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吕建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来源:财会信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书法家,书法创作,吕建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2 08:20
济宁,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美誉。“天下汉碑半济宁”是书界公认的一句话。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先生就曾说:“济宁应当出书法家,济宁也真就出了书法家。”
吕建德,就是这样一位从济宁这座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文化名城中走出来的书法家。
吕建德,字公度,号遗韵斋主。自幼习书,天分与勤奋兼具,墨洒春秋六十余载,博采众长,自成风骨。
因苦恋所以苦练
吕建德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做印刷出身,家里开着石印馆。在其五六岁时,就常常趴在桌边看祖父、父亲写字。笔墨为邻、书香为伴,童年的耳濡目染,让他习书成迷。
吕建德浸淫此道,笔耕不辍,以致因执笔时间太长,手指变形,右手的几个手指明显要比左手的粗很多。他的眼睛也是因为长时间的伏案临摹而近视。1986年,《大众日报》就曾以《痴迷苦恋见风流》为题,整版报道其书法作品和创作历程,用“苦恋”来描述他对书法的痴迷,有过之而无不及。而通过与他的交流,《财会信报》记者认为吕建德对书法艺术的痴迷程度,真正可以说是“一生苦恋、一世苦练”。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夏天,天气炎热,没有空调。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不影响专心练字,在大热的三伏天中,他就穿着长筒胶靴。等练完字,胶靴就变成了“潮”靴。
1980年代,年轻的吕建德去泰山看碑刻。这次游学让他眼界大开,如着了魔一般。研习古人碑刻,他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已到了晚上八九点,天已经黑了下来。这时,吕建德才想起还没有吃晚饭。然而却下不了山了,于是,他就找了个山洞待了一夜。而实际上,那一夜他基本也没睡,坐在那里一直回想白天看到的碑刻,在思考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作品当中去。
泰山的摩崖石刻、西安的碑林、许昌的洗砚池……这些全国知名的石刻碑林,以及书法圣地大多留下了吕建德若渴求知的脚印。
由于不懈的坚持和勤奋,吕建德的书法作品自八十年代起开始崭露头角。在那个时候,他的作品就分别入选了全国第三、四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三、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以及全国第一、二、三届正书大展。
2009年,吕建德为方正字库书写行楷字迹万余字。他说,“所有的汉字要书写一遍,大小要一致,笔法要一致,风格要一致,花了半年的时间。”这若不是“痴迷苦恋”,谁又能有如此的毅力和恒心呢?!
天分加勤奋,成就斐然
天分加勤奋,成功则属于必然。1991年8月,吕建德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孔孟之乡青年书法家——吕建德书法展”。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看后连声说妙,为其题词:“善假于人者智,能集与人者博;善匿己者明,能胜己者成。公度先生知此,能无所成乎?”此外,1998年6月,他还曾受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举办书法联展。2010年12月,并随同中国文化交流团赴台湾访问交流。
除了上述展览之外,吕建德还分别于1991年在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发行了多部书法专著,并形成了《吕建德书法》专集。
2001年,他的魏碑书作入录北京荣宝斋出版大型木版水印《论语百家书》(100米×0.6米径折册页,当时就已毁版绝印)。
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了他的线装书《论语——吕建德小楷书法》一书,并多次再版。该书一问世,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赞其是一种填补空白式的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中国文化建设上的一件盛事。而以此书为蓝本的木刻版,吕建德把它捐赠给了孔子研究院,为孔子研究院的展品收藏增光添彩。
2006年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吕建德书法艺术辑录》专著(该书由乔羽作序);其后,又出版了《吕建德草书与赏析》、《风景这边独好——吕建德书法作品集》等。
吕建德曾任济宁市孔孟书画院院长、书记,国家民族画院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馆员。
