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一杯茶,化解乡愁之苦

  我明白,对于家乡的父母,我便是他们最浓厚的乡愁。母亲给我一些茶叶,说,出差在外,想家就泡一杯家里的茶

  又是一年深冬飘雪时,南方的城市却分外少雪。

  如果时间能退回到半世纪前,那番景象便可瞬间呈现。乡愁或许就是从那里萌生,我对爷爷的记忆、父亲的故事,以及我的童年均在湘北开始。

  在父亲的记忆里,冬季永远难以忘却。每逢冬季,家乡湘北的积雪铺满山头街巷,家家户户的屋檐,总能呈现一支支数米之高的冰柱。湖边,船随时可能冻结,乘客不得不战战兢兢地走向湖岸。冬去,湘北小城均是青山环绕,蓝天配白云,清澈河水缓缓而流。

  当年,父亲在湖南岳阳市一中求学。当时的岳阳一中面临洞庭,北风凛冽,寒风刺骨,给青年的父亲留下了最早的风湿。

  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从广东白云山畔的一所大学毕业,旋即分配至湖南黔阳专区(今湖南怀化市),为专区书记做秘书,那些岁月,回家的日子总是寥寥,当年解除乡愁之苦便是一本书、一杯茶。

  岳阳临湘是黑茶故里,茶马古道的最早源地。当然,父辈的生活却十分拮据,能从家里带去一捧茶叶,便可感受家乡况味。1962年,父母成婚,随后便两地分居,母在湘北,父在湘西,这便为两位年轻情侣平添了不少思念之苦。

  当年,从湘北至长沙的火车需要一天时间,再从长沙搭乘汽车抵邵阳,第三天从邵阳转车至黔阳安江,途中耗时3天。

  父亲每年有一次探亲假,看望父母和妻子;母亲也只能以每年屈指可数的次数,前往黔阳与父团聚,或便每天数着父亲的归期。

  在思念满溢的日子,父亲在业余只得疯狂读书,排遣念家之苦,一本书一杯茶,简单生活缓解浓浓乡愁。自1966年,我的大姐和哥哥相继出生,母亲则要开始承担一大家子老小的照顾责任。

  这种充满拮据和思念的家庭终于迎来了1973年。父亲工作成绩突出并获得提拔机会,几名同事分别调往黔阳下辖县区担任主要领导,父亲则主动放弃仕途,向上级部门打出报告,道出期望回到家乡的祈愿。

  但是,工作调动实属不易。在经历苦苦等待和不懈努力后,终获捷报。

  近乡情更怯。父亲无法预知将来的变化,调动成功,却只能去湘北最贫瘠的农村,十年打拼,成绩终究归零,但父亲心里明白和欣慰,这里有着父母妻儿。

  乡愁似乎已经得以解决,父母把年迈的爷爷奶奶接回身边,一个月数十元的工资便养活了一大家人的生活,这便是这个家庭曾经最为拮据却又其乐融融的日子。

  70年代,知识分子的春天开始走来。岳阳当地一名领导下乡发现了父亲,他说,当下最缺技术人才。不日,父亲被调往当地一家国企做技术员,这家拥有两千余人、生产氮肥的工厂让父亲的专长得以充分发挥,几年后被迅速提拔为副厂长、总工程师。

  80年代,我的诞生给这个并不宽裕的家庭增添了几许负担,为了事业打拼,父亲为所在国企奔波国内外,企业的发展也在90年代达到了顶峰,其时成为国家化学工业部优秀典型、“氮肥百强”。当然,负责全厂经营、技术的父亲则要付出远离故乡不断出差奔波的辛苦。不喜烟酒的父亲,依然把一本书、一杯茶当作乡愁的最好消遣。

  90年代末,我离开家乡南下求学,父亲送我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我发现父亲明显见老,平添了不少白发。后来我从事了新闻行业,父母终可休息,我步父后尘,选择了一个似乎必须远离故乡的职业。

  不论上北京下广州,或漂洋过海,一根电话线便能把我拉回故乡。近年,每当我出差在外,每每打开电脑,父母的视频请求则早早从故乡那头发送过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不敢想象哪一天视频那一头的邀请不再向我发送!

  我明白,对于家乡的父母,我便是他们最浓厚的乡愁。母亲给我一些茶叶,说,出差在外,想家就泡一杯家里的茶。

  2014年,我把父母接到了身边,在一起十多天的日子里,陪他们散步聊天、为他们做饭讲故事,他们也露出了笑容。

  正月初六,父母重回故乡,母亲说岳阳飘雪了,让我多加件衣服。这一天,长沙也飘洒着近年来罕见的雪花,屋外冰冷、屋内湿冷,但每每想起父母,则有一股暖暖的乡愁流过。

  文 | 傅天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