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小米便成为传统手机市场的搅局者。
小米方面提供的数据是,2012年其手机销量超过712万台,对于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平均每月近60万台的销售已经超过诸多品牌的表现。
此前,手机行业已经形成以苹果、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为巨头,HTC、华为等新兴品牌激烈竞争的红海市场,试图迈入手机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由人才、专利技术、巨资形成的行业门槛,作为行业后来者,必须在自身商业模式上有一番突破才有可能谋得一席之地。
因为传统手机往往通过各级代理商完成销售,因此需要大量的铺货和资金垫底,不仅资金回流周期长,而且随时面临货物积压造成亏损的风险。为了将风险降至最低,各级代理商层层加价,但与各级代理商进行沟通、压货等并非是这家科技公司想打造的模式,如何“脱媒”——让产品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是创始人雷军创办小米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0年4月6日,选择重新创业的雷军建立了小米公司,与其他6位分别有着手机、互联网行业软硬件工作背景的技术达人开始了创业之旅。2011年8月,小米手机在网上发布第一轮预售。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在线上开展销售已经具备相应的基础。作为一家带有互联网基因的科技公司,小米的线上实践正当其时。相比时刻准备和各级代理商博弈的传统模式,通过网络搭建销售平台则是另外一种路径。因此小米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手机制造业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市场营销模式进行改造,开创出“订单式”电子商务模式,通过“按需定制”,小米手机用户通过网络下单,获得市场需求,然后通过供应链采购零部件,最大化地实现了零库存管理。
除了销售模式的创新外,小米手机在产品定位上尝试变得更为精准。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希望通过软件应用来实现对于手机的再造,用户可以随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增加、更新、替换所需要的软件。每一个应用软件都可能重新定义一款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功能和体验。对用户来说,每购买一款应用软件,有可能像是购买一种新款手机。
区分不同用户所使用的手机不再单纯停留在外观的工业设计上,更是手机内置系统、软件等一系列的个人定制。而小米顺应这种潮流,将自己的手机产品打上发烧友的烙印,让用户参与手机设计,通过在论坛、社会化媒体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对用户需求快速响应,不断对产品功能进行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更新,形成用户需求决定产品的发展模式。
作为一家非传统手机制造企业,小米通过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革新出新的玩法,从而使传统手机制造业这一“重资产生产模式”转变为“轻资产生产模式”,并与公司软硬件、互联网服务业务共同转型构建出全产业链相互推动的生态格局。
早在小米手机推出之前,小米就在2010年接连推出了基于安卓的深度定制系统——MIUI以及米聊内测版。这些热衷于刷机的发烧友在米聊的论坛上讨论如何刷机、MIUI系统存在的一些BUG等,在当时,摩托罗拉、三星等主流安卓手机上,全国的小米粉丝每天重复刷MIUI,然后上论坛吐槽或交流心得。
如此一来,发烧友们与小米的互动也成为了这家公司完善产品体验的来源。例如小米在自己的论坛上组建一个“荣誉开发组”,从几万人的论坛中抽一批活跃度相当高的用户,大概200-300人,他们会和小米内部同步拿到软件更新的版本。最后,内部和外部的人一起同步测试,发现问题随时修改。这样一来,小米借助外力将复杂的测试环节攻克,依靠海量的粉丝来帮助完善系统,MIUI实现版本持续更新,修复BUG等。
同时,小米以自己的论坛为基础,培养出自己的忠实拥趸,在论坛上提出的任何技术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解答,甚至一些建议可以在日后的产品更新上得到体现,然后经过这些“技术达人”的口碑传颂,最终在大众市场进行普及。
这样,此前不定期的预售也开始变成每周五开卖的模式,小米手机也将从专业用户走向普通的消费者市场。
文/本刊记者 姜中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