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 来源:中文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模具设计,教学,人才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4 09:25
摘要:对于职业院校的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在指导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从模具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阶段模具设计和制造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职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对模具行业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研之后,对人才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确定最终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全面促进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进步。
关键词:模具设计 制造专业 人才培养 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087-01
在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高职院校组织的教学过程,对教学任务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安排,然后确定与教学相关的纲要性文件,其是一所职业院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集中表现,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实现专业改革的基础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的发展。同时还要保证方案的稳定性,还要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职业院校的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明确专业定位
通过对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在市场上进行广泛的调研,对职业院校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进行明确的定位,确定合作企业的类型。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特征就是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该专业面向的主要核心岗位群体就是模具的设计、模具的制造以、模具加工和装配以及模具的调试等工作,因此,对该专业合作的企业应该是现代模具生产和加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包括了集中、培养那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综合全面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要求其具备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专业理论和该专业相应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数量的掌握模具设计、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技术等几个方面的职业要求,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模具维修和养护的专业能力。在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岗位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创新。
二、开展校企深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的重要支撑,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交流,实现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此外,通过学校和企业深度的合作,还能够实现专业共建和人才共享的目的,能够全面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根据专业的定位要求,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将企业引进到校园中。在选择企业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研发实力的龙头模具生产和加工企业,这样能够切实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
三、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
1.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分析
对于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具备以下几种,首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的文化素质基础;其次,是掌握与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相关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再次,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中的冷冲工艺和冷冲模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和塑料模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第四,掌握现代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最后,对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种材料进行分析和了解,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处理工艺进行全面的掌握。
2.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分析
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了核心能力结构和一般能力结构。首先,一般能力结构主要指的是人才应该具备专业的模具设计能力、模具加工和制造能力以及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和软件的能力,并且能够利用计算机设备实现实现模具的辅助设计和制造;其次,一般能力结构。主要指的是要求人才具备维修、保养模具的基本技能和在生产第一线能够从事模具质量监督管理和质检工作的能力。
3.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分析
人才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道德素质。这方面的素质是从业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树立用户共产党的意识,遵守国家纪律,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其次,是职业素质。也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对问题能够认真对待并及时解决,更快的适应周围环境;最后,就是身体和心理素质。应该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保证自身的面貌精神积极向上。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对模具设计指导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入进行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吕迎,李俊刚,李慕勤,庄明辉,王军.焊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08)
[2]李军利.高职模具专业“四岗递阶、知训融合、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3]贾学武,胡福志,史洁.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3(24)
[4]卓良福,操柏松.以企业校区为载体的数控专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模具制造.2014(03)
陈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