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浙江杭州建设银行秋涛支行,业务正在进行中。
对于建行30亿坏账的事情,员工们三缄其口。秋涛支行朱行长对《投资者报》表示,现在都是省分行在处理,不能接受采访。
据报道,中江集团因投资地产、酒店失利,资金链断裂,目前正进行破产重组,创办人俞中江已被警方控制。初步统计,中江集团债务规模80亿元,为杭州历来最大宗。银行贷款约50亿元,其中,建行占30亿元,中行和工行分别占10亿元及1.5亿元。
到2011年底,除去存兑汇票、保函和国内保理业务,建行对“中江系”企业的贷款余额约22亿元,其中建行建德支行9亿至10亿元,秋涛支行约10亿元,宝石支行约2.5亿元。秋涛支行是贷款较大的支行。
事情曝光后,刚刚上任不久的建行浙江分行行长崔滨洲调离。在明知中江集团资金链已经有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力主给中江贷款,其显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报道,除了分行层面的崔滨洲受牵连外,支行层面,建德支行行长张建标首先被免去职务,其后宝石支行行长赵三军也遭免职。不过秋涛支行行长并没有在列。
秋涛支行是否就没有问题?建行浙江分行人士向《投资者报》表示,“不敢说,还没有最终的调查结论。”据接近建行的人士透露,该案件牵涉重大,建设银行前任浙江分行行长、现任首席审计官余静波也到杭州协助案件调查。
此案会对建行产生什么影响,贷款如何处置?对《投资者报》提出的疑问,建设银行总行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以其副行长在《金融时报》中的表态为准,没有其他回应。
牵涉整个建行
上述接近建行的人士透露,除了崔滨洲行长已经调任外,前任浙江分行行长余静波也到杭州协助处理此事。“这么大的贷款,不光分行知道,总行也知道。”据报道,由于形势持续恶化,见势不妙的交通银行在2011年6月撤出了“中江系”最后一笔逾1亿元的贷款,但建行却跟进接盘。更为离奇的是,三个月后,即2011年9月,建行还为“中江系”发行了一只价值3亿元的信托类理财产品。
前述建行浙江分行人士说:“俞中江是建设银行的客户,网点和分行的领导对俞中江都很熟悉,这并不奇怪,但也不能说一定有问题。”他表示,至于建行为什么追加贷款,是因为每个银行的判断标准不一样,有的认为企业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继续放,企业将来会变好;有的则觉得不可以。银行本来就是有经营风险的。事件还在调查之中,相信最后会有一个全面的通报。
30亿贷款套牢
那么,投入的贷款还能否收回?
上述接近建行的人士表示:建行没法撤出来,投入金额太大,已经套牢了,一旦撤出来,企业就死了,那银行一样要坏账。而贷款少的银行,看到形势不对就先走了。
“对于大行来说,某种程度上必须这么做。刚开始银行还有主导权,一旦陷进去,就完全不在银行掌控的范围了,反而企业变成了主导的一方。企业就是靠贷款发展,如果银行不贷给它,企业死了,银行也什么都得不到,所以银行只好继续贷,最后越滚越大,最终不可收拾。”他说,表面上看,银行有着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但最后却难免看“领导一句话”。
另外一家国有银行网点的行长则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建设银行在房地产项目方面的贷款有优势。而本轮对房地产的跳空,则让其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目前其贷款审批权也收回到了分行层面。
贷款收回难
《投资者报》就30亿贷款如何处理的问题向建设银行总行办公室发送了采访函,得到的说法是以副行长的回应为准,没有其他可以披露的内容。
日前,建设银行副行长朱洪波在回应记者关于媒体和网上报“建行史上最大一笔贷款风险”时指出:“准确说,建行在中江集团有30亿元人民币的债权,98%以上有抵押和担保,其中信贷债权有16亿元。”不过,一位杭州金融业人士表示,即使98%的贷款是有抵押的,处理起来也非常难。要起诉,资产需要拍卖。但在现在的房地产行情下,拍卖资产很容易吗?
“这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抵押到资产处置,是很复杂的。”他说。
上述接近建行的人士透露:“这个案件,总行工作组、银监局的人都来了好几次,非常重视。不过案件在这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银行业的难处,银行靠放贷款生存,而企业也只能靠借贷生存,不像国外,企业债券相当活跃。目前,银行又面临息差缩小的现实,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不良贷款存在上升的风险。因此,最后中江集团的贷款案件的结果,可能只是处罚一些责任人而已。”
《投资者报》研究员 张东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