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种博会,我来了我见证

  2013年12月12-14日,第十二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在广州柯木塱圆满落幕。包括世界种业巨头在内的400多家企业参展,地展展示品种6072个,这些品种科技含量高,代表当今世界科研育种先进水平,既有满足市场多样化需要的实用型品种,也有代表种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先导型品种。共有来自全世界各地3万名观众参会,讲述他们在广东种博会上的收获与体会。

  六届参会,水泥工华丽转身成“专家”

  敷健来说意义非凡。一年前依旧半工半农的他在这一年接触到青瓜新品种,也在这一年第一次来广州参加广东种业博览会,从此改变了他后半生生活轨迹。

  一边做水泥工一边种地的苏敷健,从2008年初开始种植青瓜新品种,而且尝试帮着公司在当地做起了推广。当年种植该公司青瓜的农户喜获丰收,普遍亩产值过万元。年底,苏敷健随该公司第一次参加了广东种业博览会。到了种博会这个大舞台,苏敷健被琳琅满目的品种震撼了,下定决心专干农业。

  2009年,他第二次参会,在会上他认识了更多公司,越来越多的公司让他试种、代理销售。经历了一年的推广实践和技术积累,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于2010年初组织了“泗水镇首届技术交流会”,口号为“公司支持、农民参与”。200多人专程来听他讲从广东种博会上学到的新技术、看到的新品种。

  2011年,“泗水镇第二届技术交流会”如期举行。同年,中农国优(北京)科技推广中心和东方正大公司在茂名举行会议,苏敷健作为当天4名演讲嘉宾之一登台讲话。如今在苏敷健身上再也找不到水泥工的影子,他一边专心地在3亩菜地里种植青瓜、四季豆,一边做着农药、化肥、种子的销售工作。

  2013年,广东种博会跨入第12个年头。会上再次出现了苏敷健的身影,此次他有了新目标——辣椒和苦瓜。他说“每年都是种了四季豆马上来参会”,种博会的日子像24节气一样扎根在这位“专家”心里。

  新粉丝为寻品种两次返穗

  2013年一场“尤特”台风让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的吴健明苦不堪言。110亩蔬菜受灾面积,损失40万元,以及即将错过的农时,让吴健明陷入绝望。而广东种业博览会和南方农村报及时搭建的“公益送种平台”帮了吴健明一个大忙,天津德瑞特公司及时送达了30亩“博美8号”青瓜种子。

  如今,灾区的生产、生活早已经恢复,灾后吴健明等人也成立了蔬菜合作社。作为合作社副理事长,吴健明来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就是为了感谢当初的活动组织者和送去种子的天津德瑞特公司。看到了“博美8号”的优秀表现,他也对天津德瑞特今年推出的新品种更加上心。

  吴健明说此次前来还有意外的收获。12月10日便早早地来到了柯木塱基地,种植线椒多年的吴健明对基地种植的一个线椒品种印象很深刻,可惜当时离博览会开幕还有2天时间,很多品种没有挂上牌子。回家后吴健明总惦记着这个线椒品种,12月14日再次专程跑来再探究竟。很多企业都离场了,他循着记忆走到了他的线椒旁,心仪的线椒也有了名字——广州亚蔬园艺131-1。

  农资店老板组团参会扫货

  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的伍世玲经营着一间农资店,在当地像他一样做农资生意的门店还有10多家,伍世玲感受到了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反观种子店,全镇只有5家,在他看来,“种子生意轻松些。”

  伍世玲说干就干,决心进军种子行业。听闻广东种博会即将召开,他自费邀请镇上几个“种植行家”——黄周、刘新禾、周兴仕、钟农四人一起来穗“扫货”。黄周种过甜玉米,对辣椒也熟悉,而周兴仕更是1995年就在广州柯木塱种过地,去年种植辣椒亩产1万斤。伍世玲说其他种子经销商自己开车参加种博会,他偏偏要“请真正有种植经验的农民参会”,有了他们几个帮忙,伍世玲底气足了,信心满怀。

  伍世玲的主要目的是挑选番茄、玉米和豆角种子,他说“他的几位朋友认为哪种好,他就买哪种。”挑了一天,伍世玲列出了一张待购清单:2个番茄品种,2家公司的育苗基质产品,1款绑枝钳和1个青花菜品种。

  伍世玲也有些遗憾,他们那边是豆角主产区,此次没有找到心仪的豆角种子,临走时拜托记者帮忙留意小叶子的豆角品种,还强调一定要油白豆角。

  一个月过去了,记者打电话回访,伍世玲说目前正在试种广东种博会拿的番茄种子,他很期待3月份番茄丰收的场景。另外,伍世玲也打算成立合作社了。从一个做生意的老板转为带头致富的领路人,这本是参加广东种博会前就有的想法,与当地种植户越来越多的接触让他更加坚定。

  外地公司参会 学思想寻客户

  一个距离广州2000公里的城市——山东省寿光市,一家以销售种子、种苗为主的公司——国盛种子销售中心, 一个各地种业展会的常客——刘国胜,2013年12月,为了广东种博会,为了“蔬菜生产基地安全高效管理论坛”,与广州来了个亲密接触。12月10日,刘国胜是最早来到“蔬菜生产基地安全高效管理论坛”现场的人;12月12日,他是展会上跑的最积极的人。国盛种子销售中心代理销售的多是北方的品种,此次他专程前来南方取经。刘国胜说“参加论坛是为了学习新思想,参加展会是为了见识新品种”,在广州的每分每秒他都十分珍惜。

  海南与广东一海之隔,广东种博会的平台也成为很多海南公司与客户的“约会地点”。海南罗牛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业务涉及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成立于2011年的海南罗牛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2000亩基地,然而为了实现冲出岛内,直供港、澳、台的战略,急需在广东周边寻找合作基地。公司的基地场长方忠说,该公司2012年参加了广东种博会,在会上结实了一名云南的种子经销商,此次再来参会,一是选品种,二是当年的老朋友又介绍了一些菜场老板给他认识。

  育苗基质企业在种博会扎根

  2010年,东北企业镒丰泥炭正式进军广东市场,公司广东区域营销中心经理陈一豪认为与广东种博会结缘是其3年来最成功的一步棋。

  广东种博会的种植基地是种子企业的“斗种场”,也是参会观众的“观舞台”。场上6000品种身着彩衣,秀出曼妙身姿;场下万人观赏,拍手称赞,是每年种博会的重头戏。

  种菜先育苗,而育苗基质曾经让基地农民很发愁。基地多年来都是找公司买育苗基质,然后拌有机肥、杀菌剂。据其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拌5立方米的基质,常常要很早就开始搅拌,如果剩下了基质,下次还要重新拌,很费事。更重要的是,搅拌不匀很容易烧苗,为了种博会的品种按时成熟,工人们总是谨慎地忙碌着。

  陈一豪发现了这个机遇,2010年给基地送来自己的基质产品试用,“不用添加肥料,只需淋水,移栽时连同基质一起拔出,营养物质也不会浪费”,基地员工对此很满意。此后3年,基地全部使用陈一豪的育苗基质,镒丰泥炭作为广东种博会的参展企业,也在会场听到越来越多的称赞和认可。按陈一豪所说,基地几千包的基质拉动了公司数倍的业绩增长。

  《农财宝典》记者 赵思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