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巴人文化的李家坝遗址

  李家坝遗址,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境内长江北侧支流澎溪河的东岸。1997年10月至1998年1月开始对它进行大规模发掘,遗址充分展现了当年巴人文化面貌和巴人生活。这一年度总共发掘了40座墓葬、多座房屋基址和数座烧制陶器的窑址,时代从距今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一直到约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晚期。这是首次发现既有居住区,又有墓葬区的巴文化遗址。它对于我们认识古代巴人的文化无疑有重要意义。

  这个遗址坐落在江边的台地上,从遗址可以看出,巴人是一个近水而居的民族,他们的生活与江河密切相关。遗址中还发现有大量陶制网坠,这说明当时的居民也经常在江河中撒网捕鱼。

  当时的房屋是非常密集的,但现在保留下来的主要是一些柱洞。不过,这些柱洞也已清楚地告诉我们,当时的房屋中有干栏形式的建筑。它的主要特点是楼上住人,楼下悬空或圈养牲畜。这种干栏形式的建筑是中国南方一种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形式,它的出现和流行主要是为了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现在,在重庆地区的长江沿岸经常能够见到的吊脚楼,就是干栏形式建筑的一种。

  在居住区和墓地中,我们发现了大量古代巴人的生活用品遗物,这些遗物的造型风格和装饰既体现了巴人文化的独特风貌,又对我们了解巴人当时的生活习俗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资料。这些生活用品中主要是陶器和铜器,另外还有少量的漆器、铁器、玉石器、琉璃器、丝麻纺织品和竹篾编织物。陶器是当时一般社会成员所主要只用的生活器皿,它的数量最多,种类也最丰富。

  在遗址中发现有几座烧造陶器的窑的废墟,还发现有铸造青铜器所用的石范、手工纺织所用的纺轮和竹编物品。这些东西告诉我们,在这个遗址中当时有陶器制造、青铜器制造,还有家庭纺织手工业和竹编织业。此外,在遗址中发现的漆器还告诉我们在巴人社会中已经出现了漆器制造业。

  由于发现了一个战国时期的大规模巴人墓地,所以我们对遗址中当时巴人的丧葬习俗和葬俗中所反映的巴人社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墓地的规模很大,有数百座墓,十分密集,但基本上都是南北方向地平行排列着。在这个墓地中没有发现用独木舟作为葬具。墓地中安葬的既有社会地位较高的富人,也有身份较低的一般平民。这种墓地属于族墓地,在墓地中安葬的人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也可能是同一个氏族的人。但是,无论他们生前的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死后都采用相同的丧葬制度安葬在同一个墓地中。在这个族墓地中,我们根据墓葬的规模大小、随葬用品的数量多少和精美程度,可以看得出在死者之间明显地存在着社会等级和贫富差别。

  对虎的崇拜在考古发现中也有反映。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巴人的首领廪君死后,其魂魄就化为白虎,并要用活人来祭祀白虎。在出土的巴人青铜兵器中,最多、最重要的纹饰就是虎的图案,尤其是在青铜戈上,虎是唯一的图案。这种兵器上的图案有可能是族徽的象征。在古人的思维中,将这种威猛的动物形象装饰在兵器上,既可以威慑敌人,又可以将这种动物的力量和勇猛带给自己。

  文/罗二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