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城市精神

  正因为上海人有包容、诚信、责任的城市精神,才使上海享有“东方曼哈顿”的美誉

  每每想起我的故乡上海,一缕缕眷恋之情便油然而生。这种眷恋之情就是我对这个城市所特有的一种城市精神的印象。

  上海是一个海滩冲击而成的城市,自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设镇,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筑城,1842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发展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东方首屈一指的国际都市。如同上海的大半地区都是从海洋变成陆地一样,上海的变迁也堪称“沧海桑田”的历史。

  与杭州的清丽、西安的古雅、大理的灵秀、香港的活泼相比,上海发展的灵魂是由何种城市精神筑起的?无疑,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赋予了上海人包容、诚信、责任的城市精神,令上海从众多芸芸之都中脱颖而出,彰显了城市的个性。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怀揣着各种梦想来到这片土地,他们博大、无尽,海纳百川,包容一切,形成了上海特色的包容文明。从陈丹燕的“上海三部曲”,到林语堂、张爱玲……,他们所创造出的海派文化,就是他们靠着非凡的包容能力,接纳了不同文化,把不同文化化为自己的营养,为自己添上了奇异绚丽的一笔。本地文明不但没有被颠覆,反而更加丰满与奇异,上海人就是靠着包容的力量,使上海洋溢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景!

  当蜜蜂因遇上一朵假花而放弃授粉,所有的花朵就将枯萎;当角马因遇上一次屠杀而放弃迁徙,角马的种群将要灭绝;当人类漠视诚信,心灵的花园就会荒芜。因为有了一份份的诚信才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诚信,便是上海人的又一城市精神。

  上海人就是靠着这份诚信,创造出了上海奇迹,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上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及贸易中心。改革开放后,上海城市的发展更加突飞猛进,浦东与浦西连接通道的建造,为浦江两岸的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上世纪90年代,南浦大桥通车、杨浦大桥竣工,到2003年卢浦大桥的建成,黄浦江上已经有了6座大桥;越江通道的发展,使得处在市中心金融贸易区的陆家嘴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常常有人把上海城建高度比喻成姚明,而把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比喻成刘翔,目前上海已建成地铁11条线路,运营里程469公里。预计到2014年,上海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600公里,远期规划则。达970公里,上海已成为世界城市地铁运营里程公里数最长的城市之一。进入新世纪上海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迈进。

  倘若缺少了这份诚信,社会就如同乌云笼罩一般,也无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有了这份诚信就能撑起整个社会的地基,社会这座高楼大厦才能屹立不倒,这座大厦里的人们生活才能欣欣向荣、幸福和谐。

  责任是人间瑰宝,在人的一生中,有得有失,但如失去了责任,人们所拥有的一切就会随风而逝。人与人之间有了责任,即使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燃亮一片心空;人与人之间有了责任,即使是一片小小的绿叶,也可以倾倒一个季节;人与人之间有了责任,即使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也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作为一个警察,他的责任是帮助遇到困难的人。作为一个医生,他的责任是帮助被疾病困扰的人。作为一个老师,他的责任是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员工,他的责任是做好他应该做的事。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职业,他们都拥有责任。

  因为有了这份责任,使上海的各项工作高效、务实。前几天上海宝山区民科路一厂房突发大火,消防部门派出十多辆消防车驰援扑救。大火即将被扑灭时,厂房坍塌,有两名消防战士不幸被埋牺牲。他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这是上海精神的写照。

  上海全无北京、西安深厚的历史,而上海的开放、海纳百川、中西合璧气质,使原先底蕴上的欠缺缔造出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 一种让人一触及她的名字就会跃然而生的印象。正因为上海人有包容、诚信、责任的城市精神,才使上海享有“东方曼哈顿”的美誉。

  乡愁是岁月的呻吟,乡愁是往事的歌韵。我的乡愁便是对上海人城市精神的眷恋……这份眷恋不会随时间而流失,在我的印象中塑造了永恒。

  文 | 张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