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它的尴尬地位多年来不被重视,要想达到培养目标,增加课时是不可能的,只有实现高效教学这唯一的途径。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和优等生,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因材施教 学困生 优等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246-01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如皋在学习并借鉴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和实践研制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由于兴趣、个性的不同,大多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也不同,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像其他科目一样,需要学生对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这样才能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日常问题。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以及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层次性原则,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的层次性差异,在设计教学“活动单”时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分别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程序、评价目标、达标测评等进行分层设计,从而对学生因材施教。“因材”,就是说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深入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基础以及学习行为特点,预测他们的发展方向。“施教”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针对性教育。“因材”是“施教”的前提和基础,“施教”是“因材”的目的和途径,离开“因材”的施教,是盲目的没有实效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对A有效的教学方法,却不一定适合B,甚至会给C带来反作用。所以,要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必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之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针对性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学困生和优等生是学生群体中的比较特殊的两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要关注这两类学生,使得优等生能够学有所长,学困生能够走出困境。
一、关注学困生
高中信息技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比较关注合作学习,要求学习小组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赖。但有时却也会出现这种相互依赖变为过分依赖的情形,尤其是学困生由于自卑心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原因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中,学困生就成了学生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对象。关注既不是“嘘寒问暖”,也不是“个别辅导”。当然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个别”多了也就不成其为“个别”了,所以这不是解决这一现状的可行的办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关注学困生的内心的情感需要:他为什么不参与学习?是不会,还是不敢,还是不愿?要研究他究竟需要什么?
每一届高一新生中,每个班级都有那么极个别的几个学生,课堂上不配合:上课迟到、老师讲课他在下面开小会、操作实践时他玩游戏,这类学生特别让人头疼。在笔者所教的一个班就出现了邹某、冯某两个很典型的学困生,分组时每个组长都不愿意接受他们。无奈笔者只得将小组长集中到一起开会,在笔者的耐心劝说下才有组长同意接受他们。接下来,笔者就开始找这两位学生谈心,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现得满不在乎。一次不成功,笔者就反复找他们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几次谈话,笔者了解到其实这两个学生都是很讲义气的学生,自尊心较强但也有些叛逆,只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也曾经想努力学习,但是每次考试都考不好,考不好自己心里难受而老师家长也都认为他们不争气,都不给他们“好脸色”,时间久了自己也就没有信心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于是也就导致任何课程他们都不配合。
二、关注优等生
优等生指的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非常突出的学生。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为了保证面向全体学生,优等生一般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往往充当小老师的作用。分组时,为了便于小组竞争和总分的计算,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特长生一般都作为学习小组的领军人物,负责整个小组的学生,尤其是要关注起点低一些的学生,辅导他们的操作,解答他们的问题。在小组活动中,优等生帮助了其他学生可是自身却未能提升。我们的初衷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当然也包括这些优等生,所以,在课堂上,不能让特长生仅仅成为小老师、小助手。他们虽然已经很好,但还要精益求精,因此同样需要老师的引领,我们在课堂上也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飞得更高的平台。
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里,他们是每个小组的1号成员,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好,所以对于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任务,在他们眼里是特别的简单,不用细想信手拈来。因此在设计活动单时设计的活动任务必须分层次设计,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去完成所有的任务,而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选择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活动单里有适合优等生的拔高题,这样他们就不会无所事事了,而且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组建兴趣小组,组织并且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竞赛,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培养成他们终身的兴趣。
只有解决了学困生和优等生的问题,才符合“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梅芳.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杭州:教育论丛,2009
[2]徐鸿雁.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王银珠.语文“活动单导学”模式研究—以如皋薛窑高中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1
[4]孟祥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J].内蒙古: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石小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