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建传统民居的文化特色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福建,民居,文化,居住空间
  • 发布时间:2015-04-17 12:33

  摘要:传统民居文化,是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重要的载体。同时,研究传统民居文化,也是研究传统民族社会形态的必要方式。本文从历史文化源流的角度分析福建民居类型,能够了解传统居住空间设计的若干经验,为区域居住空间设计带来启发。

  关键词:福建民居;福建文化;居住空间

  引言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福建民居由于其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城市中的福建传统民居虽有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但在现今的福建乡村地区,仍沿袭福建传统民居的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由于福建复杂的地形、不便的交通、独立的语言交流等因素,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居建筑风格,但作为一个灵魂影响福建民居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它的文化源流、社会形态。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古越先人在此劳动生息,先秦时期汉武帝平定闽越族土著,汉越文化融合。后北方战乱,汉人不断南迁,中原文化融入,直至金兵骚扰,宋室南迁,全国经济中心南移,部分移民由浙入闽,历史上的文化融合,促进了福建的发展,也影响了福建民居风格的演变。

  1、福建传统民居文化的类型特征

  从文化影响的角度去考察,福建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分述如下。

  1.1 书院文化民居

  福州、宁德、泉州等地在民居类型上有较多相似之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数百年间涌现不少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如黄干、陈第、林则徐、沈葆桢等。殿中御史郑寀献诗理宗:“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顾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

  如泉州手巾寮,平面布局狭长,联排式的建筑群,以“间”为单位密集排布,十分适合当地气候湿热的特点,建筑空间尽可能的开敞,达到通风除湿降温的效果,开敞的门厅、祖厅、阳台、天井和巷廊等,较少的墙体,使自然风畅通无阻的进入到室内,也利于热量的疏散,密集群体也有利于遮阳,使开敞空间都处在阴影中。

  民居建筑文化氛围浓郁,工艺水平较高,风火山墙曲线多变,使民居建筑外部特征流畅、自然、活泼,空间布局有方,设计合理,内部装修制作精良、雕刻生动、构图活泼,极富审美价值。建筑墙体如城市瓦砾土墙与出砖入石墙面,由于明万历年间泉州大地震,全省部分地区较多废墟,民居建筑在原有基础上采用旧砖即瓦砾土砌筑,节约了成本,也十分美观。

  1.2 山林文化民居

  闽中与闽南部分地区的民居如土堡、土楼,是早期汉人逃避战乱入闽,与闽越族人融合的产物。

  秦汉之前,百越文化在福建占有重要的地位,悠久的历史文化流传了下来。闽越人的蛇图腾崇拜,因为其祖先生活在温湿的丘陵地区,蛇类繁衍滋生,对他们生命造成了威胁,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而崇拜蛇神。这些地方是福建开发最晚的地区,受新石器时代闽越族文化的影响,植被丰富,易于农耕,水路交通运输尚未充分发展,农业有了一部分成就,每个家族自成一个世界,像老子所描述的那样:“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民知足常乐,养成“父母在,不远游”的小农经济思想,热爱家乡,淡泊名利,极其重视家族观念。

  每个民居建筑都是一个大家庭,单体布局规整,中轴线鲜明,主次分明,与中原古代传统的民居、宫殿建筑的建筑布局一脉相承,大门、祖堂等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两边的建筑对称,由连廊串联起房间,中心为聚会活动空间,民居外观纯朴,不求奢华,从外观看,四周高墙耸立,呈封闭式,防卫功能十分突出。楼层越高、直径越大的圆楼土墙也就越厚。四周极厚的土墙墙体厚度通常达到1米左右,而开窗则较小。除了大小各不相同之外,其内部布局、结构由于受楼主需求、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也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又创造性地“因天材、就地利”,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气候风向、日照雨量等自然条件以及风俗习惯等进行灵活布局。

  如闽中的安贞堡,是福建省大型民居建筑前部呈方形,后部为半圆,依山而建,气势不凡。整体是围廊式土楼以厅堂为中心结合的院落式民居,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堡内分上下二层,前后三进,建有正堂、下堂18处,大小房间360余间,备有12个厨房和5口水井,厅、堂、卧室、书房、粮库、厨房、厕所齐全,还有水井和下水道,可供千余人食住。

  2、福建传统民居文化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启发

  首先,在空间上,书院文化民居布局尽可能开敞,阳台、天井和巷廊的组合,利于通风除湿;内部庭院连接室内外空间,使居住环境亲切宜人。山林文化民居在布局上向心、内聚,两边对称,连廊串起房间,而内部小品、花池不知随意,形成丰富多彩的庭院空间。

  其次,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尽可能的因地制宜,使用本地建筑材料,如建筑中的踏步石、柱础等,多用福建花岗石等石材,又如建筑中的青砖与红砖,多用本地的红壤与黄壤烧制。这样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

  再次,在装饰上,建筑外部特征活泼、内部装饰生动,保护了主体结构,改善了使用条件,并极富审美价值。在福建当地居住空间设计中引入福建传统民居文化,建立起与熟悉居住环境之间的联系,使居住者感受到“家”的温馨,在居住环境上促进居住者之间的交流、融合,使居住者心理产生慰藉。

  3、结语

  福建传统民居文化,是福建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它的核心之一,而不单单仅从它的建造技术,施工方法,建筑材料去发掘。只有了解福建传统民居文化,才能够真正的了解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然后尊重、保护传统民居,并加以继承、改造和发展。如今一部分居住空间设计使人与人交往受限,与大自然接触减少,丢掉了民居传统,割裂了传统文化,令人痛惜。研究福建传统民居的文化点,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加以继承和创新,才能使民族文化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戴志坚.闽台民居建筑的渊源与形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戴志坚.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李秋香、罗德胤、贺从容等.福建民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黄汉民.福建传统民居[M].厦门:厦门鹭江出版社,1994

  [5]何绵山.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崔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