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医治种业痼疾

  超高库存是过去一年对种业长期痼疾的回应。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精神,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切中种业时弊。一系列种业新政倒逼企业转型、育种家转身,严寒未过,但毕竟有阳光,也有希望。

  刚刚过去的一年,“高库存”“供求过剩”是对种业界的整体描述,也成为业内朋友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玉米种子供应量是需求量的2.2倍,即使所有企业不制种,库存也够使用一年;杂交水稻种子供应量是需求量的1.6倍,有史以来本轮供求失衡最严重。

  种子行业是事关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近两年受到中央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刚刚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申保证粮食自给、耕地安全。面对体制僵化、研发投入低、市场混乱等各种沉疴,行业最终以而超量库存作为回应,可以预见,这个春天全行业仍将依然被冬日的严寒笼罩着。

  频出的新政,标志性的“一号文件”,多年来并未系统性解开中国三农难题。而过去这一年,整个农业领域的生产状况都不尽如人意。气候异常,台风一次比一次猛烈,玉米、水稻收购价不升反降,蔬菜价格一年四季数次剧烈波动,禽流感频发,禽市一路低迷,猪价持续低位徘徊。相反,农业生产领域的“冷”,似乎并未让农业投资热降温。商界大佬跨界农业的越来越多,商业资本投资农业有相当部分是“醉翁之意不在农”,土地被非粮化、非农化,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担忧,这才有了近几年对农民合作社的鼓吹与扶持,以及过去一年对家庭农场的大力主张,以期为中国农村固本培元。

  种子行业虽不景气,亦有大量非农资本、国有资本进入种业。比如农发种业(原名“中农资源”)近两年连续收购了潞玉种业等3家企业、新设1家企业,并改名为种业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方式迅速发展壮大。外资也愈发重视中国市场,孟山都与中种集团联合成立中种国际种业有限公司,拟在玉米板块加大研发、推广等投入,外力推动行业整合的势头已经出现。满身疮痍的种业若趋向泡沫化,隐藏更大的危机。

  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农业细分行业冷暖,身处其中的人最先感受,情况其实并不像外界看到的那样繁荣。连续十一年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提出了多项推动改革的措施,目标指向农业现代化。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国种业国情非常残酷,发展至少落后欧美发达国家30年,体制障碍已经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境地,部分种业法律法规已跟不上行业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市场化改革再出发定调,具体落实在种业改革上,《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七条”、“一号文件”接连下发,体制内的育种家有望“系着安全绳下海”,“马上发财”的机会来了。尽管迟疑的人有,吐槽的也有,但它毕竟是严寒的行业洒下的一缕政策阳光,从而倒逼企业转型,育种家转身,提升国内种业竞争力。

  识时务者为俊杰。都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特别是在当下复杂形势下,认清种业发展大势,着眼长远、规划好企业定位与个人定位尤为关键。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谋定而后动没有错,光谋不动则是大错特错。不是争一隅胜负,逞一时之能,倘若犯了方向性错误,则有可能换来一场加速失败的战争。

  年关的心情是憧憬的心情。憧憬即将到来的一年是固本强基之年,优秀企业能快速消化库存,有理想的企业能依托政策锦上添花。严寒未过,但毕竟有阳光,也有希望,憧憬中国种业梦早日实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