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保险须从行业内创新商业模式

  推进对虾保险要放在对虾行业产业链的大系统中来考量,要充分展开与行业力量的合作,从解决对虾养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角度入手,才能最终使惠农政策落地。

  继人保财险在湛江率先试点对虾保险后,茂名等地也相继成立对虾养殖合作社,试图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推进对虾保险的工作。最近,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财政局、市金融局等多部门联手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也推出一项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中山市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保险。

  在病害研究和养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虾养殖成功率低简直成了业界无法攻克的难题。引入金融资源,通过保险的方式解决行业难题,改善养殖户处境,让其具备再生产的能力,初衷不可谓不好。但从以往农业保险的实施过程看,包括已经试点的对虾保险,效果均不尽人意。原因无需赘言,均是老生常谈。大体就是养殖户道德风险难控制、损失认定难、商业保险公司无力负担、再保险公司缺位、养殖过程缺乏规范等等。于是,无论站在保险业,还是水产业的角度,人们自然将目光转向政府,希望政府加大投入,解决目前对虾保险资金不足,开展不利的问题。

  但仔细分析,对虾保险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远不是钱能解决的。在财产险中,最成熟的当属车险。车险之所以发达,与汽车行业完整健全的生态链密不可分。从汽车出厂,完全标准化、可追溯的质量保障;到驾驶员完善的考证制度,再到上路后严格的交通执法;最后是专业的定损机构,以及与之配套的维修、保养厂商。这是一个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壮大,不断健全完善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内的每个环节,一方面是保证汽车的驾驶全程风险可控,另一方面为保险的顺利开展提供全产业链的支撑,而每个环节又能从保险行业中得到利益回报,从而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最终得以平稳、可持续运行。

  反观对虾保险,无论商业保险公司按市场化运作,还是政府出钱给予政策性补贴,都无法解决对虾行业粗鄙化生存的系统性问题。从进口亲虾质量,到虾苗品质检测,再到养殖全程投入品使用、日常管理,一旦发生病害后的应对举措,最后损失评定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环节,可以做到风险可控。通过成立合作社,用组织化的力量,对对虾养殖过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尽可能实现标准化,是不错的思路,但合作社对养殖户约束力不强,监管能力弱,很多时候无法实现预期的规范效果。

  但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发。推进对虾保险要放在对虾行业产业链的大系统中来考量,要充分展开与行业力量的合作,从解决对虾养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角度入手,才能最终使惠农政策落地。

  在水产行业内,眼下不少为养殖户提供全产业链系统化服务的饲料企业,保险公司可以考虑与大型饲料企业合作。饲料企业为养殖户全程提供种苗、动保产品、饲料,并提供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和养殖模式,相当于专为养殖户开设的对虾养殖4S店;而保险公司依靠企业管控风险、规范生产,同时利用金融手段为企业和养殖户分担风险。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对虾保险生态系。

  实践证明,任何农业保险的开展,如果脱离行业特点和行业力量支撑,都无法可持续发展。将目光只瞄准商业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或是期望政府天恩浩荡出钱出人,均是缘木求鱼。对虾保险最终破局,必须从行业内寻找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信商业的力量,相信市场的价值。引入金融资源,回到行业的轨道上解决行业问题,是令人期待的方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