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石斑鱼达10种 养殖技术日渐成熟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 关键字:石斑鱼,台湾,养殖技术,冰鲜
  • 发布时间:2014-11-25 15:34

  台湾石斑鱼苗种孵化技术

  台湾的石斑鱼养殖已经超过30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可成功量产的石斑鱼大约有10种,其中有7种在台湾已成功达到量产阶段。石斑鱼是暖水性鱼类,大部分布在温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隐藏于岩穴之中,因此在温暖且礁石发达的台湾地区广泛分布。

  70年代,澎湖地区开始捕捉来自潮间带的石斑鱼苗,80年代开始投入人工繁殖研究,成功培育出人工繁殖鱼苗,进入90年代,是石斑鱼人工养殖大量生产的阶段。台湾的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领先全球,80年代,首先繁育出点带石斑以及马拉巴石斑鱼,90年代,培育出老虎斑,95年成功培育出体型巨大的龙胆石斑,苗种技术的突破推动人工养殖的发展,目前高雄屏东等地是石斑鱼养殖的主产区。

  石斑鱼原是雌雄同体,雌性特征先表露,经过数年后经转变成为雄鱼。成熟的雄性种鱼数量少,取得不易,因此如何大批量获得雄性石斑鱼成为育种的关键技术。为加速石斑鱼转性的速度,台湾水产研究所将荷尔蒙植入石斑鱼体内,以人工方式促使石斑鱼由雌性转变为雄性,使原本需要5-8年以上的自然转性时间大为缩短。一段在产卵季节时选择成熟度较佳的种鱼,将荷尔蒙注射入鱼体内,可于池中自然产卵,这种技术可快速而方便地取得大量受精卵。

  受精卵对水温及盐度十分敏感,因此水质的检测相当重要,盐度、温度、以及酸碱值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石斑鱼的孵化。在孵化池里经过一夜的流水打气,池里的受精卵如圆珠般浮在水体的上层,其后通过静置分离,可有效分离出下层的坏卵。成功受精后的石斑鱼卵,通常是用流水打气的方式进行孵化,卵在一小时内会进行细胞分裂,约10个小时进入神经期,17小时后即可看出它们的眼球和心脏,约23个小时后,鱼苗会从卵里孵出。

  刚孵化出的石斑鱼十分细小,带有卵黄囊和油球,此时期的鱼苗被称为鱼花。石斑鱼的发育阶段会经历一系列的变态阶段,孵化后24小时的鱼苗,胸鳍开始发育,5-7天后进入“发翅”阶段,此时腹鳍和背鳍长出长长的棘,甚至会超过幼鱼的长度,14天后,背、腹的长棘开始回缩,进入“收翅”期,24到30天后会完全缩短,仔鱼转入底栖生活,等到仔鱼身上的斑点和花纹出现,就算是进入到稚鱼期。

  石斑鱼育苗阶段饵料选择非常重要,石斑鱼苗孵化后首先投喂调配好的牡蛎受精卵,几天后开始喂食活轮虫及小型桡足类,此外饵料生物的培育可添加微藻类及益生菌,强化饵料的营养价值。等到寸苗进入稚鱼期,开始准备放养工作,在消毒后的鱼池内注入干净的海水,观察几天后,如果一切正常,就可以进行鱼苗的放养。在苗种繁育过程,需要进行训料阶段,因为石斑鱼具残食习性,因此必须喂足饵料,同时配合筛苗工作,每周进行两次,可有效降低残食。

  石斑鱼小苗培育技术

  放苗前培养水质和生物饵料

  放苗前15天左右将鱼塘清塘、消毒、暴晒之后注满新水,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打开水车充氧,保证水体处于富氧状态,促使藻类快速生长,透明度在20-40公分之间,溶解氧10mg/L左右,pH值7.8左右。放苗前10天左右放入一定密度的虾苗,8-10万尾/亩,每天投喂虾料。

  提前放入虾苗,一是可以作为石斑鱼的前期饵料,确保鱼苗饵料充足,提高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和规格均匀度;二是虾能够吃掉养殖水体中绝大部分的寄生虫,如蚂蝗等,降低寄生虫的危害和药物用量,提高石斑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放苗时调整水温

  石斑鱼小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放苗时如果操作不正确,水温变化过大,石斑鱼苗会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生理代谢发生紊乱。此时极易发生黑身或者白便腹水等疾病,造成鱼苗大量损耗。

