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冈市10家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黄冈市,企业,融资,民间融资
  • 发布时间:2014-03-25 13:02

  【摘要】为深入了解黄冈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我们深入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选取了黄冈市具有代表性的10家中小企业,行业涉及农产品加工、金属制造、船舶制造等。

  【关键词】黄冈市 企业 融资 建议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银行信贷资金仍是中小企业融资首要渠道

  调查表明,10家中小企业中,以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首要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8家,民间融资1家,其他融资方式1家。2012年10家企业共融资5.145亿元。其中:银行融资4.29亿元;债券融资(上海证交所发行私募债券)0.5亿元,期限三年,利率9.2%;内部职工集资900万元;民间融资1000万元,财政周转金1650万元。银行融资占到83.4%,说明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首要选择。

  (二)民间融资受到中小企业广泛关注

  被调查企业中,黄冈楚和金属材料公司通过民间借贷进行短期融资。民间借贷资金主要用于临时周转需求,其融资年利率为30%左右,最高达40%。民间借贷利率较高,利率风险较大。

  (三)中小企业贷款满意度整体偏低

  2012年被调查的10家企业共申请贷款次数为46次,银行满足次数为15次,满足率为32.61%。10家企业认为“银行门槛高了,条件多了,可以贷到的资金少了”。调查显示,2家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缺口较大,银行的信贷额度完全不能满足融资需求。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一)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偏高

  目前,企业融资主要采取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府扶持资金等四种途径。从融资成本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贷款成本要高于其他融资方式。二是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利率普遍比大型企业高。调查显示:10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在商业银行获取了1年期内的短期贷款,贷款利率整体水平较基准利率上浮幅度较大。其中,华精科技贷款利率上浮20%,兄弟粮油、鄂海造船、楚和金属上浮30%,贵族真空上浮40%。在信贷紧缩环境下,金融机构为保证信贷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普遍上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偏高致使财务成本增加,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二)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助推融资成本上升

  由于信用等级和质押物品等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很难跨入申请银行贷款的准入门槛;商业银行主要以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方式为其提供商业贷款。目前,黄冈有20家担保公司相继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是,担保公司承担着代偿责任,不得不通过收取相应的费用和转嫁质保金的方式来约束中小企业。以华精科技为例,该企业2012年从国开行获得1年期贷款500万元,利率上浮20%,由黄冈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其中,担保公司扣存质押保证金125万元,华精科技实际获得贷款375万元,年担保费率为2%。实际过程中质保金和手续费用的成本全部转嫁到了中小企业身上,担保公司和评估中介等中间环节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整体较低

  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呈现整体偏低的特点。调查显示,10家企业信用等级全部处于AA级以下水平,其中3家企业为A级,其他7家企业未进入信用评级系统,信用等级状况不明。所以银行很难甄别出信用可靠的企业,加之,信用环境不优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违约的“理性选择”。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信用观念淡薄,欠息、逃债、赖债等失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中小企业整体信用不良,融资难度加大。因此,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之前,银行会慎重选择合适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四)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

  从降低信贷资金经营风险的角度看,要求抵押与要求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的作用是一致的,其功效都是避免或减少银行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一种保障。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另一方面,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同时,我国当前的要素市场不够发达,作为抵押标的物的资产,如地产、房产及其他固定资产转让程序会受到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其转换成本很高,极大地限制了抵押物品的流动性,使得抵押品难以转换成为金融部门的现金流入。根据10家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有8家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品,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的土地证或房产证不齐全;相关企业表示,双证不齐全主要是由于相关行政部门办事效率低,间接影响了贷款申请。

  (五)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营风险高

  中小企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产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也较低,经营风险较大,整体的生命周期较短,导致银行信贷面临较大的风险,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款意愿。例如安达造船,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处于停工转行状态,偿债能力较弱,该企业2010年在银行申请贷款760万元,拖欠到期贷款670万元。中小企业高比例的倒闭风险使得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特别是在我国贷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状态下,银行面临的风险缺乏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因此,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一般会采取惜贷或是上浮贷款利率的措施来控制风险,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六)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与银行金融产品不配套

  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居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经营可持续性较弱,贷款需求期限要求一般较长。在10家有贷款需求的被调查企业中,贷款需求期限在1年以上的企业家数为9 家,7家企业希望申请贷款期限为1~2年。而在社会资金普遍趋于紧张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出于对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的角度对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往往更为谨慎,在上述企业中,有2家企业因“贷款期限不符合金融机构要求”导致无法得到贷款或贷款延后审批。例如,江北船厂在船舶建造期超过1年以上,约为18个月。但银行授信品种多为1年期,到期后必须先还款后续贷。船舶销售款尚未收回,却要偿还贷款,给企业资金调配带来极大困扰。而归还贷款以后,审批流程较长,短则一个月,长的达到三至四个月,对企业的经营周转影响非常大。由此产生了过桥资金,而其高额的融资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七)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政府给予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导致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利上的不平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如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库等,这些机构一般由政府设立,并在不同程度上依靠政府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目前还是大企业受到政府更多的重视和政策方面倾斜,中小企业很少得到资金上的便利和优惠。另一方面,政府给予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10家企业仅有2家企业获得政府1650万元(楚和金属1300万元、鄂海造船350万元)资金支持,占融资总额的3.2%。

  (八)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直接影响企业融资

  随着国家对产业政策的调整,部分特殊行业政策限制了银行对其资金的投放。以造船业为例,工信部在2011、2012连续两个年度将船舶建制造行业列为限制行业,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将船舶行业列为减退行业,各家商业银行对造船行业的贷款审批权纷纷上收,直接由总行进行审批,船舶企业2012年资金形势趋紧。本次调查中就涉及2家造船企业。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予以平等地位和足够的扶持;二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议政府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尤其是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由政府出资参股担保机构,让其专门承担政策性担保业务,专为政府扶持的行业或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同时,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实施税收政策扶持,实行一定的免、退税优惠政策,并将所免、退税项作为政府出资扩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三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在财政支出中,专门设立风险有限补偿基金,用以弥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如北京市财政局2001年颁布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有限补偿暂行办法》规定,当担保机构上年的代偿率不超过6%时,担保机构先用其预提的风险准备金进行自我补偿,不足部分由财政弥补。

  (二)金融机构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摒弃“嫌贫爱富”观念,充分结合各地实际,针对中小企业“短、频、快”的特点,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为企业量身定做金融产品,真正提升金融服务企业的水平和层次,实现“一企一策”、“一行一策”,达到双赢目的。

  (三)企业要提升自身素质和形象

  中小企业彻底改变社会上普遍认为的信用意识不良、产品质量不优的不好印象,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着手,打造拳头产品、形成品牌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建立良好的信誉。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杜绝假报表、假合同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强化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

  参考文献

  [1]孙小兰.赣州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析,《武汉金融》,2009(12).

  [2]罗建祥.从紧货币政策下的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武汉金融》,2008(5).

  [3]李容成,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到底差在哪里,《武汉金融》,2009(12).

  作者 沈大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