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关键词:炒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水产养殖,抗生素,炒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5 14:51
在《农财宝典》编辑部,每逢月底必定是一片繁忙,各种交稿、排版、校对、设计工作纷至沓来,编辑记者们忙得脚不点地,每次顶着黑眼圈在电梯里碰到其他同事,对方总是会心一笑:“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每个月、每年总有相似的时候,转眼间又到了2014年的9月,又是一个水产养殖旺季将过,收获在即的时期。
和以往一样,名动江湖的大闸蟹,再次开始登上各地动态信息的显眼位置,也和去年相似,举目一看,皆是大闸蟹高价不再、回归理性、礼品市场萎缩、蟹券大幅贬值的消息,情况虽然和去年相似,但却体现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大闸蟹回归理性的步调并非昙花一现,而是真正地走上应有的轨迹,这一点,值得肯定。
说起大闸蟹,各种品牌和商标的争议,一直都没停息过,各种所谓“假冒”、“伪造”的信息也屡见不鲜,以至于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盲评”的活动,购买了不同产地的蟹,去掉商标后试吃,最终得出了“差别不明显”的非官方结论。有鉴于此,报社水产组的兄弟们也尝试了一把,我个人的结论,在保证鲜活的前提下,只要是肥满度较好的蟹,味道都好吃,和商标无关。
其实搞水产的人都知道,只要保持好的环境、健康的养殖状态,产品的口味都会好,至于为什么个别品牌被炒的火爆,恐怕还是心理因素作怪。类似的道理,最近频频有消息传出,在龟类市场,什么安南龟、黄缘龟、黑颈龟,价格被炒得暴涨,并不断在吸引资金流入,一个个和金钱龟类似的案例在上演,击鼓传花的游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得起,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好运气,在价格大起大落的背后,注定有无数的迷失和破灭。
在九月,通威、海大等大型上市企业开始公布半年报,从各自的业绩报告中都能看到,今年上半年都体现了良好的态势,通威继续强化主业,海大各种饲料均有显著上涨,国内、国外的业务都在扩张。这令我想起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近热播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为了收视率拼斗不止,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哪一方胜出,而是使得每周五晚上的黄金档,成了其他所有节目的“黑洞”,唯恐避之不及。
在淡水鱼料市场,有通威、海大,在虾料市场,有恒兴、粤海、海大,激烈竞争带来的一个最直接效应,就是强者愈强,至于对其他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说“黑洞”还不至于,但至少饲料企业整合的强度在不断加大,规模效应不断凸显。
前面说起炒作,最近还有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关于水产业整体形象的炒作似乎也越来越多。有关于海参养殖滥用抗生素的、有说螃蟹打针注射增重的、鱼类打针注射药物的,还有把三文鱼和埃博拉病毒扯到一起的,在感到无语之余,确实令人气愤。
以我个人的了解,除了目前抗生素的使用确实严重泛滥以外,其他的所谓“报道”确属无稽之谈。我在微信上看过关于“鱼类打针注射药物”的各种图片,涂改拼接的痕迹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还用了《农财宝典》关于草鱼苗注射疫苗的图片;还有关于“三文鱼染埃博拉病毒”的报道,明明意思是“某种鱼病对于三文鱼来说,就像人类埃博拉病毒那样难以治愈”,为什么偏就有人给演绎成了“三文鱼感染埃博拉病毒”?
我不知道制作这种消息的人,他们的真实目的何在,是仅仅通过制造危言耸听来“搏出位”,还是存心想给这个行业抹黑?但是,广大的消费者对行业并不熟识,在有心炒作之下,谎言也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在面对这样的恶意之时,需要全体同仁付出努力,来匡正混乱的视听,更应该反省自身,不断纠错改过,赋予行业一个清正的形象。
孙岁寒 行业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