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领导团队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基石。低效的管理,轻则造成企业效益低下,重则导致企业陷入亏损。据有关部门对2000多家亏损国有企业调查,其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占2/3以上。
国企如此,上市酒企也不例外。那么,哪些酒企的管理最为出色呢?《投资者报》研究院根据公司的管理费用率评选出最佳管理和最差管理类酒企。
所谓的管理费用率,就是企业的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个比例越低,说明企业在取得相同营业收入的前提下,所耗费的管理费用越少。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效率越高。
在具体评选过程中,我们选取了过去三年(2009年~2011年)企业的平均管理费用率以及2012年前三季度的管理费用率,将两者按照各50%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企业最近几年的综合管理费用率。这一数值越低,表明企业的管理效率越高。
最终结果显示,有9家上市酒企的综合管理费用率低于6%。其中,张裕A和青岛啤酒的管理效率最佳,他们的综合管理费用率分别仅有4.05%和4.75%,远低于9.13%的行业均值。
在葡萄酒企业中,张裕A的管理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由于其营业收入较高,所以其管理费用率在行业内一直偏低。2012年前三季度,其管理费用率仅有3.59%,同比下降了0.61个百分点。
作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张裕A的规模效应有效降低了其管理费用率,从而提升了其管理效率。
不过,从投资价值来看,目前张裕A和青岛啤酒两家公司的PEG均高于1,短期有所高估。这主要由于公司业绩不佳所致。近年来国外葡萄酒企业纷纷加快了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葡萄酒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作为行业龙头,张裕A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2012年中期,其营业收入出现自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滑。10家机构对张裕A的业绩预计显示,其2012年度净利润相比上年将小幅下滑3.51%。未来,张裕A需要在保持管理效率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
在上市酒企中,管理效率较低的企业有ST皇台、中葡股份、通葡股份等,其综合管理费用率均在20%以上。其中,ST皇台的管理费用率高居29家上市酒企之首,达21.52%。这意味着,这家公司逾1/5的营业收入被管理费用吞噬。因此,该公司当选管理效率最低的上市酒企并不为过。
此外,我们将塑化剂事件的核心主角酒鬼酒也纳入管理效率最差的公司。去年11月,酒鬼酒部分产品被曝出含有塑化剂后,其业绩和股价双双下跌。此事件后,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65%,股价也从61元一口气跌到了27元附近。
在该事件爆发两个月后,其多名高管被“下课”。2月5日,酒鬼酒发布公告称,收到董事长王新国与董事、副总经理王俊的书面辞职报告,而其正常任职期限应到2014年7月28日。分析人士指出,或许是塑化剂事件让酒鬼酒大股东中皇集团对公司管理层产生不满。
塑化剂事件带来的阴影已使很多消费者对酒鬼酒望而却步。安信证券预计,公司2013年~2015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3.3%、14.6%、18.6%,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5.9%、26.6%、24.6%。■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杨秀红
获奖企业点评
最佳管理奖
张裕A
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保证了产品安全性,另一方面杜绝了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关联方交易、违规担保、同业竞争等事件,在保证经营高效运转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内耗和支出。
张裕是我国葡萄酒行业的领军企业,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在优秀管理能力的助推下,公司的未来依然值得乐观。公司近三年的管理费用率只有4%,在所有酒类上市公司中是最低的,对于一家年销售额达60亿元的公司而言实属不易。
青岛啤酒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企业,青岛啤酒的企业管理在长期积累中越发完善和有效,形成了一套得以落实执行的企业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了质量安全事故以及损害中小股东权益事件发生的概率,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不必要费用支出的发生。
青岛啤酒是中国啤酒行业老大,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几乎是燕京啤酒的两倍。公司的综合管理费用率为4.75%,管理费用的控制能力在酒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而燕京啤酒的这一比率高达8%。
最差管理奖
酒鬼酒
作为塑化剂事件的主角,酒鬼酒暴露出了公司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薄弱,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工艺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事后,公司董事长等高管被迫辞职。
尽管公司的销售额数据依然出色,增长情况相当不错,但塑化剂事件严重影响了品牌美誉度,并将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完全修复。总体而言,此次事件是导致酒鬼酒入选最差管理公司的重要原因。公司能否通过此次事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产品质量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ST皇台
公司近年来的财务状况可谓惨不忍睹,业务的下滑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公司的管理费用占销售额比重居然达到20%以上,严重吞噬了公司本就不充裕的盈利,这表明公司对于内部管理成本的控制是失效的。
公司新近披露了一项涉案金额为3390万元的重大诉讼,案由为资金拆借。这一诉讼也表明公司的资金管理存在严重缺陷,同时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若支付该笔拆借款,将对公司的资金状况构成沉重打击。■
《投资者报》首席研究员 李清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