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康森:未来石斑鱼料将全面取代冰鲜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石斑鱼,鱼料,养殖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5 15:29
近年,海南石斑鱼养殖业发展迅猛,珍珠龙胆有望成为南方又一10万吨级大规模养殖经济鱼类。然而珍珠龙胆苗种供应量少,繁育技术亟待提高,养殖模式相对落后,成活率低、产量低、养殖成本偏高;饲料应用技术落后,配合饲料普及率极低,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石斑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4年9月27日,《农财宝典》联合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文昌的维嘉国际大酒店举办“2014年七好石斑鱼产业发展论坛”,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海南大学教授吴晓易,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大区经理肖林栋,广东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主任张海发,厦门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总店店长任志强,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英奋,共同探讨石斑鱼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海南7成石斑鱼来自池塘养殖
石斑鱼为名贵优质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最受欢迎的高级水产品之一。以往石斑鱼常出现在高级酒店和餐厅,售价很高且供不应求。在经济利益的拉动下,石斑鱼养殖业迅猛发展,目前已实现人工养殖的石斑鱼有十几种,主要有赤点石斑鱼、褐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为名贵优质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最受欢迎的高级水产品之一。
在经济利益的拉动下,石斑鱼养殖业迅猛发展,目前已实现人工养殖的石斑鱼有十几种,主要有赤点石斑鱼、褐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青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网纹石斑鱼等,近年来更是涌现了一些品质出众的杂交品种,如珍珠龙胆、青龙斑、杉虎斑等。
海南省南海鱼类种苗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英奋介绍海南省池塘养殖占70%,工厂化养殖占15%,近海网箱和深海网箱占15%。池塘养殖占比最高,成本低、风险低、易于管理操作、水质可控、疾病较少、便于销售和运输。但石斑鱼有互相残杀的习性,当出现大小不均的时候,进行分级处理操作困难,容易导致互相残杀,在养殖的中后期,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缺氧死亡。工厂化养殖易于管理操作、养殖条件精确可控、便于销售和运输,但殖设施繁杂、养殖成本过高。近海网箱和深海网箱养殖石斑鱼生长快。但疾病难控制、受环境、气候影响大。
传统观念不改变
将影响产业发展
“石斑鱼配合饲料的发展严重滞后。”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介绍,石斑鱼年产量近9万吨,仅占全国水产养殖总量的0.2%,石斑鱼每年需消耗40万吨野杂鱼,占全国水产养殖投喂野杂鱼总量的10%。野杂鱼的投喂占比如此之高,因为石斑鱼饲料的应用率低,福建的石斑鱼配合饲料使用率最高占40%,海南石斑鱼配合饲料使用率只占10%,广东不到5%。
福建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率高达40%,与当地的养殖模式密不可分,福建石斑鱼养殖密度高了,如果投喂大量冰鲜杂鱼,水质难以管理。在中国石斑鱼的养殖,在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推广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我感觉非常强烈的是传统习惯真的是不容易改变。”麦康森表示,中国的对虾养殖开始的时候和石斑鱼一样,用冰鲜、用螺来喂对虾,但后来对虾大规模养殖发展以后,冰鲜、螺等根本不能满足对虾上数百万吨的需求,当时对虾配合饲料的研发跟上。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对虾配合饲料100%取代了冰鲜杂鱼。
“为什么石斑鱼投喂冰鲜的传统观念那么强?做了那么长时间却达不到配合饲料的替代呢?”麦康森认为,这跟石斑鱼的产量和价格都有关系。传统的习惯和观点不改变,是绝对会影响石斑鱼产业的发展。石斑鱼跟所有的动物生产一样,没有现代化的饲料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养殖业,在过去中国人的眼里,养鸡、养猪、养鸭,都不用配合饲料,但现在真正规模化的养殖用都是配合饲料,这样才能提高产量,增加成活率。现在石斑鱼养殖成活率低,跟使用质量参差不齐生物饵料有一定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法律上是禁止用鱼来养鱼的,往水里面来投冰鲜杂鱼都是不允许,因为冰鲜杂鱼本身就是病原菌重要来源。目前石斑鱼养殖的最最重要的因素是成活率。成活率越高,利润空间就越大。
石斑鱼料优势明显
工艺仍需改进
“当石斑鱼价格再次下跌时,我们如何才能继续赚钱?”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方大区总经理肖林栋介绍2012年石斑鱼的行情好,价格高,导致投苗量加大,加上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打压,石斑鱼需求量下降,2013年价格跳水。
如何在行情波动的情况下保持养殖利润?肖林栋认为,使用石斑鱼配合饲料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试验数据表明,使用优质的石斑鱼配合饲料提高石斑鱼成活率10%以上。同样养殖1万尾珍珠龙胆,与冰鲜杂鱼相比,使用优质石斑鱼配合饲料:降低养殖成本24%,养殖利润提高约2.3倍;即使同等成活率条件下,也能提高养殖利润60-100%。
近年麦康森院士致力于石斑鱼配合饲料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石斑鱼配合饲料比冰鲜更有优势。麦康森院士的研究团队做了105天对比实验,从11年8月到11年11月。用长形的水泥池,养殖品种是珍珠龙胆。开始是3两鱼左右,175克。每个池放养400尾,但都是同样的。水温是24~31度,盐度是18~20‰
从石斑鱼的鱼体增重,饵料系数,养殖成本来看,石斑鱼配合饲料的优势明显。另外,从政府渔业资源保护的角度的话,用人工配合饲料能节省50%的渔业资源。这对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石斑鱼配合饲料近10年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来看,石斑鱼饲料已经逐渐被养殖接受。2005年以前,配合饲料比例少于1%,鱼苗标粗和成鱼养殖几乎全部使用冰鲜杂鱼。2006-2011年,配合饲料比例提升至5%,标苗期已广泛应用配合饲料,养成期仍以冰鲜杂鱼为主。2012-2014年,配合饲料比例从5%提升至10%,步入快速成长期。
麦康森也坦言目前石斑鱼的研究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青斑鱼的养殖历史比较长,石斑鱼的研究集中在青斑鱼上,但是海南的珍珠龙胆等其他品种还没有系统没有研究过,所以其他品种的石斑鱼的生产也只能参考青斑的研究数据。
此外,饲料工艺仍需改进,石斑鱼吃料慢,不像其他的鱼来抢食。石斑鱼是种懒鱼,口大,喜欢颗粒大的饲料,不喜欢颗粒小的饲料,现在很多饲料厂都努力把饲料颗粒做到2公分以上。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彭日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