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 发布时间:2015-04-17 13:26

  摘要: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而这个特殊的群体因缺少父母关爱,在性格情绪,人际交流上都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令人担忧。为了加强社会对留守儿童群体更广泛的认识和关注,文章特通过回顾与归纳当前有关留守儿童的国内外文献,对探究的结果进行以下的总结,望留守儿童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给予帮助。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综述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而大多数的孩子被留在家乡,与其他亲属一起生活,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自我价值观、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心理极易产生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则会对这个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极坏的影响。留守儿童面临的不仅仅是畸形的家庭结构,还有可能是心理上的畸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过程中不容忽略的一点。

  2.留守儿童的概念

  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在1994年被正式提出,当时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国外学校或者工作而被留下来的孩子。如今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多以及关注度的增多,在综合各研究后,笔者发现,我们现在所说的留守儿童通常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孩子。

  3.留守儿童现状

  据调查,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留守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比2005年大约增加了242万[1]。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张英男将留守儿童总结为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四种类型[2]。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来源于家庭的关爱十分匮乏,在心理方面,学习生活方面存在众多问题。

  4.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因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限制,监护人多年龄较大,文化教育程度低,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仅限于物质而没有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由于学校、监护人的疏忽,许多留守儿童被同龄人嘲笑欺负,从而产生自卑、敏感、逆反心理。同时,青少年时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价值观形成、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对其的正确引导,极易形成心理扭曲、畸形。根据已有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在性格,道德品行,学习态度,人际交往这几个方面。

  4.1 性格问题

  研究表明多数农村的留守儿童自幼缺少父母的关爱,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挫折也不愿向长辈倾诉,长时间心事堆积导致其产生性格内向,冷淡孤独,自闭,自卑,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对人拘谨,敏感等心理问题。在面对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时,常有嫉妒、憎恨、仇视心理。

  4.2 道德品行

  农村的留守儿童因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孩子的行为道德教育上起不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意识薄弱。在农村很多地区社会治安无法保证,多数留守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偷窃,说谎,违反乱纪的现象。社会不良青年也常将发展对象瞄准农村的留守儿童,导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对危险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判断的留守儿童误入歧途,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道德品行的败坏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不利,并且极易给留守儿童的心理留下阴影。

  4.3 学习态度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缺乏看护人的管教,无人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和监督,学习状态无人过问。网络的逐渐普及,使得较多的留守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不思进取,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研究,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因成绩不佳,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农村的师资力量不完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方法不科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都导致学习问题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之一。

  4.4 人际交往

  农村留守儿童性格上多沉默寡言,生活条件的缺陷使他们易产生嫉妒心理,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多表现为对人冷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并且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而忽略身边的朋友。怕被欺负,没有安全感,性格内向,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5.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严昌帝认为,家庭教育经常缺位、学校教育存在盲区、社会关爱明显不够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3]。通过对国内外有过留守儿童的文献研究,现从父母因素、监护人因素、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

  5.1 父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渴望父母的关爱和亲情,但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常年与孩子分隔两地,回家次数的屈指可数。笔者通过对平昌县镇龙镇的调查发现,一年中当中他们有60%的人未见过父母;1-3年中有29%的人未见过父母;3-5年中有15%的人未见过父母;甚至有13%的人五年都未见过父母。同时发现大部分的父母很少与家中的留守儿童进行联络,大部分联络也仅仅是问简单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亲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经笔者在平昌县镇龙镇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孩子对父母十分思念,亲情的疏远和淡化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

  5.2 监护人的看管缺失

  笔者通过对平昌县镇龙镇的调查发现,隔代监护的形式占据45%,由同辈哥哥姐姐看护或独自生活的的现象占据33%,由父母一方监护的形式占22%。监护人文化水平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无法关注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在价值观,法律法规方面他们也缺乏常识,无法给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引导,易使留守儿童产生价值观模糊,诚信意识弱化,公德心不强等现象。因此监护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3 社会因素

  农村地区的师资和教育水平局限性较大,常常表现出孩子多老师少的现象,通过资料研究发现,在农村地区,启蒙的教育无法得到保障,无法使学龄前儿童的得到基本的道德教育,也无法培养良好的习惯。现如今,社会出现以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很多学校为了抓升学率而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繁重的课业压力使得留守儿童心灵的缺失感更加强烈。

  6.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随着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逐渐关注,很多人在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提出了好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先笔者对他人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6.1 家庭方面

  农村的留守儿童虽常年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父母在孩子的心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多渠道沟通,除了解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外,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鼓励孩子将身边的事情与父母交流,及时提出表扬和批评。在寒暑假期间,应尽量将孩子接到身边暂住,加强与孩子感情的培养和沟通。

  监护人应加强与留守儿童心灵的交流,并随时与老师和父母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尽量提高自身的素质,给予农村留守儿童一些思想道德方面和行为品德方面的教育和指引。

  6.2 学校方面

  在对待留守儿童问题上,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做全面地了解。与监护人之间保持联系,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学校要开设相关心理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师,对儿童的心理压力和障碍进行疏导,帮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4]

  6.3 社会方面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宣传与教育,不断完善和加强城乡户籍改革制度,对于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加以重视,建立更多的留守儿童学校,鼓励农民工将子女接入城市上学。同时不断推进和发展农村经济,打破城乡的界限,利用各类媒体的宣传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来农村寻找商机,带领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在本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让他们在同学、老师群体中成长,给他们以情感补偿。

  7.总结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着重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呼吁社会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无论对于家庭还是社会都极为重要。

  因此我们应多呼吁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06

  [2]张英男,刘冬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01

  [3]严昌帝.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7

  [4]杨会芹,张波,郭雪萍,李瑗,石聪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

  王宛婷 陈曦 杨龙波 朱柏丞 谭仕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