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年(上)时代三部曲
- 来源:楼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王小波,房地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18 09:20
看过王小波《白银时代》的人,可能都会记得小说的开场白——“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用王小波的作品概括楼市也许还是比较恰当的,过去十年习惯了黄金时代的开发商,到了今年突然发现行情变了。十年楼市,站在又一个时代的路口。
楼市将死?
一本杂志和一个行业的十年轮回
“房地产没几年好干了!”在开发商营销总监们的聚会上,一旦提及卖房的压力,行业的颓丧感像是相互传染,让整个氛围变得悲壮而凝重。3年前,记者刚刚踏进房地产这个圈子,时值杭州楼市金戈铁马、逐浪正酣之际,曾经听闻某前辈一句戏言:“房地产是中国最牛逼的行业。”
如今回想,五味杂陈。
援引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的一句话——“我觉得我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或许可以用来描述在上一个“黄金十年”房地产泡沫化运行,从业者从中谋取暴利的恣意骄纵。
而如今,这个多年来饱受诟病的焦点行业,其相关产业、各个利益环节的众生表情,则从“生猛”换成了“惶恐”“量价”齐跌后,一种观点在业内达成普遍共识:行业的“黄金时代”已落下帷幕。
房地产“黄金十年”之后将驶向何方?脆弱的楼市正在等待这个悬念落地。
回首这十年,是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也是房价飞涨的十年;是楼市欣欣向荣的十年,也是行业遭受诟病最多的十年。
杭州楼市在野蛮生长中上下求索,探索良性的发展模式;也在爆发式增长中经历数轮调控,寻求正确的成长路径。
从2004年到2014年,也正好是《楼市》杂志创刊10周年。
十年间,我们记录着城市与房地产的进化轨迹,也关注着杭城人居的变迁“年轮”;我们无数次报道杭州房地产发展的丰硕成果,亦洞见了诸多杭州楼市发展的隐忧与症结。
作为媒体,我们曾经发出过行业的先声。而在房地产一片风声鹤唳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传达这样的立意——正如面对重新书写的楼市编年史,郁亮以“白银时代”为续篇,某种意义上可视为行业进入了一条脱胎换骨的变轨期,没有暴利,但有未来。诚然,“白银时代,成色的确退却不少”,但倘若开发商矫正过去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泡沫化生存所养成的种种陋习,“白银时代依然美好”。这也恰似行业穿越利润多寡之后的终极使命。
看过王小波《白银时代》的人,可能都会记得小说的开场白——“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这也是我们给予这个行业“价值回归”的良好祝愿。
至于房地产到底还能干几年?对于从业20年的地产老兵泰然自若,经历过1993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4年,其中意味不言而喻。倘若十年是一个时代划分的刻度,通过《楼市》十年回顾,温故而知新,回望以瞻前,“能干几年”的个中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