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研究

  • 来源:中文信息
  • 关键字:数学,心理,风险
  • 发布时间:2015-04-24 12:07

  摘要: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情况,更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并提出教学干预,希望能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心理特点 教学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282-01

  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这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如何转变这些学困生呢?笔者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在分析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实施教学干预,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1.对数学缺乏兴趣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说:“我对数学没有兴趣,对数字不敏感。”等。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真正的在数学这门学科上下功夫,才能学好数学。

  2.心理承受能力差

  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初中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相对简单,难度相对较低等,当他们升入高中以后,对高中数学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预见性,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遇上听不懂,题不会做,学习数学的心理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更容易使成绩产生下滑,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容易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对自己学习数学失去信心。

  3.自信心差

  高中数学在难度上比小学和初中数学要高很多,而且涉及到集合、逻辑运算、空间立体几何等的相对抽象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特别是初中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自信心差,总认为自己学不好,使畏难情绪逐渐积累,产生定势,以至于望难生畏,即使面对不大困难的数学题目,也失掉克服的勇气。

  学困生多次遭到失败后常处于心理失常的状态,挫折容忍力差,同时由于教育者的偏见,使他们不敢向老师和同学求教,害怕遭到讥笑和拒绝,处事畏首畏尾,言谈举止缺乏勇气。杨锦平等(1995)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注意的范围、稳定、转移、分配等品质上,与非学困生相比,学困生都处于低水平。动机在人类知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同时对认知水平具有很强的预测性。可以说,学习动机偏低是导致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原因之一。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干预

  1.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一,重视情感教育

  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必须首先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必须要与学生经常交流,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让他们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样才能让他们逐渐喜欢上这门课,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让“成功”走进他们

  自心理学角度来讲,高中学段的孩子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常常会因点滴成功的喜悦而得到心理的满足,进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除了重视情感教育之外,还必须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让数学学困生慢慢享受解决数学难题所带来的喜悦。

  第三,化枯燥为有趣

  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任何学生学习起来都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这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由此,建议化枯燥为有趣,借助多媒体教具,使枯燥的知识有趣化、动态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落后,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下降,缺乏上进心心。因此,教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培养学困生的成功心理,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困生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使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实现目标,实现目标后给予表扬或奖励,增加他们成功的体现,增强学习的信心。二是创设环境改变学生的消极情绪,多鼓励,多赞同学困生提出的观点,为学困生创设一个宽松、鼓励人前进的学习氛围。三是提供机会,让学困生获得正面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觉得自己不比其他同学差。

  3.尊重学生,消除自卑心理

  学生的心理有了明显变化,学生的自尊心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对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我们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想帮助学困生,必须首先尊重他们。

  4.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比较优等生,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与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如今,高中数学教材突出一个“新”字,在每一章节都安排有“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这样设计的根本宗旨在于,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学得其法,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体现在课前,更体现在课堂上和课后练习中,都需要学生自觉的去完成。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更应该培养自觉性,这样学习定会突飞猛进。(2)培养学生探讨的好习惯,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既定的学习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相应的知识点,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学困生的观察能力着实有限,由此,教师可借助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培养学生小结的好习惯。课后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点进行总结,总结可使学习的知识更加巩固。认清学习知识点的脉络框架,使知识不易被遗忘。

  总之,高中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课本,重点问题重点分析,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信心。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实际出发,突出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尖子生的同时提升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课程改革2005:审视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05(09)

  [2]许盈.“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04)

  [3]喻平.数学教育的调查研究方法及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Z1)

  [4]武杰.论学习困难的天才儿童的教育[J].教育评论.2004(02)

  [5]程方生,武杰.在开放中发展优质高中教育———鹰潭一中跨越式发展探微[J].江西教育科研.2003(05)

  [6]杜晓新,王和平.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的比较与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01)

  庄红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