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中小企业信贷一瞥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小企业,信贷,银行,融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9-06 15:08
在美国,饱受银行惜贷之苦的中小企业也有一些新的招法,比如,把自己的发票打上折扣转让给保理商,从保理商处取得资金。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迫切问题之一是融资,尤其金融风暴之后,银行在信贷方面日见“吝啬”的做法引发众怒。
中国由温州高利贷风潮触发的信贷危机,令银行成为众矢之的,媒体上比较主流的声音认为:国有银行垄断→中小企业贷款难→地下金融市场发达→中小企业被高利贷压垮→老板跑路。一阵阵饱含愤怒的吼声严责金融体系,以温州为先例的金融改革也顺势而立,广东则紧随其后。
现代金融业在中国的蓬勃尚为初期,我们在犀利地问责银行业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所应该担负的角色之时,可以看看世界其它区域的金融业的现状。
天下乌鸦
2008年的金融风暴事发世界金融界的核心华尔街,一时间银行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与中国出现庞大的高利贷市场,银行成为过街老鼠的遭遇颇为类似),一般的逻辑认为:金融创新高度繁荣→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过度追求杠杆收益→金融泡沫化日益严重→泡沫破灭拖累经济。
于是,对金融业实行严厉监管的舆论甚嚣尘上,严厉监管的政策体制开始出台,直接的后果就是实体产业融资变难了。
2008年四季度,英国的GDP环比减少了1.5%,媒体认为,各个银行把精力放在修正其难看的资产负债表上,放贷的欲望趋于冷淡,导致实体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出现了贷款额度提前耗尽而无款可贷的局面。
2009年,德国政府也出台了1000亿欧元(约合10000亿人民币)的贷款担保计划,目的也是希望刺激银行增加贷款规模,继而刺激经济发展。
在经济因金融危机导致停滞的时候,企业的融资也会随之困难起来。这是一种全球共生的产物。
时至今日,英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因为欧债危机依然严峻,但银行业的惜贷作风也依然如故,英国政府对银行不愿意给企业发放贷款感到非常失望。银行惜贷激怒了英国政客,最近英国内阁部长们开始讨论一种可能性,将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50亿英镑(约合500亿人民币)私人股份(约占12%)完全国有化,以期改变银行对企业惜贷的局面。不过英国财政大臣反对这一方案。国有化的另外一个理由是皇家苏格兰银行上半年亏损了15亿英镑(约合150亿人民币)。
2010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新监管协议被认为是信贷紧缩的“罪魁”。摩根大通银行当时算了一笔账,按新的监管规则,摩根大通的风险加权资产将增加四分之一,从1.1万亿美元(6.9万亿人民币)增至1.4万亿美元(约8.8万亿人民币),相当于要减少约一万亿人民币的贷款额度来满足要求,摩根大通当时在将近一个月内未对外发放一笔贷款,颇为罕见。
有研究机构的数据表示,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新协议,瑞银的风险加权资产会增加60%,巴克莱银行则会增加44%。这些数据的影响进一步收紧了银行的银根,显而易见是打击了银行的贷款能力,而打击力度最大的方向则是贷款风险较大的领域之一--中小企业贷款。
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在西方资本市场上,大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规模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开始恢复,中小公司的融资则雪上加霜。美国的中小企业运作资金仅靠两种渠道取得:银行和商业融资公司的贷款,市场不景气,借款萎缩,借款条件更加苛刻,利差达到历史新高。2010年,美国银行业对中性企业的贷款仅有最好时期的一半。
他山之石
德国银行业的特点是“三足鼎立”,国有、私有、公私合营三种结构的银行兼备。2008年以前,德国金融业并未赶发达国家经济体金融业全面转型的潮头,有一批银行专心致志于德国个人消费和中小企业信贷市场。2008年金融风暴之初,德国银行业也经历不平稳的波澜,兴起并购之举。2008年9月,德国商业银行以98亿欧元(约合980亿人民币)的代价从安联保险集团手中收购德累斯顿银行。
在之前,德累斯顿银行特别是其投行部门德累斯顿.克莱沃特的员工对德国商业银行是颇为瞧不起的,称其为“滑稽银行”。在德累斯顿投行部工作的员工恐怕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德国商业银行专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和中型投行业务,与德累斯顿银行大手笔、高收益的大型投行业务比起来稍显“寒酸”,结果德国商业银行凭借其中小型客户的混合业务,占到了“德国第一”的位置,德国商业银行被认为笑到最后。
英国有业内人士指出,所谓银行业因为资本金不足,限制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的论点是一个伪问题,实质是银行认为目前的经营环境下,信誉靠得住的借款人大幅度减少所致。
英国小企业联合会专门为此发表了一份报告《ALT+金融》,报告指出,德国的《储蓄银行法》、美国的《社区再投资法案》值得英国借鉴,这两个法案都规定专门的金融机构必须扶持当地的中小企业发展。英国业内人士认为,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北欧投资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都是很正面的案例。
在融资渠道方面,美国、欧洲的中小企业及金融业也有一些新的尝试。
在英国,数十万家中小企业更多地利用发票贴现、贸易融资、分期付款采购和租赁作为取得资金的主要途径。由于资产支持融资具有相对安全的特点,这类融资在不景气时期的减少量远低于传统定期贷款和透支。在信贷渠道中,如果企业能够向贷款机构提供应收票据、公司股票、生产设备作为抵押品,则更容易为贷款机构所接受,成为比较好的融资方式。
在美国,饱受银行惜贷之苦的中小企业也有一些新的招法,保理就是其中进展比较快的一种,企业把自己的发票打上一定的折扣转让给保理商,从保理商处取得资金,现在美国的保理市场正以每年6%-8%的增速膨胀。美国的大公司也开始用自身的运作资金支持中小供应商,条件是被支持的中小供应商对其货品打一些折扣,而且资金周转期有所限制,比如沃尔玛提供一种10~15天的付款待遇(通常是60~90日)给1000家供应商,等于大幅度提高了供应商的资金周转率,沃尔玛也获得更高的利润。
有的业内人士干脆自己动手,一位英国资金经理,利用自身的市场人脉集资16亿英镑(160亿人民币),专门为英国中型企业发放贷款。名为第一资本公司的一家中间市场贷款人则发行债券,债券的支持是资产担保和保理预付款,集资1亿美元,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尼西亚的国家退休基金储蓄银行BTPN,这是一家以退休官员为服务对象的私人银行,2008年被PE(私募)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收购。BTPN把业务主打方向集中在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市场爪哇岛,而且服务对象集中于家庭小企业、小商铺、市场现金交易者。
BTPN典型的贷款额为3000美元(18000人民币),贷款年收益率达25%,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利息,而贷款周期也很短,一般为日或者周,乍看起来,颇有中国大陆某些地区高利贷的风格。2010年,BTPN的投资回报率为4%,相当不错,其贷款投资组合规模达到5亿美元(30亿人民币)。
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的初创型企业很少直接通过借贷融资,而更多地依靠股权交易,只有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才会寻求银行支持。
中小企业融资现象难看来并非中国独有,各国的中小企业和银行业、资本市场也在不断拓展新的融资途径。
文︱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