删除却很负责。
对于77名死难者而言,讨论“天灾”还是“人祸”已无意义,何况专家们已经再三强调,这的确是“天灾”,怪不得别人。实在要怪的话,只能怪北京的雨水比莫斯科多,而我们的城市排水学的是前苏联。
前苏联的垮台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学习它。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中国体育健儿们都知道,训练他们的“举国体制”学的就是前苏联。这种体制虽然近年来争议颇多,但它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力量,“从娃娃抓起”选拔有天赋的运动员,严格训练和淘汰,只为多拿金牌、为国增光。
和四年前一样,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来自中国的运动员们,必定将再次大举囊括金牌,甚至再次拿下“金牌总数第一”的桂冠。这是“扬我国威”的盛会,不论官方还是民间,接下来的大半个月都会乐在其中。在这喜报频传的气氛里,北京的大雨将很快被淡忘,如同被重新冲刷干净的街道,没发生过灾难一样。
伦敦奥运会离我们很近,因为媒体将铺天盖地报道中国队的光荣;伦敦奥运会又离我们很远,这是场伦敦的大派对,与当年“北京欢迎你”的主场气氛相去甚远。与四年前相比,伦敦的气氛也许会让人诧异——我们热情好客,好东西都拿出来让客人尽情享用,而伦敦人除了自娱自乐就是小气抠门儿,不仅为奥运村提供“屎一样的食物”,开幕式的花费也只有我们的1/300。
相比之下,北京奥运会是“负责任”的。招待好各国友邦是责任、“展现改革开放成果”是责任、弘扬5000年中华文明是责任,甚至,连确保开幕式老天不下雨也是责任。有人说,奥运是责任文化的“成人礼”——的确如此,责任面前,成人总是比孩子圆滑。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在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这让我们想到两年前英国的一场大雪,由于极端天气导致苏格兰地区交通混乱,许多人不得不在车中过夜,苏格兰交通部长因此饱受批评而引咎辞职。
由此可见,英国人的责任意识还停留在“儿童”阶段——“为国争光”的责任不知道负,老天爷的责任也不知道推。可是,他们知道,对“领导、面子”的责任可以毫不在乎,对“人”的关怀的责任,却丝毫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