  采购石斑鱼苗时应首先掌握苗厂的水温和盐度,并在运输过程中及时降温,使鱼苗代谢速度放慢,降低耗氧量。鱼苗放塘前要先把苗袋整个放入塘内水中,让苗袋内的水温缓慢接近塘内水温,稳定半小时以后再解开苗袋,将鱼苗缓缓推入水中。如果采用水车运苗,则需要在放苗前将池水抽入水车中,半小时左右再开始放苗。

  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如果是在4月份放苗且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则放养密度、各阶段养殖周期和分池节点可依下表安排(以低位土塘为例):

  基本养殖条件:

  1.水深需保持在1.5米以上,透明度20-40公分。如果是中央排污的高位池,水深在2米左右,放养密度可以在上表基础上增加30%左右。

  2.塘底溶解氧需保持在7mg/L以上。

  饲料投喂管理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科学合理的投喂,有利于提高小苗的成活率。

  大部分养殖户的放苗规格为6-8公分,这个阶段的石斑鱼处于高速生长期,食物消化较快,应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间隔6-8个小时投喂一次较为合理,每天投喂3次。1两以上的石斑鱼消化速度逐渐降低,可以间隔12小时投喂一次,每天投喂2次。切忌单次过量投喂,否则极易引起石斑鱼白便、腹水等肠道疾病并造成损耗。

  日投喂量需要根据各阶段的石斑鱼日摄食量水平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是按照石斑鱼的体重进行测算。例如10克左右的石斑鱼,日投喂量约占体重的5%左右,1万尾体重为10克的鱼苗,每天的饲料投喂量约为10斤。

  投喂时应当选择2-3个投喂点,以确保所有鱼苗都能够吃饱。投喂时应遵循“慢——快——慢”的原则,以确保饲料不浪费。

  其他注意事项

  1)水温。当水温25-32℃之间时,参考上述标准投喂。当水温20-24℃时,投喂量减半;当水温低于20℃时,投喂量降低70%。水温降低之后,需减少投喂频率并调整投喂时间至午后1点左右水温最高值时。

  2)溶解氧。必须保证水体溶解氧在7mg/L以上,石斑鱼才能够正常摄食,低溶解氧会严重降低石斑鱼的摄食量。当溶解氧低于3mg/L时,石斑鱼基本不摄食。土塘和高位池养殖石斑鱼必须保持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最好能够24小时开启水车,保证上下层水体充分对流。清晨时分,池内溶解氧最低,此时需特别注意。

  石斑鱼养殖流程

  石斑鱼一般在清明过后,4-5月份养户集中投苗。前几年,主要以投放小规格苗种为主,即1.5cm左右,青斑投放密度为10000尾/亩,珍珠龙胆为6000-8000尾/亩。由于小规格苗种病害多发,主要是令养殖户头疼的虹彩病毒和神经性坏死病,此外小苗大批量被标粗场收购标到一定规格转卖,导致养殖户拿苗不易,因此目前有6-7成的养户选择养中苗。中苗规格即10cm左右,投放密度为10000尾/亩,养成到15cm左右,开始分塘养殖,一般3000尾/亩,病害少,成数基本有7成,甚至更高。苗价按体长来算,青斑0.5元/cm、珍珠龙胆0.7元/cm。

  饵料投喂方面,1.5cm小苗入塘后,第二天就可以喂红虫,两三天之后转为喂鱼浆,等到规格长到5cm,开始喂1#配合饲料,比例逐渐增多,经过3-5天的训料,可转为全程用颗粒料,一般每天喂2-3餐,控料3%,养殖周期10个月,可达到上市规格1.5斤左右。10cm的中苗在标粗场已经驯化好,可直接投喂颗粒料,同样一天喂两餐,控料3%,养殖周期为6-8个月,可达到上市规格。

  目前石斑鱼养殖还是以喂冰鲜为主,占到7成,前期喂配合饲料,长到约15cm养户偏好喂冰鲜杂鱼,2天喂一餐,控料10%,投喂工作量小也是养户选择冰鲜的主因之一。此外,长速快也是冰鲜的优势,一般而言,喂冰鲜头鱼长速可以比喂配合饲料快1个月。石斑鱼一般是分批出鱼,青斑大小不均比较明显,比如头鱼有1.2-1.3斤规格,小鱼仅有0.6左右,相差一倍,所以要分3-4次出鱼。而珍珠龙胆长速较为均匀,头尾鱼长速通常只相差1个月,因此一般两次就可以出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