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离资本时代还有多远?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水产,资本,养殖业,融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5 14:52
近年,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农牧业,尤其是最近恒大挥舞着千亿元钞票高调进军农牧业,引起国人极大关注。投资农业可以说已成为PE的一种趋势,资本的逐利性注定未来十年会有更多的行业外资金进入农牧业。然而,即使农牧业正笼罩在躁动的资本光环下,水产却稍显落寞。
现实的情况是,水产养殖业普遍缺少资本支持。无论是种苗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改良,还是产品深加工和流通,都需要庞大的增量资本投入。显然,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本,水产养殖户难免力不从心。多年来,由于体制制约,养殖水面流转,养殖权抵押贷款融资、社会资本进入,都缺少明确的法律支撑,水面资源资本化步履艰难,这无疑延缓了水产养殖业前行的步伐。
深层次地讲,水产缺乏资本市场的青睐,实质上还是经济结构的产值问题。根据饲料协会预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1900万吨左右,只占全国饲料产量的10%左右,而2013年全球水产饲料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我国水产饲料产量却占据全球的45%以上。与畜牧等其他农业相比,水产的经济规模着实不大。
加上水产养殖本身可控性差,风险可能来自养殖各个环节;回报率低、投入风险大自然难以持续吸引资本市场。其实,水产也曾经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如2011年联想投资恒兴曾引发行业震动,而2006年鼎晖对海大的投资,对海大的快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而随着今年鼎晖对海大股票的持续减持甚至抛售,却值得深思。
PE的嗅觉是灵敏的,其投资代表着某行业发展的潜力。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食品结构的改善与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水产品的消费将大幅提升。特别是我国水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据我国政府部门统计,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水产品为12公斤,与全球人均年消费18公斤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从单一经济结构上看,水产确实潜力巨大。据预计2020年我国水产养殖量5800万吨,假设覆盖率为40%的话,需水产料3016万吨,行业增长空间尚有60%。即使我国水产饲料产量增长至3000万吨,但相对整个饲料行业甚至农业经济产值的大比拼下,水产的经济容量还是十分有限。从这个角度看,水产离资本时代还很遥远。
或许,上市是一个最佳的发展途径。一个公司上市会带来几十亿的资金进入行业。未来更多的企业上市可能会影响行业的竞争格局,雄厚的资本会促使企业在人才和技术上加大投入,人才和技术又将促使整个行业更快的升级。
目前中国上市的水产企业主要有三类:捕捞为主的企业(开创国际、中水渔业、中鲁渔业等)、养殖和加工为主的企业(獐子岛、国联水产、东方海洋、好当家、大湖股份、山下湖等)、饲料为主业的企业(通威股份、海大集团、天邦股份等)。此外,2010年上市的壹桥苗业是目前国内主要的扇贝和海参苗种企业,也是水产苗种行业唯一的上市企业。
纵观这些水产上市企业,可以看出营业额差距很大。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只有通威股份152亿元、海大集团179亿元、獐子岛26亿元、国联22亿元、天邦20亿元等超过10亿元,其他大多数上市企业的年销售收入都在10亿元以内。这样的水产上市企业结构反映出,水产的盘子就那么大,真正的大企业也就海大和通威。
然而,从企业自身发展讲,培养自身竞争力比得到资本市场注资或许更重要。事实上,外来资本的进入并不会影响行业的发展和竞争格局,对水产养殖业和饲料业来讲,资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资本的来源非常多,上市、银行融资或外来资本进入,只要有好的企业,融资平台都会有办法打开。未来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人才和管理。
近年,水产有一个明显的趋势,畜牧企业大力发展水产饲料版块业务。其中以资本运作高超的大北农、转型水产走差异化的澳华、成立新公司重新布局华南市场的新希望六和为典型。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一方面,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是大趋势,另一方面,运营成本在快速上升,土地、原料、人工都在快速上涨,企业靠赢利来滚动发展的模式将会越来越困难。
因此大小企业都要考虑打通融资平台。吸引资本的方式有多种,但根本还在于企业做出竞争力,竞争力的构建不在于企业规模大小,她需要有正确的战略,要有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和文化。毕竟对大多数企业来讲,目前生存已是大问题,所以必须基于未来培养竞争力,只要表现出竞争力,就能够打通资本平台,上市融资、银行融资、PE融资,事实上市场永远不缺资金,资本也在追逐好企业。
苏若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