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9-06 14:22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上半年增长7.8%,这是三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首次跌破8%,创下十三个季度最低点。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减缓已是不争事实,连续六个季度增长速度持续放慢是改革开放以来仅有的现象。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全球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在欧美经济疲软至可能重新陷入衰退的环境下,中国这一经济巨轮何去何从不仅中国投资者及普通市民关注,全球的决策者及投资者也寄望中国能帮世界出把力,把全球经济拉回增长的轨道。
今年第二季度7.6%的增长率并不低,但是问题的焦点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何时止跌,何时见底回升。
已经公布的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数字并不乐观,并且领先指标也指向更加悲观的前景。
总理温家宝在7月中旬的四川调研中就曾指出,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在上半年数据公布之后,复旦大学谢百三教授就警告各方应高度警惕与重视,他称现今情况已比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济下行时的情况严重。一方面,现今的下行是在房价高涨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下发生的。另一方面,在今年第一季度的8.1%中包含了二月份多出的一天,相比上年同期多出了九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考虑上这一点,实际第一季度增速已在8%以内。
即使数据已是三年最差,国际上许多著名机构及经济学家对此数字仍有疑虑。
瑞穗证券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应注意到近几个月不断向下的经济状况,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困境,以及政府的各项刺激经济的紧急措施。
官方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向下的深度及广度是多年罕见的现象。例如,占有市场经营优势的国有企业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11.6%,而201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2.3%。自2011年初开始,国有企业累计利润同比增长率便一路下滑,从2011年1-2月份29.4%的增长率跌至今年年初的零增长。而上半年1-6月的同比增长率更是下跌到了-11.6%,与上年同期增长率相比下降33.9个百分点。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资委监管的117家中央企实现净利润3870亿元,同比也下降了16.4%,而2011年上半年的增长率为14.6%。同样,中国最大的117家垄断企业今年上半年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也下降了31个百分点。
以地区来看,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上海及北京增速为7.2%,并列31个省与直辖市经济增速倒数第一位。而广东省及浙江省增速为7.4%,并列倒数第二位。
对于习惯了漂亮数据的中国人而言,上半年的数据让他们极为悲观。有关出台新的“4万亿”刺激计划,再一次放松货币政策,放松房地产调控,通过加大政府投资稳定增长的呼声四起。很显然,如果真的出台这样的举措,宏观经济的数字肯定会改善。也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胀的持续回落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提供了空间。摩根大通预测2012年中国第三季度的居民消费指数增幅将下降到2%以下,将为政府进一步出台货币宽松政策提供更多空间。但这种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之大、成本之高,已成为决策者及多数专家的共识。
过去几年的事实证明,凡是扩大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凡是刺激房地产,刺激汽车等龙头产业,不仅无助于中国经济深层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导致这些问题更加恶化。解决之道只能另辟蹊径。
瑞信的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陶冬称中国经济大约每隔十年,会有一次体制上的递变,一次结构性改革,令经济破茧而出。他认为,经济活性化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八十年代初,经济百废待兴,农村改革、乡镇企业热为停滞的经济注入了活力,谱写出第一轮改革开放。九十年代初,价格改革失败带来恶性通货膨胀,增长裹足不前,小平南巡,推动了新的市场化改革,经济出现新热潮。本世纪初,外遇亚洲金融危机,内有通缩、失业难题,朱镕基内阁毅然加入WTO,并启动银行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及加大开放力度由此再续高速增长的十年。
每次经济到了举步维艰的时候,都是靠政府痛下决心、通过推动结构性调整,对外开放、对内市场化而度过难关。每一次政策措施均不相同,不过思路是一致的:取消政策掣肘、民进国退、经济活性化。
许多国际机构认为,上一轮由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体制转变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已被耗尽。强化的国家垄断窒息住民间的投资兴趣,增长失去动力。
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由出口、房地产与基础建设三驾马车拉动。但是这三驾马车都已失去往日的动力。然而,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尚未启动。
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出路在消费、内需。但是“刺激消费”、“内需主导”已经讲了几年,进度不理想。根本原因是决策层缺乏足够的政治决心或是利益相关者的阻力?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7月30日在第三届上市公司与城市发展投资论坛指出,国外光凭一个国内生产总值,判定中国经济要崩溃,中国经济出问题是错误的判断。但是他称去年银行利润涨29%,其他企业在2-5%,要把这个利润给企业,增长企业活力,实现结构性减税、减少企业成本,扩大企业消费能力。李连仲说,银行让利、财政让利,增加劳动性收入,发展微小企业,提高就业,提高社会保障,中国经济就能恢复活力。
陶冬说中国又到了不得不进行结构性改革、谋求经济嬗变的时候了。靠货币扩张、财政补贴,可以维持短期的增长势头、增加就业机会,但是无法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过度的刺激措施,对经济的长期伤害只会更大,欲速则不达。
中国经济今天需要的是,打破银行垄断,打破国企垄断,削减企业税负,降低民营资本在重要行业的准入门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只有在体制上有所突破,生产力才可能上到新的台阶,就业与收入才可能有可持续的增加,经济才可能有新的繁荣。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称中国须尊重经济学规律,改革垄断的金融制度、国企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只有这样,中国经济和社会才能走出高速发展中的危机与陷阱。
正是中国经济走到临界点,中国决策者才有更大的政治决心,以及全社会才能凝聚共识、支持推动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正是中国经济存在的深层结构问题,才使中国有可能因改革而带来新一轮的增长热潮。
文|李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