2007年退休后,他常驻北京专职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2008年被授予“中华名人”称号。
承古人遗韵 创今世新风
吕建德把“心追手摹得古人遗韵,笔耕墨洒开今世新风”,作为追求书法艺术的座右铭。他善作楷、行、草。曾遍临诸家碑帖,取众家之长,渐趋大成。在继承古人书法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他十分注重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
方正字库收录其行楷、魏碑两种字体,将其命名为“吕建德行楷”、“吕建德魏碑”,作为字库的字体向社会推介并被广泛应用,充分显示出了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承古出新的实践和追求。因而,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评价他的书法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吕建德崇拜毛泽东,在谈论毛泽东书法时,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吕建德用近两年的时间精心整理创作,书录了毛泽东从8岁至晚年的诗词计200余首120件,于2013年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推出“风景这边独好——吕建德书法展”。该展览由中国书协顾问权希军先生以“集大成者方为雄”为题作序,并为展览书写了“平和典雅抒胸志,刚劲豪放写心声”的题词。展览共分七个部分,其小楷古朴中有逸趣、典雅中见凝重;行书洒脱飘逸;魏碑刚毅雄劲;草书狂放不羁;榜书雄浑磅礴。
除了习字以外,吕建德也会吹笛子。1969年,他考入县文工团,担任笛子伴奏、独奏演员。在文工团期间,他也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研习,写戏报、写字幕都是由他操笔。后来他又调到了文化馆。而正是他对音乐的谙熟,使他的书法作品中体现着音乐的节奏美。艺术是互通的,书法中的一笔一划就像是跳动的音符,他笔下这些具有旋律感的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启迪和联想。
1999年,济南电视台文艺部专门为吕建德摄制了一部专题艺术片《乐韵墨魂——吕建德书乐艺术》,片中的背景音乐全部由吕建德亲自演奏。
吕建德说,书法中线条的长短粗细、用墨的浓淡干湿、用笔的提按顿挫、字形的大小疏密、分行布白,以及不同书体不同的书写速度,和音乐中节拍长短、力度大小、速度快慢的节奏是一脉相承的。
书画同源,在采访时,吕建德还为记者题画墨竹明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吕建德说,书法的世界浩瀚无边,书法的道路漫无止境。之所以退休后还来到北京,就是为了学习提高。他说:“书法写到最后不只是基本功的问题,而是境界和情怀。境界有多高情怀有多大,你的书法水平就有多高、书法道路就有多宽。”
他一直遵循着“澄怀观道”的理念去做事。他说,澄清了杂念,理清了头绪,敞亮了胸怀,看准了道路,就是坐下来读书习字。书法是文人的事,文人的事要实实在在地做,来不得半点浮躁、掺不得半点虚假。
吕建德认为,书法的本质功能是实用,书法在创作中不能脱离内容而单独存在,书法是为了表达思想情感。欧阳中石先生曾说过,作字行文,文以载道,文字是说明事情、说明问题的。这充分说明,只要提笔写字,必须要有内功。对此,吕建德向记者介绍,书法必须与内容结合,同时一定要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再去欣赏,进而可以帮助理解情感。他说,“文字就是内容,内容就是思想、情感的表达。”在实用的同时还可以欣赏,这才是书法的真正意义。
吕建德对于书法的追求是本质上的美,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美。他说,“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并称为天下第一第二行书,为什么好?就是自然,完全是自己思想的表达、心境的流露、情感的体现。”不光是从书法上寻找美,而是必须要与文字、与内容结合。这就是他追求的内容与形式美统一的书法理念。
“艺术就是要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因为它源自于人民。”吕建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济宁有个“新世纪广场”,那五个大字便出自吕建德笔下。每个字有两米见方,乔羽先生对此评价道,“唐楷中融入魏碑之神采,正书中揉以行书之韵味。古朴中有新意,遒劲中见飘逸,能做到人人欣赏和赞誉,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春花秋月一甲子,翰墨书香不知年。多年来的磨练和修养让吕建德的心更静了、胸怀也更加宽广了。而今他又站在书法道路新的起点上,用其执着和品格去书写自我。而他的艺术风骨也必将在中国书法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国政协委员、会计审计学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评价他的艺术时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建德先生法传统经典,融当代精神,久久为功,当必有成。”
记者 滕娟 郝新华