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海岛旅游
  • 发布时间:2015-04-17 12:29

  摘要:海岛目的地因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以及海洋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蓬勃的旅游业在海岛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海岛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既是热点也是难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海岛旅游;海岛目的地

  一、我国海岛资源分布: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全世界海岛①约有5万多个,总面积1000万平方千米。中国拥有海岛7300多个,世界上拥有最多海岛的国家之一,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千米,海岛岸线总长1.4万多千米。2012年4月,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在旅游业。旅游业在海岛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海岛旅游是世界海洋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球旅游业占GDP 比重超过20%的31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27个海岛目的地。

  我国海岛广布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7300多个海岛分布在南北跨越38个纬度带、东西跨越17个经度带广阔洋面上,从最北端的辽宁省小北架山到最南端的海南省南沙群岛,不同的海岛各具特色拥有独立的海岛生态系统,系统内包括不同的岛体、淡水、植被、海岸线、沙滩、周边海域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等;一些海岛还具有红树林、珊瑚礁等特殊生态环境。海岛周边海域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发展起海洋旅游、港口贸易、渔业捕捞、油气能源勘探等,还有海洋生物、海水等大量潜在的资源。

  二、我国海岛旅游发展格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岛旅游(Island Tourism)被定义为以特定的海岛地域空间为依托,凭借岛上特有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以满足游客需要,同时促进海岛社区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我国海岛旅游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以渤海岛屿区(占4%)、黄海岛屿区(占5%)、东海岛屿区(占66%)与南海岛屿区(占25%)为主的发展格局,四个岛屿区由于经纬度、气候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文化风俗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岛屿旅游群。

  渤海岛屿区,北部以长海县长山岛、南部以长岛县为核心发展。由于受温度带条件的影响,此区域旅游季节性强,夏季游客多,冬季游客量少。近几年海岛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得到显著的改善,海岛旅游发展迅速。

  黄海岛屿区,包括辽宁省、山东省、在黄海的岛屿以及江苏省北部的全部岛屿,分为北部北黄海岛屿区与南部的南黄海岛屿区。北部海岛海水养殖业与海洋捕捞业发达,岛屿开发条件好,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本区大鹿岛、大三山岛、养马岛与刘公岛开发条件与开发水平较高。南区海岛面积较小,开发程度较低。

  东海岛屿区,为几个岛屿区中岛屿数量最多的海岛,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台湾辖区内的海岛,共计4600多个,舟山群岛为该区域内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岛群。借助于优异的地位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良的气候条件、经济高度发展的旅游发展腹地,此区域海岛也是几个岛屿区发展条件最好、旅游发展最好的岛区,我国两个海岛市(舟山市与厦门市)都分布在此区。

  南海岛屿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以及香港、澳门辖区的海岛,共有海岛1600多个,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24%。南海北部大陆架岛屿亚区,包括广东省与广西省辖区内的海岛,有些海岛不仅面积大,开发程度也比较高,如南澳岛、达濠岛、涠洲岛、东海岛等;海南岛周围岛屿亚区,包括海岛岛周围的170多个岛屿,围绕海南岛分布,海岛开发程度差距明显,如海甸岛、东屿岛等面积较大、离岸较近的海岛得到明显的开发;南海深海岛屿亚区,主要是指分布在南海大陆架以外、深海区域内所属的海岛,一般为珊瑚岛屿,面积较小且为军事用途海岛,旅游开发程度较低。

  三、海岛目的地旅游发展可持续的挑战

  我国海岛旅游在理论和实践上经验不足,现仍缺乏高标准的法律、标准和规范,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海岛目的地因其地域面积狭小、分散且封闭,因此经济结构单一,环境容量有限,尤其是其依赖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人们不得不合理保护、善加利用,而不可因短期效益无视对自然地伤害,否则就会重蹈诸如威夷群岛、斐济等海岛的覆辙,过去填围河口湾、砍伐红树林等对自然环境造成了长期的伤害。

  综合前人的研究,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包含的要素包括良好有效的海岸管理、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安全可靠的旅游环境、高质量的海滩环境以及合理有效的动植物保护政策等。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平衡旅游、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研究三者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和海岛环境的优化都要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之内,从而才能持续稳定地创造经济收入、促进就业和社会发展。所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是通过合理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去实现海岛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持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根本上缓解海岛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海岛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海岛旅游的发展会引入先进的技术、知识、文化和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影响海岛社会的资源观念和政策,为海岛旅游提供更好的发展支持。

  同时,要注重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例如生命地周期理论、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也值得关注,例如计算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的评估研究。一个海岛目的地应该立足现有发展潜力和基础条件,尊重并遵守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优化人口布局、生产力布局、城乡布局等,加强对居民区、主要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的规划布局和控制管理,也就是说,不仅要关注海岛目的地与游客的关系,也要关注当地居民与他们的生存环境长期关系变化。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全国海岛保护规划[S].2012.

  [2]赵玉杰.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1):79-82.

  [3]陆林.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科学,2007,27(4):579-586.

  [4]徐福英,马波,刘涛.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4,(7):82-88.

  注释:

  ①根据我国《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海岛是指散布于海洋中、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的小块陆地。

  吴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