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亨《诗经今注》中对相关注本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就被尊为儒家经典,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历朝历代对《诗经》的研究也都显得十分重视,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对后世研究有益的《诗经》注本,诸如《毛诗》,宋朱熹《诗集传》等。而高亨的《诗经今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诗经》全注本,对于之前的《诗经》相关注本自然十分重视。高先生对于这些注本或继承,或发展,或存疑,或推翻,其对注本的态度也对后世研究古籍的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结合《诗经今注》中某些具体的实例,在首先肯定高先生对于《诗经》相关注本的态度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最后点明了这种态度对于我们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亨;《诗经今注》;相关注本;态度;借鉴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在汉武帝时期由一家之经跃为天下之经后,后世对其作了深入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注本。而高亨的《诗经今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诗经》全注本,当代学者自然而然的也对其作了深入的探讨,但范围多局限在其所概述的《诗经》的来历、分类、时代和地域等基本问题的探讨,以及其对《诗经》本身的释义和诗旨的表达方面,而对于高先生《诗经今注》中对于历史上关于诗经的注本,诸如《毛诗》,朱氏《诗集传》等借鉴的态度则研究较少。而这一方面又是对于《诗经今注》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于今后古籍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亨《诗经今注》引用较多的则是《毛诗》,另外也有朱氏《诗集传》,近代林义光的《诗经通解》、于省吾《诗经新证》等,从而全面构成了整个《诗经今注》这部专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诗经今注》中,高亨对于借鉴的有些《诗经》注本的内容并未特别指出其出处,因此,在进行其对于相关注本态度研究时也要注意这一点。纵观整部《诗经今注》,其对于之前注本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诗词今注》中对相关注本的具体态度表现

  1、对相关注本完全的继承(直接引用)

  任何一部著作,首先都要立足于对之前相关研究成果的继承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发展和再创新。高亨的《诗经今注》就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历史上的《诗经》主要有齐、鲁、韩、毛四家之传,齐、鲁、韩三家诗为今文诗(《毛诗》为古文诗),后来三家诗相继消亡,《毛诗》独传。虽然不可否认,《毛经》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三家诗。后世研究《诗经》时也不敢忽视三家诗,所以高亨的《诗经今注》中有的就直接借鉴了这四家诗的一些关于诗经的注释,诗旨的表达等。

  这一类的例子是很多的,诸如《小雅,鹿鸣》“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一句中对“视”的解释,高亨就直接采用三家诗之说,“视,读为示(三家诗均视作示)。”另外,在诗旨的探讨上,《诗经今注》也直接引用了《毛诗序》的许多观点,例如对于含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名句的《诗经·邶风·击鼓》的主旨探讨中,高亨的《诗经今注》就直接引用了《毛诗序》的说法。

  当然,《诗经今注》中的许多注释是未表明出处的,但在探讨其对相关注本的直接引用时不能忽视这一方面。

  2、对相关注本观点的发展和创新

  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对于一部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所谓的成果也往往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高亨的《诗经今注》之所以在当代受到如此的重视和推崇,其根源还是在于其对之前相关注本的发展和创新这一方面。

  诸如关于《诗经》基本问题的探讨,《诗经今注》对相关注本的发展和创新是很多的,诸如关于著名的“孔子删诗说”的讨论,高亨就站在新文化的角度,对之前注本的说法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删诗说”最初出于司马迁,后来班固、郑玄都支持这个说法。而高亨先生并未完全迷信这些注本的说法。他对这些注本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梳理,继而进行发展,创新。认为孔子删诗是可能的,但不会删很多,继而提出了“孔门《诗经》”的说法,“《诗经》是经过孔子重订的”“原来当有三百二十篇左右”。

  3、对相关注本的完全批驳,继而新建观点。

  质疑精神是进行学术研究非常重要的品质。高亨在《诗经今注》中就敢于批驳之前相关注本的某些观点,甚至是许多经典注本的观点,继而提出了自己的许多看法。虽然有的观点也有失偏颇,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新颖的观点对推动整个《诗经》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如《小雅·正月》篇对正月的解释。《毛传》认为,“正月,夏之四月”,而高亨则首先不迷信这种说法。他凭借着自己深厚的的文献学,文化学,训诂学等知识,摒弃这种说法,认为,“亨按,正月多霜,都是正常。殷、周正月皆不是夏之四月.经文与传文均当作四,形似而误”。

  二、关于《诗经今注》对相关注本态度的借鉴思考

  在完成了对高亨先生《诗经今注》中对之前《诗经》相关注本的态度探讨,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得失后,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这种态度对我们今后进行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对于一部距今几千年的《诗经》,高亨先生充分利用了前代学者的相关注本,结合自己的方法,或继承,或创新,或摒弃,或新建,最终完成了《诗经今注》。纵观高先生整个创作过程和本文前面的分析,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首先必须充分借鉴之前相关注本的观点,毕竟对于年代久远的所要研究的对象而言,之前的注本由于其所处年代据研究对象成形年代较近,对于经典注本大部分的解释和观点,学者还是要怀有敬畏的态度。但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突破,因此,对注本一定要怀有质疑的精神,“学则须疑”。这种严谨的创新态度也是当今学术研究活动进展的根本,这也是对高亨《诗经今注》中对之前相关注本态度的探讨后我们获得的最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8

  [2]李泉·力创新义求真谛--评高亨的《诗经今注》[J]苏州大学学报1982,(2):47

  张馨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